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湛棋
內容摘要:情境教學法是受到新課程標準和開放化教育理念的影響在高中教育領域得到高效化應用的教學改革方法,具體指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結合教學內容或者與學生學習相關的因素,完成對情境活動的創設,為學生學習相關知識、理解教育內容提供相應的輔助。本文將高中語文教學作為研究對象,針對情境教學實踐活動的組織實施進行了探究,旨在助力高中語文學科教學改革取得顯著成果。
關鍵詞:高中教育 語文教學 情境教學 教學改革
高中語文新課程標準要求語文教師在教育實踐中積極踐行核心素養教育理念,對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思維能力、審美鑒賞能力和文化理解能力等進行培養,這就要求高中語文教師在教育實踐中按照教學目標探索全新教學法的應用,嘗試引入情境教學思想,并按照課程內容對情境教學活動的組織規劃形式進行不斷創新,爭取能展現高中情境教學的作用,促進輕松自由語文教學氛圍得到合理化營造,夯實教育基礎,保障高中生的語文綜合素質得到有效的訓練。
一.高中語文教學中情景教學法實踐重要性
情境教學法在高中語文教學實踐活動中的合理化應用,能對學生的語文學習產生積極的影響,幫助學生加深對語文知識的理解,有助于促進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在高中語文教育教學實踐中的系統貫徹落實[1]。具體分析,高中語文教學中情境教學法的應用重要性從以下方面得到凸顯:
其一,能訓練學生的感知能力和審美能力,使學生在特定情境中對不同語文知識內容形成更加明確客觀的認識,在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分析和看待相關問題后,能通過積極的教育引導促進學生逐步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對學生的價值觀進行優化,幫助學生強化審美鑒賞能力,循序漸進提高學生綜合素質水平。
其二,有助于強化學生的思維能力和理解能力。按照高中語文教學組織需求探索情境教學法的合理化滲透,教師能轉變傳統語文教學中灌輸式教學模式,通過情境創設引導學生對語文內容進行分析,借助對學生思維的啟發使學生針對語文知識點進行深入的思考,并逐步尋求解決語文學習過程中相關問題的路徑,這種教學方法能對學生的思維能力、分析能力等進行有效的鍛煉,也能循序漸進強化學生的語文閱讀學習能力和理解能力。
其三,能陶冶學生情感,實現對學生心靈的凈化,進而提高學生的思想境界水平。在情境教學模式的作用下,教師通過特定的教學情境能設置沉浸式教學環境,使學生在情境活動中受到先進文化的感染和熏陶,實現對心靈的凈化,進而在學習探索中不斷升華情感,逐漸提升學生的思想境界[2]。
其四,有助于鍛煉學生的創造思維,對學生的社會適應力進行合理化的培養。在情境教學活動的作用下,教師通過創設情境和營造良好的環境,能對學生產生心理學暗示作用,進而在特定的環境中啟迪學生的思維,對學生的適應力進行有效的鍛煉。如通過情境創設發揮榜樣示范作用,能在音樂欣賞、角色扮演等不同的情境中啟發學生深入思考,進而促進學生社會適應力的強化,保障學生能形成創新思維和創造能力,能應用語文知識對相關問題進行合理化的處理。
二.高中語文情境教學法的實踐應用措施
在對高中語文教學中情境教學法的應用重要性形成系統認識后,新時期按照新課程標準和核心素養培養要求,教師在積極推進教學改革活動的過程中,可以選取不同的切入點探索情景教學法的應用,營造更加健康和諧的語文學習空間,提高語文教育教學活動的綜合效果。下面就對情境教學法在語文教學活動中的實踐應用進行細化解讀:
1.生活展現情境,拓展學生眼界
高中語文教學活動中,教師為了對學生實施高效化的教學指導,可以嘗試聯系學生的生活創設生活化教學情境,借助生活元素的支撐將學生從語文課堂帶入到社會、帶入到大自然,引導學生觀察生活中的現象,并輔助教師的語言描繪,讓學生能感受到生動形象的生活情境,在拓展學生眼界的同時也為學生形象化感知語文內容創造良好的條件[3]。
例如教師結合《邊城》(沈從文)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就可以創設生活展現教學情境,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借助多媒體技術將沈從文筆下所描繪的邊城景色充分的展現出來,讓學生在邊城自然風光、人文風俗等特色視頻內容的作用下,能感受到沈從文所描繪的淳樸自然的民族風光,對沈從文在文章中所要表達的對皈依自然的向往和遠離都市生活的追求思想形成更加明確的認識。同時借助生活展現情境的創設,學生能受到文章中所展現的“愛”與“美”融合文化的熏陶,對作品中表現出來的人性美形成更深層次的認識。教師在教學實踐中適當的導入現代社會傳統美德遭受破壞的情況,與湘西小鎮真實的生活狀態、淳樸的民風和秀麗的自然風光做對比,通過展現人與人真摯的情感反襯現代社會人與人之前情感的淡薄,從多層次表現沈從文先生對傳統美德和價值觀失落的感傷以及對物欲泛濫情況的批判,希望能在現代社會重新喚醒人們內心深處的愛與美,促進優秀生活方式的傳承和民族品德、民族性格在現代社會的重建[4]。在閱讀文本過程中,學生將生活展現情境作為依托,能逐漸形成對文本內容的深層次感知,學生的語文學習效果會明顯增強。簡言之,在生活展現情境的輔助下,學生的眼界可以得到進一步拓展,并且學生對文本內容的理解層次也會明顯增強,有助于高中語文教學中學生針對更加系統的人文知識進行多層次學習。
