田晶
【摘要】隨著現代教育的發展,深度學習模式已經日漸成為教育發展的主流,被越來越多的學校和教師采用。在開展小學數學教學實踐中,教師要結合學科特點和教育技術,突破傳統教學模式,采取深度學習等現代化教育策略,用科技理念和現代技術豐富課堂教學內容,提高學生學習的趣味性和實效性,切實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提升課堂學習效率。
【關鍵詞】小學數學;深度學習;教學創新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積極創新教育模式,融合現代教育理念,探索深度學習模式,讓學生主動、自覺地融入教育體系中,以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效果。在教學實踐中,小學數學教學仍然存在諸多問題,教師應關注教學中突出的重點問題,采取深度學習等現代教育策略,以適應當前教育改革的發展趨勢。
一、深度學習模式的理論概述
作為一種現代教育思想,深度學習是對傳統課堂教學的突破。在現代教育體系中,深度學習得到了多方面的應用。從小學數學教學實踐來看,深度學習不是一個單一的概念,而是一個全方位的教學改革。在教學實踐中,深度學習以現代教育技術為依托,實現全方位的教育創新,旨在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動性,引導學生自主融入現代教育體系中,提升學生的綜合學習效果。教師應用深度學習模式開展教學,應利用新媒體、合作模式、實踐模式進行教育創新,讓學生成為教學的主體,發揮自身的輔助和引導作用,從而幫助學生建構學習體系,提升學生的實踐學習效果。隨著現代科技和信息的發展,學生的思想越來越多元化,對教育模式和教育體系提出了新的要求。在這樣的教育改革和發展背景下,深度學習應運而生,對推動教育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
二、小學數學活動與深度學習的關系論述
小學數學活動更加注重培養學生的主觀意識。教師要將每位學生都作為獨立的個體來看待,在數學活動中讓學生按照自主思維進行活動選擇、伙伴選擇,同時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方式和邏輯性思維,從而降低數學知識的理解難度,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數學活動在滿足學生興趣的基礎上,實現數學操控性學習,讓學生在活動中逐漸了解數學知識、懂得基礎數學常理。小學生隨著年齡的增長,對事物的認識需要有一個從簡到繁的過渡。因此,在數學活動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認知能力擺放活動材料,擺放的位置要有一定的層次性,要讓學生能從自身的角度出發,使第一個映入學生眼簾的是熟悉的物體或材料,避免將所有活動材料都堆放在一起,造成學生思維混亂,從而對要做的事情不知所措。
相比于成人,小學生缺少抽象思維,更多的是利用具象思維進行認知。因此,生活化的物品更能引起學生的共鳴。教師可利用生活化物品為學生創設特定的生活情境,幫助學生更快地學習數學概念、理解數學定義。例如,學生的成長速度較快,教師和家長都會定期測量學生的身高。這種活動也可以在數學教學中開展,由教師啟發學生合理使用測量工具,利用數學比例的方式引導學生認識常見物品的高度,加深學生對操作材料的熟悉程度,讓學生對不同物體之間的差距和比例進行初步的認知。
三、當前小學數學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
1.教學模式缺乏有效創新
在小學教育體系中,數學是一門重點學科。經過多年來的教育發展,數學教學已經形成了相對成熟和穩定的教學體系。在開展小學數學教學時,很多教師缺乏自主創新的積極性,導致整個數學課堂過于保守,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按部就班地接受教師灌輸的知識,學習缺乏創造性。
2.課程教學缺乏實踐性
作為小學教育體系中的核心學科,數學課程十分強調學生的實踐性訓練。但是,在開展小學數學教學時,很多教師往往單純注重理論教學,缺乏實踐性,或者雖然設置了一些實踐環節,但是流于形式,導致教學效果不夠理想。如何有效引導學生開展實踐訓練和實踐學習,是當前教育發展的重要課題。在教學實踐中,教師要突破傳統的理論型教學形式,充分融入深度學習模式,讓學生成為教學主體,提高學生實踐學習效果。
3.信息技術利用效果不夠理想
從學科本質來看,小學數學與信息技術存在著直接的內在聯系。在開展小學數學教學時,很多教師忽視了信息技術的利用效率。除開展基本的PPT課堂講解和實踐操作外,信息技術沒有得到更充分的運用。在拓展小學數學課程教育體系的過程中,如何讓信息技術發揮更大的作用,需要教師給予重點關注和思考。特別是在學生自主學習方面,如何利用新媒體等現代教育平臺,引導學生有序開展深度學習,提升學生的理解與認知效果,是小學數學教師需要重點關注的問題。
四、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開展深度學習的價值
1.提升學生的認知能力
