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玉屏 盧燕
【摘要】動漫影片一直以來都以輕松搞笑、風趣幽默的形式來豐富大眾的娛樂生活。栩栩如生、活靈活現的動畫人物形象和古靈精怪的人物性格虜獲了數億萬觀眾的心。在美國動漫影片中,動畫音樂的配樂很大程度上在動畫影片中起到了畫龍點睛的效果。其中,最為突出的就是大量古典音樂的運用。論文主要以《貓和老鼠》《米老鼠和唐老鴨》《獅子王》等多部美國動畫影片中的音樂橋段為對象,詳細分析古典音樂在美國動漫影片中的特點、作用和影響,以及給國產動漫配樂工作帶來的啟示。
【關鍵詞】美國動畫音樂;古典音樂;特點和作用;啟示
【中圖分類號】J954?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文章編號】1002-767X(2020)19-0016-03
【本文著錄格式】周玉屏,盧燕.淺析美國動漫音樂中古典音樂元素的運用[J].北方音樂,2020,10(19):16-18.
在世界動漫發展史上,美國擁有響譽全球的迪斯尼動畫品牌,有與之抗衡的夢工廠。與之相匹配的這些品牌都有米老鼠、唐老鴨、維尼小熊、白雪公主等一系列經典動畫明星和發行的一系列動畫音樂。在這些經典作品的背后,就如同美國動漫的發展史一樣有著一段艱辛的蛻變歷程。從早期的造型音樂到劇中的劇情音樂再到成型的電影音樂,動漫音樂的歷程經歷了漫長的潛伏期、發展期和到最后的繁華期[1]。這無不透露著,音樂在美國動畫史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時刻彰顯著獨特的魅力。
一、美國動漫音樂的起源
美國動漫音樂歷史悠久,從華特·迪斯尼1928年制作出的電影史上第一部有聲卡通片《蒸汽船威利》,動畫音樂開始逐漸出現在動漫影片中。其中,運用弦樂器這一充滿了古典音樂風格影子的伴奏也慢慢地開始顯現了出來。這一時期的聲音主要是臺詞,對于音樂和劇情只局限在背景音樂當中,動畫音樂的地位已經開始凸顯了出來。像影片《獅子王》已經成為了最典型的代表。
電影在“啊”的一聲充滿非洲風格的吶喊聲中影片拉開了序幕。隨著音樂的進行漸漸引出了主題歌——男聲獨唱《生生不息》,這一充滿激情的歌曲,畫面是所有動物都在趕往一個地方,因為它們的獅王木法沙和王后沙拉碧剛產下了小王子辛巴,于是他們集體前往趕去祝賀。這個時候,音樂開始響起。隨著故事內容的進行而同步推進,這時的音樂已經達到了“音畫同步”的效果。還有,年少的辛巴去墓地探險時唱的一首歌《等我長大來當王》,這一典型的美國音樂劇的形式演唱,既有美國黑人搖滾音樂朗誦又有歌劇中宣敘調的意味,起到了音樂轉接與對比的重要作用[2]。最后,將影片推向高潮的由彭彭、丁滿合唱的《哇卡吶,麻塔塔》。演唱形式完全引用了古典歌劇的表現手法先獨唱后對唱再到合唱。在隨后的《風中奇緣》和《海底總動員》中古典歌舞音樂元素的運用中也發現了足跡。
因此,正是因為有了多元素的古典音樂后,動漫的整體結構變得飽滿和新穎,在表現形式和演唱方式上也具有一定的突出效果的。甚至對于整個動畫產業和民族的發展可能都有著不可撼動的地位。
二、美國動漫中古典音樂的運用特點
古典音樂在美國動畫片中經過長期的發展后,形成了比較鮮明的特點。一段典雅、優美的古典音樂響起后,往往會引發觀眾的共鳴。隨著動畫的進行,古典音樂慢慢滲透進影片當中使得故事內容更加生動、有趣。古典音樂還具有塑造人物形象和刻畫人物心理的作用。從音樂的角度出發,音樂是隨著故事情節的變化而變化,劇情的發展、人物的進行無不一一從音樂上體現出來,因此,音樂在動漫中也變得越來越重要。
(一)古典音樂生動地表現故事情節
在美國動漫中的,音樂的使用從來都不是獨立存在的。音樂之所以被人利用和發掘在于它可以直接為動畫所服務。也可以說,是音樂推動了動畫故事情節的發展。
