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虎軍
摘要 ? ?課程體系構建是人才培養過程中的核心內容之一,在產教融合的背景下如何構建茶藝與茶葉營銷專業課程體系決定著人才培養的質量。本文從專業人才需求調研分析開始,依據調研結果確定專業課程體系構建的基本理念和思路,再根據該基本理念和思路構建茶藝與茶葉營銷專業課程體系,以期該課程體系能服務于專業人才培養,為企業培養符合崗位需求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專業人才。
關鍵詞 ? ?產教融合;茶藝與茶葉營銷專業;課程體系;構建
中圖分類號 ? ?G712 ? ? ? ?文獻標識碼 ? ?A
文章編號 ? 1007-5739(2020)22-0235-0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產教融合是學校和企業開展校企深度合作,學校和企業在人才培養方案制定、師資力量配備、教學實訓設施設備互建互用、雙方師資融入對方開展教學工作、共同建立教學質量評價體系的一種深度融合的教學模式。產教融合模式有利于學校了解企業對人才的實際要求,且企業擁有十分完善的實驗實訓條件、真實的頂崗實習實訓崗位、“真槍真刀”的實際工作環境等有利教學條件培養符合社會、行業企業需求的高素質專業技術技能型人才;產教融合有利于企業借助學校系統的教學理念、教學模式、教學方法和途徑,融入企業文化、企業制度、企業發展和建設所需的專業人才要求,與學校一起有針對性地培養滿足行業和企業需求的專業人才;產教融合就是將學校和企業的優勢結合,優勢互補,以企業需求為目的,并借助于企業的優勢力量和環境、條件、用人規格等培養合格的、就業上崗的優秀專業人才。
產教融合的人才培養模式,關鍵在于師資力量,包括學校的理論教師,也包括企業的實踐實訓實習教師,更需要既精通理論體系又有營銷實戰經驗、懂得企業經營與管理的雙師型教師。產教融合的人才培養模式,重點和核心是課程體系建設。課程體系的設計、建設和實施是確保人才培養為誰培養、培養怎樣的人、怎樣培養人的核心問題,也是落實人才培養目標的具體實施操作方法和手段。因此,構建基于產教融合的茶藝與茶葉營銷專業課程體系是確保人才培養順利進行、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根本保證和具體內容的具體體現。
1 ? ?茶藝與茶葉營銷專業人才需求狀況
對湖南省涉茶企業,主要包括大型茶葉生產性企業和流通性企業、茶館連鎖經營企業、涉茶流通企業等,通過問卷調查、會議座談、重點訪問等方式就企業對茶藝與茶葉營銷專業人才的需求情況作了調查研究。對調研數據和調研情況進行了整理、分析,并得出了幾個基本結論:①涉茶企業對于茶樹栽培、茶園管理、茶葉生產、茶葉制作、涉茶產品研發的專業人才遠遠低于對茶葉營銷專業人才的需求,主要原因是前者的人才需求相對而言比較穩定,且對學歷有一定要求。如茶樹栽培、加工、制作等崗位一般要求有茶葉栽培與加工中等職業學校的學歷即可,而類似涉茶產品研發、茶葉品質質量控制等崗位則一般至少是茶學本科畢業生,主體都是茶學碩士及博士研究生。②涉茶企業尤其是流通型涉茶企業(包括終端茶葉產品消費的茶館等)對茶藝與茶藝營銷專業人才的需求逐年上升,而且對該專業人才的基本專業知識和技能以及綜合素質都有規范的要求;③涉茶企業對茶藝與茶葉營銷專業人才的專業知識、專業核心技能、專業拓展能力方面都有具體要求和規范;④涉茶企業除了要求專業人才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核心技能、專業拓展能力等,更看重或者更需要專業人才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和職業能力。
2 ? ?專業課程體系構建的基本理念和思路
基于上述涉茶企業對茶藝與茶葉營銷專業人才需求調研的結果,結合當前高職高專人才培養的現狀和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發展方向,為了進一步加深校企合作,進一步提高工學結合和耦合度,進一步深化產教融合,就專業課程體系構建而言,提出下列基本理念和思路。
