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良云
摘? 要:當下一個時期,自媒體愈加變為一種流行的傳媒方式。它以互動頻率高,角色可以互換等特點,得到了廣大使用者的追捧。但是,其具備的這些特點,也使得思想道德教育面臨著嚴峻的挑戰。教師想要及時迎接這些挑戰,一定要努力改進自己的工作方式,提高思想道德教育的實效性。綜合運用各式各樣的媒體形式,并在其中滲透進道德教育。以期能夠提升學生們的綜合素養,使之成為符合現代社會需求的德才兼備的人才。
關鍵詞:自媒體;初中;挑戰;少數民族地區;農村教育
【中圖分類號】G78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8877(2020)30-0076-02
Guidance and Regulation of Self-media in Rural Family Education in Minority Areas
YAO Liangyun? ( Potou Junior Middle School,Linxia County,Gansu Province ,China)
【Absrtact】In the next period,the media has become more and more popular.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gh interaction frequency and interchangeable roles,it has been sought after by users. However,these characteristics also make ideological and moral education face severe challenges.If teachers want to meet these challenges in time,they must strive to improve their working methods and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ideological and moral education.Comprehensive use of various media forms,and in which the infiltration of moral education.In order to improv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literacy,so that it can meet the needs of modern society of both moral and talented people.
【keywords】Self-media;Junior high school;Challenges;Minority areas;Rural education
少數民族大多生活在偏遠地區,教育基礎設施落后,師資力量薄弱,教育水平低,文化落后。除了上述原因外,當前的教育體制不能滿足農村教育教學的需要,少數民族地區文化教育落后的惡性循環沒有得到解決,反而越來越嚴重。
1.少數民族地區農村教育現狀
與城市相比,農村工作條件落后,生活條件艱苦,就業壓力大。在大多數農村學校,沒有專門的教師宿舍,一些教師住在廢棄的教室里。有的學校不能提供宿舍,老師不得不租住在農牧民破舊的房子里,房子搖搖欲墜,安全是個問題。水通常是用在河道、河道溝里的水。村里沒有澡堂,只能去縣城洗澡。
由于農村教師的差距較大,許多教師是“多角色”的,教學任務極其繁重。目前,相應專業的教師很少,尤其是地理、音樂、藝術等專業的教師。一些地區的村鎮甚至只有屈指可數的少量教師,他們不但要教授語、數、外等主要的學科,還要將傳授音樂、美術、體育等學科的任務肩負起來。我們學校只有一位美術老師,承擔著學校所有的美術課程。新疆農村學生基礎差,基礎薄弱。少數民族學生不懂漢語。有些學生從未上過學前班。少數老師甚至犧牲了自己周末休息的時間,來給學生們去補課。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極個別的家長卻對自己孩子的學習情況不聞不問。以致于都不去參加為數很少的家長會。
2.少數民族地區教育發展面臨的問題
(1)教育投入不足。目前,農村教育體系財政資源十分不足,整個農村學校落實到每個學生身上的教育經費都十分有限。另外,地區的經濟發展也時常會呈現出發展不平衡的狀態。其所擁有的教育資源幾乎少之又少。
當下,農村教育的基礎設施狀況較差。截止到現在,很多的農村教學用具仍然不是很合格。他們的教學儀器、實驗設備都需要更新,圖書資料異常短缺。教職工的生活條件更是提不上去。另外,農村各級教育之間的結構,跟不上新農村文化增長的需求?,F在的農村教育工作仍然緊盯成績和升學率。對于職業性的教育采取的是不放松也不重視的態度。中學畢業生進入社會后,跟不上社會形勢的發展和需要,“拖累了農村生產和經濟的發展”。面臨第三產業的挑戰,教育結構更加呈現出了一邊倒的形態。
(2)師資力量薄弱制約了素質教育的質量。由于教育投資的嚴重短缺,學校辦公室的資金短缺,無法保證教師的政策和福利,以及未能建立一個獎勵機制,教師,教師福利待遇嚴重低,再加上辦公條件差,導致一些優秀的教師轉行,研究生入學考試,對外轉讓。此外,地區差異使得所需的人才很難引進,甚至那些從中出來的大學生也不愿意回到那里工作。