以《貓和老鼠》為例,人們伴隨著一只貓與老鼠的追逐、打鬧而捧腹大笑,湯姆貓的笨拙滑稽和老鼠杰瑞的聰明狡猾這一充滿喜劇畫面以及夸張的表情動作在背景音樂的襯托下,讓故事栩栩如生,令人印象深刻。古典音樂片段的妙用,讓《貓和老鼠》公認為最佳音樂啟蒙教材。伴隨著巴赫的《d小調卡塔與賦格》樂曲下,動畫制作者充分發揮想象力,將琴弓幻化成跳躍的音符[3]。隨著音樂的進行,故事內容也隨之而變化著不同的場景,為故事情節的發展起到了推動性作用,讓觀眾不僅在視覺上享受,還能隨音入景使得故事充滿視覺性、可觀性和情感性。
(二)古典音樂準確地塑造人物形象
在動漫影片中,利用音樂的節奏、節拍來塑造人物的形象可以說是一大突破性特點。在美國動漫音樂中,音樂是動畫模擬節奏和場景的重要手段,兩者在影片中完成最終統一[4]。在眾多美國動畫影片里,音樂中的節奏節拍和動漫故事中情節、動作設計等配合的嚴絲合縫、精彩絕倫,令人不忍捧腹,實現了音樂與畫面的完美結合。在動畫片《貓和老鼠》中,分別用了鋼琴、鼓聲、小提琴等樂器來表現動畫人物的動作形態和肢體語言。如湯姆貓悄悄跟蹤老鼠杰瑞時,音樂用的是鋼琴的高音跳躍部分;在老鼠杰瑞與湯姆貓追逐打鬧的場景里,鋼琴的速度一下子驟然加快;在它們矛盾激化后,音樂運用了鼓聲和镲聲;小提琴的出現則表現了老鼠杰瑞獲得勝利后的洋洋得意和自我陶醉。這些充滿音樂情緒和喜劇色彩的曲子都是來自一些歌劇片段和肖邦的《降E大調華麗圓舞曲》。故事內容隨著劇情音樂的推動而進行,人物情感變化也隨著音樂的進行而發生變化,在突出人物形象性格方面具有顯著的特點。
(三)古典音樂深刻地表達人物心理
在動漫影視作品中,畫面的塑造只是人物或情景的外圍輪廓,只能夠較為模糊地表現出故事人物的心理情感變化以及所處的情景環境。但是,用音樂卻可以彌補這一缺陷。音樂可以很完美地展現出人物的內心世界情感的變化以及所處的情境,使得影片變得更加飽滿和立體。音樂是變化著的,能夠高度概括地表現出人的心理變化以及微妙的情感轉變,尤其是西方古典音樂,具有非常豐富的張力及表現力。在名為《好萊塢音樂廳》中的一集里有這樣一個橋段,湯姆貓身著燕尾服手拿指揮棒,化身成為交響樂團的指揮,無聊悠閑的老鼠杰瑞也趕忙過來湊熱鬧。顯然,湯姆對杰瑞極其惡劣的行為終于惹惱了老鼠杰瑞,于是便展開了一系列的破壞行動,頗有一點“你讓我不好過,你也別想安生”的感覺。節目最后以老鼠杰瑞如愿地指揮完全場而告終。
美國動畫先驅者華特.迪斯尼曾說過:“動畫的藝術是一段探索之旅,它探索色彩、聲音及動作。”這里的聲音主要是指音樂,對于音樂的探索主要配合在動漫影視中。用音樂暗示著即將要發生的事及控制情緒的轉換,這種角色個性化轉換是作為聲音的主要用途。
三、古典音樂在美國動漫中的作用
音樂最初在動畫中的作用,只是為了掩飾外界一切嘈雜的聲音,音樂與動畫之間本來并無關聯。但隨著動畫事業的蓬勃發展,動漫中的動畫音樂也隨之而變得越來越重要,音樂在動漫中的作用也慢慢凸顯了出來。從選用與故事情節相適應的背景音樂到逐步發展成動畫中最重要元素的動畫音樂,可見音樂的魅力有多大[5]。動畫音樂不僅要與動畫的故事情節相適應,而且要使音樂的聽覺感受和視覺效果達到完美的結合[6]。因此,音樂對動畫的作用之大,不可小覷。
(一)對故事內容的抒情與敘事
古典音樂巧妙地穿插在美國動漫影片中,強烈的畫面感為其增添藝術色彩。在名為《貓的協奏曲》這一集當中采用了弗朗茲.李斯特的《升C小調匈牙利狂想曲2號》。在湯姆貓聲情并茂地演奏中,無意間吵醒了躲在琴箱中老鼠杰瑞,激起杰瑞展開了一場激烈而有趣的報復大戰。斗爭越來越激烈,此時的樂曲也越來越強,仿佛置身于氣勢磅礴的交響樂當中,在經過一番激烈的戰斗后,“可憐”的湯姆貓最終敵不過聰明機智的老鼠杰瑞,整個動畫場面在一派熱烈的氛圍中結束。影片《幻想曲》選用了艾爾加的《威風凜凜進行曲》作為主題曲,講述了一個圣經里“諾亞方舟”的故事,并以唐老鴨為主角的浪漫愛情故事。隨著樂曲聲響起,唐老鴨在諾亞的帶領下與戴茜在返回途中重逢。古典音樂在抒情和表現故事內容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對題材的象征
