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莎
摘 ?要:在燕國材教授的非智力因素研究結論中證明,學生的非智力因素發育情況會直接影響學生的智力水平,甚至在某些時候起著決定性作用。而在非智力因素中,學生的心理素質則顯得至關重要,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狀態與效果。因此,高中地理教師要及時優化學生的心理素質,以便有效保護學生的身心健康。本文將從以賞識教育堅定學生學習自信、以錯題資源端正學生學習態度、以心理暗示優化學生意志品質三個角度,來分析高中地理教師應該如何優化學生的心理素質。
關鍵詞:高中地理;心理素質;優化策略
在一項教育心理學中有研究證明,現在的青少年普遍存在一定的心理問題,且年齡也漸漸呈現出低齡化現象。高中生因為應試在即,心理壓力尤甚,出現情緒奔潰、心理陰霾的可能性更高。顯而易見,一旦高中生的負面情緒變得越來越嚴重,那么也很難集中精力學地理。因此,為了讓學生有效內化地理知識,也為了切實改善地理教育效益,高中地理教師則應及時培養學生的心理素質,讓學生能夠始終以良好心境學地理,使其切實實現健康成長。
一、以賞識教育堅定學生學習自信
賞識教育活動是世界上非常著名的家庭教育方式,在學校教育中同樣十分重要,關系著學生自信心的建立,能夠讓學生變得樂觀與堅強。如此才能讓學生以平常心面對地理學習得失,有效保護學生的心理素質。因此,高中地理教師要科學賞識學生的閃光點,突出學生的學習優勢,肯定學生的顯著成長。據此堅定學生的自信心,逐步消除學生的自卑心理,以便順利引導學生主動學地理,切實優化學生的地理學習行為。
就如在“自然災害對人類的危害”一課教學中,我就全面解放了學生的話語權,讓學生自主闡述各類自然災害對人類生產生活所產生的負面影響,以便及時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使其自覺踐行可持續發展觀,主動維護生態平衡,保護自然環境。其中,雖然本班學生基本上都沒有親自經歷過嚴重的自然災害,但是通過社會新聞、生活常識,也能從人身安全、財產損失等角度客觀分析自然災害對人類的具體危害。面對學生的自主表達,我毫不掩飾自己的賞識之情,只要學生能夠得出合理觀點,我都會點頭肯定學生,鼓勵學生繼續發散思維,使其全面探究自然災害對人類的具體危害,由此豐富學生的地理知識儲備。
二、以錯題資源端正學生學習態度
錯題資源是指高中生在地理學習過程中因為學習能力、認知結構等原因所形成的錯題,本身便可直接反映出學生的認知盲區,應該作為引導學生反思學習經驗、復習地理知識的基本媒介,但是同時也是培養學生心理素質的重要資源。實際上,高中生的心理素質好壞,直接便展現著學生在面對錯題資源、學習挫折時的態度。顯然,心理素質較好的學生能夠快速從受挫情緒中走出來,甚至能從失敗中總結經驗,實現學習成長。因此,高中地理教師要科學利用錯題資源輔導學生,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以便及時改善學生的地理學習行為。
就如在“城市空間結構”一課教學中,我就圍繞城市空間結構的區域劃分、功能分析等知識設計了習題,讓學生獨立解題,檢測學生是否真正內化了本課知識。通過錯題反思可以發現,本班學生在解釋城市各功能區的形成與區位特征時存在認知盲區,由此生成了錯題資源。所以我就據此輔導學生,重點復習了城市各功能區的形成與區位特征知識,以便及時豐富學生的地理認識。其中,有一些學生因為錯題數量較多感到自卑,我也及時安撫了學生,告訴學生錯題正是反映著學生的認知不足,只要學生認真對待,逐一攻克,則可逐步完善認知結構,不必因此感到沮喪與受挫。
三、以心理暗示優化學生意志品質
對于高中生來說,相比較反復的自我肯定,如果他們能夠在猶豫不決時受到鼓舞與激勵,在學習受挫時得到安慰與肯定,那么則會潛移默化地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質,不會因為一時失利而一蹶不振,也不會因為一時進步而得意忘形。因此,高中地理教師要及時對學生進行心理暗示,由此優化學生的意志品質,讓學生的學習信念變得堅定起來。
在“荒漠化的危害與治理”一課教學中,為了鍛煉學生的地理探究能力,讓學生實現自主學習,我就讓學生認真思考了荒漠化的危害與治理方法,使其認真閱讀地理素材。然后便及時組織學生參與了地理探究活動,使其以小組形式共同分析荒漠化的危害,針對性地提出治理荒漠化的方式方法。在此過程中,有的學生不夠自信,所以我就告訴學生,只要盡全力分析荒漠化問題即可,盡量豐富探究結論,不必過于在于探究結論是否完善。
總而言之,在高中地理教學過程中優化學生的心理素質,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是落實素質教育目標的基本要求,可促使地理教育實現結構轉型,讓學生切實實現長遠發展。因此,高中地理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既要賞識學生,也要善用錯題資源,以豐富的心理暗示保護學生的心理健康,使其切實實現快樂學習、幸福成長。
參考文獻:
[1]夏琪.情緒管理在高中藝術生地理教學中的應用[D].贛南師范大學,2018.
[2]楊丹華.高中地理課堂心理環境優化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