(3)由于社會環境的影響,輟學的控制更加困難。一是新的“無用閱讀理論”泛濫。這已經成為學生放棄義務教育的一個重要原因。這種影響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第一,上大學變得很困難。大學要求的報考分數高、費用也很昂貴。阻斷了很多人的大學夢想。他們也看不到自己未來的發展前景,覺得為這些花費過量的金錢是不值得的行為。第二,由于體制改革,下崗和失業人員的數量的增加,大學和中專畢業生就業越來越困難,即使勉強就業、成為和初中沒有畢業相同的工人,這嚴重影響父母“發送閱讀”的熱情,增加了控制流保護學習的困難。第三,在非義務教育階段,大多數人的經濟承受能力有限,大學需要的各種費用又都非常地高。這讓廣大的農民感到力不從心。尤其是對于一些平時生活就非常貧困的農村家庭,更是連想都不敢想的。擔心孩子將來找不到合適的工作。
因此,一些父母讓他們的孩子在他們完成中學學業之前輟學去工作,這不僅節省了學習上的錢,也補貼了家庭的收入。二是“農民工”賺錢的吸引力。有些家長目光短淺,過分注重眼前的物質利益,輕視對孩子的教育,讓孩子輟學去工作,不但缺乏正確的引導,而且盲目地鼓勵、支持。此外,同伴影響。在村里,有幾個同學在外工作,也“干得不錯”,就幾個甚至十幾個人一起干。受新“學而無用”理論的影響,受沿海發達地區“民工荒”的吸引,部分義務教育階段的農村學生集體外出打工,導致中學生輟學率回升。
(4)家庭教育的缺失使得“留守兒童”急需關愛。在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的背景下,大量農村中青年勞動力遷移到城鎮,子女由父母或親戚撫養,導致留守兒童現象大量產生。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第一,因為人們對導致家庭結構發生變化,就業已經改變了孩子們的傳統方式,孩子生活在單親家庭或住在祖父母的下一代家庭,雖然,他們有了吃飯和睡覺保證,但是這種“不完整”的家庭環境很容易造成孩子的自律性不高的概念,學習是不正確的。第二,祖父母通常孫子被寵壞了,孩子的不良行為很難糾正,再加上爺爺奶奶沒有多少文化知識,根本沒有能力去輔導孩子們的功課,使得他們沒有得到有效的監管。喪失了自己學習上的熱情,這些更是為那些平時學習就不好的孩子,有了放棄的理由。輟學率隨之明顯提升。
3.少數民族地區自媒體環境下思想品德教育的應對
(1)從教師的教學理念入手,盡快提升初中德育工作的實效性。首先,要樹立適應自媒體的觀念。該學科的教師要重新分析自媒體教學的利弊,糾正對它的錯誤認識。時刻關注其帶來的積極的影響。從中找到新的時代因素,使得師生的觀念盡可能達到實時同步。其次,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
(2)借助各種自媒體,加強初中德育的滲透。教師可以建立起各種利于農村初中生心理疏導的自媒體平臺。對其做好心理上的疏導。如果遇到學生不明白的問題,還能及時給他們指點迷津。教師應針對當前初中學生關注的熱點問題,與他們進行溝通,提供給他們適當的幫助。將教育的主題貫徹到初中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中。
(3)優化勞動力結構,加強初中德育工作的實施。初中思想品德教育工作者應積極研究和通信、媒體和其他相關知識,認真研究媒體的特點和法律的發展和網絡技術的應用,熟悉媒體,加強媒體及其衍生物的研究和認知,盡快跨越技術性貿易壁壘,不再被教育者和教育之間,“技術鴻溝”。
第一,優化師資隊伍。一是加強校長隊伍建設,完善校長隊伍管理。二是拓寬招生渠道,保證教師的合理流動,建立激勵機制,保證優秀人才的招聘和留用。三是加強人才改革,實施競爭,打破“鐵飯碗”,落實教師聘任制。四是加大教師培訓力度,培養地方緊缺人才。五是建立獎勵機制,提升教師自身的待遇,使得他們的積極性被極大地提升起來。
第二,優化教育發展環境。少數民族地區經濟困難,教育投入嚴重不足。為了保障少數民族地區教育事業的持續健康發展,相關部門要將教育工作與科學的發展理念相結合起來,逐步放開地區教育方面的資金投入以及設備建設。給予少數民族大量的教育支持。提高在教育上的補貼資金,監督資金的去向,確保其一定是被用于教育方面的。優先安排“危房改造”、“寄宿制學校建設”、“遠程教育工程”等項目資金;特別是要注意在教師培訓經費和培訓指標方面加大投資的力度。
第三,,加大“關愛工程”實施力度,優化“留守兒童”成長環境。學校教育。除了知識傳遞和學術管理之外,學校還應該關注“留守兒童”的成長、飲食和健康安全,確保他們的人身安全。配備心理教師,設置心理咨詢室,及時對“留守兒童”進行心理疏導和教育;弘揚德育式的校園文化建設,培養大學生的獨立自主生活能力,促進大學生的全面發展;配備“代理父母”與學生溝通,彌補學生感情的缺失,讓學生在課余時間得到生活的溫暖。
4.結論
總之,自媒體這樣的教學方式,標志著教育和時代的進步。思想道德教育在初中學校必須掌握自媒體通信的特點,充分發揮它的積極作用,有效地提高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性,并積極促進少數民族地區初中思想道德教育的深入發展。
參考文獻
[1]郭共仁.農村初中學生良好行為習慣養成教育[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7(02)
[2]許玲,劉玲.自媒體時代中學生媒介素養教育探微—兼談思想品德課法治教育[J].中小學德育,2017(02)
[3]劉吉勇.談農村中學德育工作之探索[J].華夏教師,201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