在開展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深度學習模式有助于提升學生的認知能力。很多學生基礎較為薄弱,而數學屬于難度較高的學科,學生理解起來有一定的困難。而深度學習模式可以讓學生更直觀、更具體地學習數學知識,提升學生的理解效果。在實踐教學中,小學數學教師可以拓展出多個教學板塊,以豐富教學內容,降低數學知識的學習難度,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數學知識。
2.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開展小學數學課程教學時,很多教師沒有進行教育拓展和教學創新,導致課堂氛圍較為枯燥。很多小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缺乏主動積極的學習態度和精神,學習效果不夠理想。深度學習模式的核心在于學生處于教學的主體地位,幫助學生形成積極探索的學習態度,而教師更多的是為學生進行學習規劃,而不是直接灌輸知識。因此,深度學習是一種現代教育模式的創新,通過整合利用思維導圖、微課、實踐教學等資源,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參與到小學數學教學活動中,提升其學習效果。
五、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探索深度學習的幾點思考
1.深度學習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開展小學數學教學的過程中,要想發揮深度學習的優勢,教師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真正實現深度學習的教學目標。在進行教學規劃時,教師首先要摒棄傳統的教學思維和理念,從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設計出適合學生的教學環節,以提升學生學習興趣為主要目標,通過有效的引導和激發,讓學生自主開展數學學習活動。在突出學生的教學主體地位時,小學數學教師不能簡單地讓學生自主學習,而是先讓學生對自身有更清晰、準確的定位,以及對教學內容有較高的把握能力。教師要有的放矢地引導學生開展自主學習。由于數學知識具有階段性,解題思路也就有階段性。例如,一個正方形周長是 6 分米,求它的面積。三年級學生還沒有學過小數和分數,能把 6 分米化成 60 厘米做出(60÷4)×(60÷4)=225(平方厘米) 的解答。教師就要對其給予肯定和鼓勵。但到了高年級,這種題目的解法未必唯一。這時,教師應引導學生進行深度學習,以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
2.提高實踐教育的比重
小學數學深度學習離不開實踐教育的支撐。在開展小學數學教學時,實踐教學內容比重較低,一直是一個突出問題。在深度學習教育模式的指引下,教師要積極發揮深度學習的優勢,提高實踐教育的比重。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項目化教學方式,通過布置相應的教學課題項目,讓學生相互合作,完成相應的教學課題,提升學習參與度。在項目化實踐教學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參與項目課題研究,一方面能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另一方面有助于提升學生的團隊配合能力。
綜上所述,在探索小學數學教學創新模式的過程中,教師要認識到現代數學教學的發展方向,積極了解深度學習等現代教育模式,提升教學的創新度,通過融入多種現代教育策略,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同時,小學數學教師要積極借助深度學習等教育模式,提升小學教育的實踐性,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錢中華,羊琴.小學數學教學前端“三辨”:基于促發學生深度學習的思考[J].中小學教師培訓,2019(12):63-66.
劉家文.小學生數學深度學習之有效理答研究[J].情感讀本,2019(36):87.
左明旭.小學數學深度學習路徑探索[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9(21):12-13.
馬秀平.小學數學開展深度學習的有效路徑探索[J].科技風,2019(34):31.
倪夢嬌.小學數學單元組合教學如何有效運用深度學習[J].數學大世界(上旬版),2019(12):99-100.
溫潔.小學數學"深度學習"教學策略研究[J].南北橋,2019(22):175.
賴國珍.小學數學基于深度學習的說理教學[J].魅力中國,2019(46):252.
程明喜.小學數學“深度學習”教學策略研究[J].數學教育學報,2019,28(04):6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