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春艷 趙海彪
摘要:語文是初中課程體系中的一門基礎學科,具有著相當高的教育價值。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推進,對初中語文教學提出了更高要求,以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為目標,設計并開展豐富的教學活動,是當前廣大教師應著重思考和研究的一項重點課題。本文從多角度對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家國情懷的培養路徑展開分析與探討,希望能教師提供實質性的幫助。
關鍵詞:初中語文教學;家國情懷;培養;教學效果
引言
近些年來,我國教育事業已經取得較大進展,在教育目標、教學策略、教學思想等方面都得到進一步升級,教學效果也有了顯著提升。針對初中語文教學來說,知識技能的培養知識語文學科所能發揮出的一項基礎功能,在素質教育視域下,通過語文教學來發展學生的人文素養、道德品質已經成為一項重點任務。愛國情懷是學生個人所展現出的一種獨特的思想素質,愛國思想是中華民族千百年來的沉淀且綿延至今的重要思想,象征著人類精神文明的不斷進步,具備良好的愛國情懷,對促進個體全面發展以及社會和諧、穩定的運行具有極高的現實意義。基于此,對于初中語文教學工作來說,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教師應探索科學有效的路徑實施教學,將語文學科的育人功能最大限度發揮出來。
一、提高對家國情懷的認識
如何達到一個良好的教學效果,培養學生形成一個優質的家國情懷,這則需要教師對家國情懷的概念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在實際教學階段,應注意以下幾項問題:
(1)家國情懷并非盲目崇拜、借鑒英雄作風。對于當今中學生來說,教育學生不怕死,一味往前沖真的正確嗎? 在語文的教育中,更多的是傳達一種規范性的教育,并不能盲目篤定,以身試法,英勇就義就是絕對的家國情懷。作為教育者,應該在教育基層中打消這種念頭,杜絕這種現象的發生。在教學中關注的最主要問題,是如何利用高效的質量來實現家國情懷,如果用正確的方式達成家國情懷,以犧牲生命為代價來升華情懷意義的方式并不可取。
(2)拒絕自大,拒絕仇恨。青少年正值意氣風發,在接受眾多教育熏陶下,當今人們不難染上英雄主義的鮮明義氣。在對于與國家有益的事、對于英雄本色的做法應該是自信, 而不應該將自信發展成自大。在這種情懷的引導下,語文教學中更應該明確家國情懷不等同于拉起仇恨、不等同于用仇恨及暴力的手段解決問題。在追尋英雄先輩的影子同時,效仿的應該是精神,而不應該被自身存在的自大與仇恨的弊病所困擾,也是對英雄主義的生動詮釋和表達。語文對于培養學生家國情懷的作用是不可小覷的,教師在教學中應注重提升學生的思想與感悟。為讓中國精神崛起、為讓中國夢扎根基層,需要積極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這是每一個教師肩上必有的擔子。
二、穩固家國情懷培養根基
針對學生家國情懷的培養,教學課堂是開展這項教育工作的主戰場,想要更快、更好獲得一個理想的教育效果,則必須打好基礎,讓課堂教學發揮出更大的實質作用。古往今來,傳統課堂培養出的英雄人物數不勝數,如樂于助人的雷鋒同志、鐵人王進喜等等,這些人的精神思想一致綿延至今,對一代又一代人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習近平總書記曾說過,青年一代應當勇于承擔國家擔任,這也足說明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在建設經濟強國、傳遞民族精神等方面所發揮的重要意義。家國情懷的培養不僅是初中語文教學工作中的一項內容,更是一項終身的教育事業,是每個社會公民都應為之奮斗的共同理想。實現自身價值與家國情懷的相互融合,從身邊的點滴小事做起,促進愛國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不斷升級,將這份“赤子情懷”更好的展現出來。
三、加強對家國情懷的激發
1設置課前導語
為更好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以一個精彩的開場作為語文教學的開端能獲得理想的效果。根據這一點,教師則需挖掘學生當下的心理特征、思想品質,分析并充分了解學生對愛國觀念持有一個怎樣的理解、是否具備良好的愛國意識等,在此之后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對課前導語進行科學的設計,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讓學生對認識家國情懷、提升家國情懷持有一種期待感和自覺性,并將其真正踐行于實際生活中。
2發展語言特色
初中語文是一門語言類學科,將語言特色發揮到極致,對愛國事件、愛國人物等做出一個精彩、全面的贅述,有利于深化學生對家國情懷的理解和認識,從而更精準的實現這一教育目標。從本質上來說,想要真正將愛國情感滲透進學生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其難度是相當大的,而家國情懷的培養是一項規模宏大的事業,在這一事業的建設階段,以優質的語言教育培養學生形成優質的語言特色,對推動這一教育目標的快速實現起到關鍵作用。以實際生活為例,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可避免會發現一些優秀的人物事跡、或一些值得學習與借鑒的思想品質、行為準則,那么應如何精準的接受這些知識的洗禮呢?這就需要具備良好的語言能力,能將這些優秀品質闡述出來、更好理解、感悟文章中作者的意圖,從而激發學生得家國情懷。如在“我愛這土地”的教學環節,通過深入分析和體會“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這一句,讓學生真正體會到這種對祖國難以言表的愛。
3渲染語言情境
當真切面臨祖國大好河山的時候,人們心底里的那份愛國情感就會立刻被引燃。據此,教師可根據文章內容,做好實際情景的渲染處理,逐漸培養學生的愛國意識,激發學生的家國情感。以“黃河頌”這一課文為例,教師可用生動形象的語言為學生描繪這一情景,或利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展示一些圖片、視頻等,有條件的也可帶領學生到實地參觀,從而讓學生充分感受作者所描繪的壯麗景觀,強化自身對愛國情感的認識,以此逐漸提升學生的家國情懷。
結語
綜上所述,對于學生家國情懷的培養,通過初中語文教學來開展這項教育工作,需要從多角度分析家國情懷的實際含義,樹立一個明確且精準的目標,以多種途徑喚起學生的愛國情感,逐漸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家國情懷。
參考文獻
[1]王佩晨.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愛國情懷的培養[J].科幻畫報,2019(12):184.
[2]史萬武.淺談初中語文教學中家國情懷的培養[J].名師在線,2019(21):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