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玉琦 董彬
摘要:指出了鄉村旅游是一種隨著社會主義建設而不斷發展的新興的旅游模式。在調研泰州市溱潼鎮鄉村旅游發展的基礎上,探究了溱潼鎮發展鄉村旅游的產業文化優勢、交通優勢及5A景區優勢。從科學規劃景區建設、加強基礎設施打造特色品牌等方面提出了鄉村旅游深度發展的路徑,以期能更好地促進溱潼鎮的鄉村旅游深度發展。
關鍵詞:鄉村旅游;旅游資源;深度發展;溱潼鎮
中圖分類號:F59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944(2020)13-0203-02
1 引言
鄉村旅游是一種以鄉村野外為空間,以旅游和度假為目的的新型旅游方式,具有生態無損,文化不受干擾的優點。溱潼鎮是泰州市重點發展的特色城鎮,2016年入選首批國家特色名鎮。2016年溱潼鎮總產值高達19.60億元,人均收入34670元,已形成以鄉村旅游為中心的產業鏈[1]。如今,旅游業已經成為溱潼鎮的經濟支柱,吸引大量農民工回鄉創業,解決了農村荒地無人耕種、空巢老人等社會問題。溱潼鎮鄉村旅游的深度發展可以使其成為城鄉經濟、文化融合的重要紐帶,實現鄉村振興。
2 溱潼鎮鄉村旅游的發展優勢
2.1 旅游資源豐富,坐擁5A級景區
溱潼鎮旅游資源眾多,鎮內不僅有溱潼古鎮、溱湖國家濕地公園這兩個聞名海內外的景區,其他如溱湖風景區、三面藥師佛塔等景點也是小有盛名。溱潼鎮擁有千年歷史,其鎮區本身就是4A級景區,而境內溱湖風景區在2011年被批準為國家首批濕地公園,一躍成為了泰州地區唯一的5A級濕地景區。景區內有丹頂鶴、糜鹿、白天鵝等國家珍稀保護動物。溱潼鎮河流眾多,鎮外泰東河、姜興河與喜鵲湖將其緊密環繞,鎮內多條小河流互相穿插而過,形成了頗具特色的密集水網。溱湖四通八達,與其相通的河流多達9條。溱湖水產品豐富,當地的特色飲食就是由各種水產品制成供游客品嘗。溱湖風景區內景點眾多,溱湖堤岸風景、古圣寺廟、特色溫泉等不勝枚舉。景區內有供人使用欣賞濕地風景的各種特色船只,比如獨木舟、畫舫等。
2.2 旅游文化內涵豐富
2.2.1 會船文化
溱潼鎮水域面積為13.09 km2,占據了約1/3的總面積。鎮區內有5條主河道交叉縱橫,分別為北夾河、中夾河、南夾河、西夾河和金鉤釣魚河。溱潼鎮外圍也是四面環水。溱潼會船的習俗源遠流長。在古代,當地居民每到4月份前后就會自己組織會船活動。到了現代,就由姜堰區政府組織規范了這個習俗,并為其命名,“中國溱潼會船節”就由此而生。此活動后來被列為全國十大民間節日之一,在國外也是享譽盛名。每年4月,人們都會從全國各地來到溱湖觀賞這一盛大的習俗活動,而被吸引前來游玩的海外游客也不在少數。溱潼會船風俗由來已久,但是眾人對其形成的原因卻是各持其詞[1]。一種說法是在岳飛抗金時期,當地居民主動祭祀那些對抗金軍的義士。受當地地形影響,村民大都是撐船沿著河流進行祭拜,久而久之會船習俗就此形成。而另一種說法是明太祖朱元璋來這里祭祀無名冢,當地居民受其影響,也在每年的清明節后一天自發祭奠無名冢。發展到現在,清明節及后一天當地居民會分別祭祀自家祖先和那些無名冢。傳說會船頭名到達的這一年都會好運伴身。
2.2.2 飲食文化
溱潼鎮內河流眾多,是個生活節奏很慢的水鄉。當地居民的飲食以水產品為主。“溱湖八鮮”就地取材——溱湖打撈,肉質極其鮮美,營養豐富多樣,是不得不品嘗的美味飲食。魚湯面、鹵菜等美食也不容錯過。由于小鎮的生活節奏一直很慢,當地的人早上做事前都會去早茶店吃早茶,當地特色早茶眾多,最受當地人喜愛的多為煮干絲、蟹黃湯包等。就著美食,小酌幾杯,實屬當地人獨有的愜意生活。
2.2.3 茶花文化
“三月春風暖,最是茶花俏”。溱潼古鎮里有一株800多年歷史的古山茶花樹,栽種于宋代,現在被稱為“神州第一山茶花王”,被譽為世界山茶文化遺產[2],并且是吉尼斯世界紀錄的保持者。這顆茶花樹伴著溱潼古鎮風風雨雨走過800多年,早已與當地文化、居民融為一體。為了這株古茶樹能夠繼續存活,當地政府又種植了許多品種不同的茶花及其他植物,卻無意間形成了頗具規模的茶花觀賞圣地。
2.3 溱潼鎮交通環境優越
溱潼鎮擁有著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其位于江蘇省的中部,又是姜堰、東臺、興化三地的交界處,交通方面可以說是水陸便捷。周邊有鹽靖高速公路、寧鹽一級公路、328國道,并且寧啟鐵路也直穿溱潼,連接南京站、蘇州、無錫、常州、上海等城市,而且水上主航道泰東河與姜興河也是四通八達,南邊接著長江、北面靠著淮河,西面有京杭大運河,東面又是黃海,交通非常便利。溱潼鎮還有公交可以直達揚泰機場。
3 溱潼鎮鄉村旅游發展存在的不足
3.1 缺乏大規模的特色產業