在美國動漫題材中,暗示著象征意義題材的作品也種類繁多。在《幻想曲2000》中最后一段采用的是斯特拉文斯基的芭蕾組曲《火鳥》,片中無論是自然生物的生生不息還是火鳥翻飛燃燒整片天空,都向人們訴說著死之與重生,告訴人們生命發展的演變。
1.親切感的充分實現
將現有的古典音樂剪輯后放入到動畫影視中使其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已經成為了動畫制作者慣用的手段。人們有時在聽賞某段古典音樂作品時,會因為它曾經在某部動畫中出現過而產生好奇心理,從而有了想觀看這部影片的欲望;有的人則也許會因為動畫中的某段古典音樂與動畫產生共鳴從而對影片愛屋及烏。像本文當中講到的《幻想曲》這部影片中,最初的觀眾都是因為喜歡古典音樂才去看這部動畫作品。因此也為這部動畫起到了推廣和普及的作用。
2.陌生感的相對不足
從創新的角度來看,原創的主題音樂通常能起到概括主題和內容的作用,甚至是對動畫的宣傳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對于一些原創動漫音樂愛好者來說,陌生感的不足可以說是一個遺憾。因此,從這方面來講古典音樂為動畫配樂也相對來說沒有那么出彩。
3.親切感與陌生感的相對統一
一部好的動畫作品必須達到親切感和陌生感的完美統一。將古典音樂與原創音樂有機的結合在一起,就能同時滿足兩種類型的觀眾需求,而且,既能對古典音樂起到普及、傳播的作用,也能用原創音樂來實現創新。
總的來說,動畫影片有了古典音樂的滲透,變得越來越豐富多彩。好聽的音樂往往都會直接關系到這部動畫作品的成敗,從而產生一定的影響,尤其是對音樂美的認識與判斷。音樂作用于動畫影片,動畫影片則承載著音樂的發展與傳播。
四、美國動漫音樂對國產動漫音樂的創作和運用啟示
美國經典動畫人物有米老鼠、唐老鴨,日本有鐵臂阿童木、名探柯南等等,中國的動畫大多是沿襲了傳統文化里的角色,如動畫影片《大鬧天宮》《葫蘆娃》等無論從題材的選取到人物形象的塑造都是根據古時候的民間傳說改編和重塑而成,但是在動畫人物形象設計上缺乏創新。此外動漫受眾的局限性和人才的缺乏也是我國動漫存在的問題。首先,應該認識到動漫并不是兒童的代名詞。我國的動漫適應人群恰恰多以兒童、青少年為主,故事內容也多以教育題材為主,忽略了動畫的娛樂性。題材的選取也較為陳舊,往往都是從古代歷史中提取,忽略了成年人對文化的時代性、創新性人們娛樂性有了更高的要求這一局限性將成年人的這一群體排斥在外,實際上,成年人才是動漫市場的真正消費者。有了新穎的題材和先進的技術后,對于我國動漫制作人才的要求變得相當高。一個優秀的動漫制作者不僅要具有動漫創新精神,而且對于動漫審美和電腦技術也要具有相當的水平。而在我國,真正具有動漫創新精神的人才很少,電腦制作技術的使用也不高[7]。因此,也就無法制作出精美、經典的動漫產品,與風靡全球的美、日動漫作品還存在一定差距。
中國是一個有著深厚的歷史內涵和文化古韻的文化大國。在科技發展的今天,應該更多地搜集世界上的一些多元化的動畫信息并從中挖掘題材內容、豐富國產動漫的多面性、加大對動漫人才的培養,運用自己民族古典元素找到適合本國動漫產業發展的模式去創造屬于自己品牌。因此,在我們的創作領域中,無限發揮出自己的遐想,多借鑒外來文化特點,汲取對自己有用的精華放入到創作中,使音樂無極限、動漫無極限。
參考文獻
[1]趙潔瑋.“看得見”的音樂——論美國動畫音樂的發展[J].電影文學,2011(17):56-57.
[2]李雪,何源.動畫與音樂的珠聯璧合——美國動畫片《獅子王》音樂賞析[J].名作欣賞:文學研究(下旬),2012
[3]劉冬昕.古典音樂在迪斯尼動畫片中的運用[J].電影文學,2012(1):125-126.
[4]張玉鳳,丁薇.音樂在影視動畫中的作用[J].宿州學院學報,2012,27(6):91-93.
[5]王釧.從中日動漫比較看國產動漫發展[J].青年記者,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