2.1 ? ?明確職業面向,精準定位就業崗位和發展崗位
高職專業培養的畢業生就是要滿足地方經濟發展和充實行業企業建設和發展的需求。人才培養精準對準就業崗位和發展崗位,包括專業課程設置和課程體系構建等方面。通過對企業的深入調查,結合涉茶企業崗位現狀,明確該專業培養的專業人才對準茶葉銷售和茶藝服務崗位群,具體以學生通過學習之后考取中級茶藝師和評茶員作為支撐。學生通過3年高職教育和培養,在產教融合人才培養模式的塑造和培養下,要求畢業生在企業工作1~3年之后,通過在實際工作崗位上的鍛煉和磨礪,將學到的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應用于工作中。因此,在課程設置方面,需要充分考慮到該專業畢業生的發展崗位有茶葉門店店長、茶葉企業銷售經理和高級茶藝師等,具體以學生通過學習之后考取考級茶藝師和評茶員作支撐。
2.2 ? ?確定人才培養目標,規范人才培養規格
本專業培養思想政治堅定、德技并修、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適應現代社會需求,面向湖南省茶葉產業服務、營銷和管理第一線,有計劃地培養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職業精神、懂得茶藝知識,掌握茶葉生產加工工藝、產品質量控制、茶葉營銷技術和企業的經營管理技能,具有茶葉審評和茶葉品質評定能力、茶藝服務與營銷的能力,能夠從事茶葉銷售、茶藝服務相關崗位工作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人才培養規格主要包括素質要求、知識要求和能力要求三方面。
2.3 ? ?厘清課程設置要求,合理分配課程結構
根據專業人才培養要求,本專業課程由四大模塊構成,即專業基本素養模塊、專業基礎模塊、專業核心模塊和專業能力拓展模塊。專業基本素養模塊主要包括以思政、體育、心理、創業、勞動教育為主組成的基本素養必需課程,由語文類、英語、數學、計算機、信息技術、安全教育、美育、湘商文化為主組成的基本素養選修課,此模塊課程主要培養學生基本的職業素養、職業道德和職業能力。專業基礎模塊主要由商貿流通專業群基層共享模塊課組成,該模塊主要為學生學習專業知識打下扎實的專業基礎。專業核心模塊的核心課程包括核心理論課程和專業實踐課程,該模塊主要是培育、培養、訓練學生掌握專業核心知識和熟練掌握專業核心技能。專業能力拓展模塊課程主要是幫助學生畢業后走向工作崗位有足夠的發展后勁和良好的發展基礎[1-2]。
2.4 ? ?對應核心課程與職業崗位能力要求,確保人才培養達到崗位需求
對照專業畢業生的就業崗位,對應分析典型工作項目,提煉出就業崗位必須掌握的新職業能力要求,再明確到具體的專業課程。反過來說,通過開設和講解、操練相關的專業理論課程和實驗實訓等實踐課程,通過考核之后能夠勝任相應的就業崗位,并能獨立完成就業崗位對應的典型工作項目。如茶葉銷售類崗位有分析消費者、尋找客戶、拜訪客戶、業務洽談、營銷產品等5個典型工作項目,相應的核心職業能力要求為具備茶葉貿易和營銷能力、具備進行茶葉企業日常經營實務操作與運營管理能力、能夠完成茶產品的營銷與宣傳工作等。因此,在課程設置方面,通過市場營銷實務、市場調查實務、茶葉門店銷售技巧、市場營銷策劃、廣告實務、消費者行為學、新媒體營銷等課程來實現。再如茶藝服務類崗位有茶藝展示、茶葉沖泡、組織茶會、溝通與方案策劃、茶葉品鑒等5個典型工作項目。相應的核心職業能力要求:能夠進行茶葉沖泡、茶席設計和茶會組織;具備茶文化宣傳推廣、茶事活動策劃、茶藝茶館服務能力;具備基本茶葉審評能力等。因此,在專業課程設置方面,可以通過茶藝服務與技巧、茶文化基礎、茶席設計與茶會組織、茶藝英語、商務禮儀、茶藝插花、茶葉企業經營與管理、茶藝師考證實訓、茶葉審評技術、評茶員考證實訓、名茶品飲來實現。
2.5 ? ?構建實踐教學體系,鍛煉和提高學生的專業實踐能力