2.音樂渲染情境,激活審美體驗
高中語文核心素養要求對學生的審美鑒賞能力進行培養,重點提高學生在文本閱讀過程中對文本內容進行分析和理解的能力,在文本中發現美、感受美并嘗試創造美的能力等,保障借助有效的教學指導促進學生文化理解和語言表達能力的進一步強化。所以在高中語文教師開展情境創設教學活動的過程中,綜合分析具體教學內容可以嘗試引入音樂渲染情境,將音樂藝術特有的旋律、節奏等與文本內容融合在一起,然后在音樂藝術的支撐下在學生頭腦中塑造立體的形象,使學生能對課文所描繪的故事情節、所展現的人物性格特點等形成深層次理解,進而在審美鑒賞中獲得良好的審美體驗,促進學生審美能力得到高效化培養。
如教師與學生共同學習《鴻門宴》(司馬遷)文章的過程中,就可以將《十面埋伏》作為背景音樂,一方面通過音樂渲染情境使學生感受到宴會上緊張、壓抑的狀態,在特定情境中激活學生的審美體驗,使學生能全身心投入到文本閱讀活動中,感受故事情節的跌宕起伏變化[5]。另一方面,教師在借助《十面埋伏》創設音樂情境的過程中,可以導入與十面埋伏相關的歷史故事作為課堂內容的補充,讓學生了解到鴻門宴上項羽放過劉邦,與項羽最終被劉邦“十面埋伏”結局之間的關系,加深學生對文本內容的系統感知。同時,在音樂渲染情境的輔助下,學生也能更好的感受文章語言美和意境美,如在“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辭!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殺人如不能舉,……,此亡秦之續耳,竊為大王不取也!”語言中感受樊噲的勇敢、魄力和智慧,被樊噲的人格魅力所征服,形成濃郁的閱讀興趣,促進學生《鴻門宴》文本學習效果的不斷增強,切實突出教學組織綜合成效。
3.角色演繹情境,引發精神共鳴
角色演繹情境創設簡單的說就是對文本內容進行深層次解析,然后按照文本內容表述組織學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引導學生將自己代入到文章角色中,使學生能設身處地的感受到角色的情感,引發精神共鳴,進而加深學生的內心體驗和內心感受[6]。在積極組織開展高中語文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要注意針對課文內容進行系統的分析,并選取合適的切入點完成對角色演繹情境的創設,需要注意的是在創設角色演繹情境的過程中,可以引導學生適當結合自己的理解對演繹活動進行補充,使其成為完整的情境小故事,在生動形象的教學中突出語文學習整體效果。
如教師在引導學生對《林黛玉進賈府》課文內容進行學習的過程中,就可以對文本內容中涉及到的故事情節進行分析,具體可以選取王熙鳳出場后的一段劇情作為角色演繹情境創設的主體,教師在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對不同人物語言、語氣等進行分析的基礎上參與到角色扮演活動中,并在具體的扮演環節揣摩人物的語言特色、身體姿態、動作特色等,并理解人物在特定情境中情感動態變化情況,盡量將林黛玉多疑敏感、多愁善感、弱不禁風、楚楚動人的特色表現出來,同時結合賈母、王熙鳳等角色性格特點等輔助完成角色演繹,確保能將當時的故事內容更加清晰直觀的呈現出來。在此過程中,學生對角色所處環境進行分析,把握角色的性格特點以及故事情節的動態變化對角色語言特色進行揣摩,能在角色演繹活動中產生與角色的精神共鳴,更好的模仿角色的音容笑貌、神態風度等,突出角色演繹的美感和真實性[7]。如此通過角色演繹情境的合理化創新,高中語文教師就能有針對性的開展語文教學活動,為學生提供高質量的教學指導,保障學生能逐步形成對文本內容的深層次感知。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全面推進高中語文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按照核心素養培養要求對教學活動進行創新,積極探索情境教學實踐活動的有機推進,能在教學活動中積極滲透素質教育、情感教育等,對學生實施更加科學有效的教學引導,進而優化教學組織成效,保障高中生語文知識學習和運用能力、人文素養等得到不斷的訓練,為學生全面發展創造良好的語文教育改革條件。
參考文獻
[1]向成俊.情境教學在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實踐應用[J].課程教育研究,2019(51):46-47.
[2]李佼陽.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情境創設研究[D].河南大學,2019.
[3]李雪.高中文言文情境教學研究[D].揚州大學,2016.
[4]任格.高中現當代散文情境教學研究[D].西華師范大學,2016.
[5]周玉紅.高中語文情境教學的實踐分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6(05):77.
[6]吳更欣.關于高中語文情境教學的實踐與探索[J].才智,2015(27):25.
[7]郭春玲.高中語文情境教學的實踐與探索[J].亞太教育,2015(17):133.
(作者單位:甘肅省白銀市藝術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