溱潼作為特色城鎮,特色產業的建設缺乏更合理的發展。正如溱潼鎮的水產品和飲食業與旅游業沒有緊密聯系一樣[3],旅游景點與各種服務業的地理位置之間也存在一定距離,并且沒有產業鏈和一站式服務。大多數行業是小型車間,它們彼此獨立并且不成規模。沒有具有獨特的特征和規模的本地標志性行業。
3.2 景點建設尚不夠完善
溱潼鎮的一些風景名勝區的建設也存在某些問題。例如,在進入溱湖國家濕地公園后,游客通常會乘船游覽各個景點,但是卻只有兩個游輪碼頭,每個景點可游覽的地方也很少。大多數游客的平均停留時間在20 min以內。游客也沒有機會能夠跟景區里的動物近距離接觸。風景名勝區的建設沒有突出濕地的特征,也沒有融合當地的民間特色,歷史和文化。
3.3 配套設施有待提升
溱湖國家濕地公園是溱潼最具有盛名的風景區,當地政府在開發溱湖國家濕地公園的時候盡管保留了當地的原始生態[2],但周邊相關基礎設施不到位。景區內除了游輪外,其他旅游服務不全。公園內飯店和超市等的建設還不完善,影響了游客和原住民的日常生活需要,導致游客滿意度下降。溱潼古鎮的休閑場所較為分散,游客休息的地方主要分布在一些主要街道和小巷上,公共廁所較少且分布不合理。風景名勝區外的商業街冷清,沒有引入當地的餐館。
3.4 民俗挖掘不深
4月份溱湖舉辦船展,游客可以深切地感受到當地的民間文化,是旅游的高峰時期。但是一年中的其他時間,前來的游客是感受不到當地特殊文化習俗的。作為特殊的景點賣點,它應該隨時都有自己的民間文化。所以除了會船節這一民俗外,溱潼鎮的一些其他民間文化習俗也需要當地更深的挖掘與發展[3]。
4 溱潼鎮鄉村旅游深度發展的路徑
4.1 科學規劃景區,特色發展
科學發展,規劃先行。要先做好溱潼周邊景區的調查,對溱潼鎮本身做好定位,根據景點之間的相關聯系,統籌發展,使得溱潼鎮能更好地發展自身的特色。開發過程中溱潼鎮應根據鄉村旅游發展總體規劃指導每個子計劃。整個地區的總體規劃應在空間布局和環境結構上認真落實。溱潼古鎮以及溱湖國家濕地公園更受游客歡迎,所以在對溱潼鎮進行規劃調整時可以優先以溱潼古鎮、溱湖濕地公園為核心在周邊劃出部分區域來組建風景區。以期能將溱湖地區建設成長三角知名的以生態、休閑、文化、美食等為主題的特色旅游休閑景區[4,5]。
4.2 加強基礎設施的建設
基礎設施是實現區域經濟發展創造社會生態效益的重要條件。加強道路、通訊、水電和其他基礎設施的重建。交通方面,以公共交通為主的公共交通方式要得到拓寬;餐飲場所方面,發展當地的特殊飲食以滿足原居民和游客的飲食需求。還有可以在古鎮入口處添加基礎設施建設圖,以顯示相關的服務設施,以便游客可以快速找到這些設施。另外,適當增加公廁數量,改善基礎設施建設,但是切勿破壞當地建筑風格[6]。
4.3 加強特色宣傳,打造自身品牌
溱潼鎮應該吸引更多的游客,需要加強宣傳以提高人氣和影響力。鄉村旅游的推廣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完成,但必須逐步發展。應當根據溱潼鎮目前的發展目標和定位,提高宣傳的效率,開展各種形式的宣傳。例如設置指示牌宣傳促銷。一是溱潼鎮可以根據古鎮的特點和定位,對自己的標牌進行評估,選擇自己的特征標牌,并將標牌放置在泰州和溱潼鎮的一流輻射地區。這樣可以打響溱潼鎮的特色招牌,讓更多的人了解溱潼鎮。二是可以印發當地紀念冊宣傳促銷。溱潼鎮可以選擇在機場,車站和高鐵服務區的服務臺放置自己的小冊子,以吸引主要交通點的游客,并在周圍的風景名勝區和農舍分發相關的小冊子。三是通過電視網絡等宣傳。溱潼古鎮有自己的優勢,當地存在一個比較完整的大型清代建筑群,可以吸引古裝劇組在此拍攝,進而通過電視播放來達到宣傳的目的。溱潼鎮還可以在微博和微信公眾號等媒體上進行宣傳,使更多足不出戶的人通過網絡了解溱潼鎮。
參考文獻:
[1]張 純,張愛忠.泰州溱潼鎮歷史文化保護的可持續發展之路[J].江蘇建設,2016(1):77~83.
[2]朱元秀,劉佳琴.全域旅游背景下旅游特色小鎮發展對策研究:以江蘇溱潼小鎮為例[J].中國集體經濟,2019(16):9~11.
[3]繆啟軍,姚曉燕.濕地生態旅游發展策略思考:以溱湖國家濕地公園為例[J].經濟研究導刊,2014(1):252~256.
[4]劉志強,劉博寧,賈保成,等.張家界鄉村智慧旅游的若干核心問題研究[J].綠色科技,2019(15):274~275.
[5]徐婷婷,胡明文.新型鄉村生態休閑農莊旅游規劃要素分析:以高安市瑞英山莊為例[J].綠色科技,2019(1):212~216.
[6]王 鑫.武陵山片區縣域經濟發展差異與極化比較研究[J].中南民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6(4):142~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