設置茶葉企業認知實訓、茶藝技能實訓、市場調研實訓、評茶技能實訓、商務數據分析實訓、市場營銷策劃實訓、茶葉銷售實訓、專業技能綜合實訓、畢業設計和畢業實習等實踐教學課程,通過校內外實訓和企業提供的真實實驗條件和實訓環境,不斷提高學生的專業實踐動手能力。
3 ? ?茶藝與茶葉營銷專業課程體系構建
3.1 ? ?確保基本素養模塊課程開齊開足,培養學生通識能力和良好的職業道德及職業能力
基本素養模塊課程,主要是基于《教育部關于職業院校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教職成〔2019〕13號文件)中“嚴格按照國家有關規定開齊開足公共基礎課程”的要求來設置思想政治理論課、體育、軍事課、心理健康教育等課程,將其列為公共基礎必修課程,并將馬克思主義理論類課程、黨史國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創新創業教育、信息技術、語文、數學、外語、健康教育、美育課程、職業素養等列為必修課或限定選修課。
3.2 ? ?課賽融通、課證貫通、課崗聯通,確定科學合理的專業課程
專業課程包括專業基礎課程和專業核心課程(包括專業實踐課程)兩大類。這部分課程的設置充分考慮到中華茶藝大賽的競賽規程和競賽技術文件,有效地將競賽內容融入課程中去;可以將茶藝師、評茶員職業培訓和資格鑒定的相關考證內容和實操內容與課程貫通;還可以與校企合作企業就具體崗位職責要求和崗位能力要求與課程內容聯通。通過課賽融通、課證貫通、課崗聯通,確定科學合理的專業課程設置,達到有效培養學生專業技能的目的[3]。
3.3 ? ?著眼發展、著眼傳承、著眼創新,設立專業能力拓展課程
高等職業教育首先要確保在校和在企業崗位的培養和訓練之后,學生一畢業就能勝任相應崗位的工作。同時,還要培養學生厚積薄發的能力、發展的眼光,并將其融入行業和企業的發展之中去;此外,還要培養學生傳承中華茶文化的意識和能力,將推廣茶文化作為己任,并能有效運用到茶葉營銷中去;與此同時,培養學生具備創新創業的能力和素養,在將來的工作中永遠保持一顆積極上進之心,永遠富有創新創業之情。因此,將開設茶藝插花、湘茶知識、品飲藝術、中華文化史、經典詩詞欣賞等課程構成專業能力拓展課程模塊。
3.4 ? ?師資隊伍、教學資源、實訓基地保障,確保課程體系完整且正常運行
教學活動中,師資是關鍵,教學資源是核心,實訓基地是保障。一方面,將職業院校的師資派往企業,或是跟企業專家、師傅學習,或是輔助企業專家、師傅帶學生頂崗實訓實習,通過這種方式幫助職業院校教師成長,掌握行業發展動態,明確企業各崗位對勞動者的能力要求;另一方面,安排企業專家、師傅進課堂授課,企業專家、師傅能將最新的理念和崗位實際工作需求直接傳授給學生,零距離縮短學生對就業崗位的茫然;更重要的是通過職業院校和企業互派師資,其目的不是簡單的單向往來,更重要的是要建立起一支穩定的校企合作師資團隊,該團隊能共同開展教研活動,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分工教學,合作培養專業人才等[4]。校企雙方合作共建教學資源庫,依據人才培養規律和人才培養要求,在企業建立適合于專業人才培養的實訓基地,也可以創造條件將部分實訓基地建到職業院校內,將理論課堂和實訓環境有機結合起來,確保課程體系完整且正常運行。
4 ? ?參考文獻
[1] 范春梅.茶藝與茶葉營銷專業課程建設研究[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8(0):54-56
[2] 黎永鍵,關偉.產教融合的高職汽車檢測與維修專業課程體系構建[J].當代職業教育,2017(3):64-68.
[3] 高玉萍.高職茶藝與茶葉營銷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設計思考[J].中國商論,2019(21):253-254.
[4] 范春梅.茶藝與茶葉營銷專業課程建設研究[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8(3):5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