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松山
摘 要 單片機屬于一種微型計算機,隨著微型化以及智能化的迅猛發展,單片機因為自身具有獨具特色的性能與結構,被人們運用到生產生活當中,并獲得了良好的效果。此背景下,中職學校電類專業必須積極開展單片機教學,進而使社會的發展需求得到滿足。文章分析了中職學校開展單片機教學面臨的困境,在此基礎上,討論了中職學校開展單片機教學的方法。僅供參考。
關鍵詞 中職學校 單片機課程 評價拓展
中圖分類號:G712文獻標識碼:A
單片機有著非常廣泛的應用,大到航天、軍事,小到玩具,幾乎所有的智能產品都有它的身影。所以,電子、機電專業選擇它來學習是無可厚非的。從同行的了解來看,在教學上,大家都會選擇《單片機原理與應用》為標題的書目進行授課,似乎該書所涉及的內容,貫穿了學生對單片機的認知和使用情況。但是,據我了解,無論老師用哪個版本或是哪個編者寫的教材,學生的收效都是甚微的。這種現象可從兩個方面進行反映:一是學生的就業,就整個珠江三角而言,真正要中職學生從事單片機編程工作的,可謂是鳳毛麟角。有些即便是進了該行業,也只能是做個相關的調試工。另一方面,在教學上有點裹足不前,該課本來要開兩學期的,現在,有些改成了一學期,前段時間,通過兄弟學校的走訪,還發現:他們競然要砍掉該課程。從這可看出該課在中職開展確實有點難。
其實,以上“難”的局面,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環節:
1課程選材不當,造成學生在理解層上脫節
上單片機課,大都會采取兩種形式來授課,第一種方式是采用理論和實驗實操的方法來上課,這種方式要51實驗箱來配合,通常學校要投入大筆資金。目前,這樣開課的方式還是比較少。第二種是編程軟件和仿真軟件配合,結合書中的項目,做一定的編程、仿真訓練。這種方式大家都比較喜歡,它只需一臺電腦即可完成。訓練過程中,可通過仿真看到結果,看似很完美。但是,用過的老師都感覺學生學得不夠扎實,學了這個項目,上一個項目的知識就忘了。比如:上一項目是流水燈的編寫,它所灌輸的知識點是延時子程序的編寫。而下一項目的密碼鎖,它所強調的內容是判斷語句,剛開始的幾個環節還用不上延時,所以銜接不是很緊密,等過段時間講數碼顯示時,才會涉及。中間隔了好多節課,學生會自然會感覺生疏。
2學生對知識掌握的進度不一,很難進行下一步新課的開展
學生個體差異并不是在上單片機課才體提現的,應是從學生跨入校門就有這現象,只不過是上實操課時,個體所表現出來的效果有點突出。而且,現代教育越來越強調整體性,意思是一個也不能落下。這種情況下,老師不得不停下來去照顧理解慢的人,而有的理解快的,此時會感覺無所視事,學習激情會大打折扣,課堂秩序顯得有點亂。
3學生對程序中出現的錯誤,解決能力差
這一關處理起來是最花時間的,通常出現這種現象的是學習處在中游的學生,課堂的理論知識算是掌握了,但應用起來,毛病多多,而且課堂中你不得不處理,因為這種現象牽涉的面積大。比如:C語言的每一句,它都有一個分號結尾,如果漏了,編譯后,通常會把錯誤指向下一行,學生習慣性地會在下一行找毛病。再比如:寫程序的主體時,我們是要寫上main()的,結果有學生會寫上mian(),編譯時沒毛病,但仿真時卻沒效果。諸如此類現象,在教學中不少見,不解決,它會影響下次課的開展,如果要解決,也得花時間,從整個教學計劃來看,它是制約計劃向前推的一個重要因素。
4做一些稍大項目的程序,學生普遍不愿意做
在寫這篇論文之前,原來我寫過一篇《利用學習卡突破教學瓶頸》的文章,里頭詳述了學習單片機的這種現象和解決辦法。在此,為方便讀者了解狀況,我還是累述一下:學生在學單片機的第二學期,老師所給的項目會比較綜合,有些接近市面上所涉及的小家電,以此來激勵大家專業上面往深層次走。例如:數碼電子表或是電子溫度計,由于內容有點多,不可能一兩個課時完成。根據經驗,一個項目做下來,從仿真建立到程序編寫、調試,至少得花上七八個課時。但學生的表現猶如節節敗退的士兵,第一次,興致很高,都會參加,第二次上課就有人拖后腿了,第三次就偃旗息鼓了。遇到這種情況,有學校將該門課上成一個學期也變得正常了。
上述的幾種情況我是經歷過的,當中有過彷徨,有過煎熬。還好,歷經無數次摸爬滾打,終于闖出了一條自己的路。下面結合我的做法談談該課的開展思路。
4.1要對教材進行處理
(1)做好課的開頭。萬事開頭難,只要頭開好了,以后的路就會好走很多。要讓學生知道這門課好入學,且越學越有味,所以開好第一課是很重要。它做好了,以后的的應用都能感受到它的價值,這就好比原來的運河,河道修好了,以后的南北經濟,政治都能兼顧。所以,開第一課時,先別講程序的編寫,也別講芯片的結構,得先要學生動起手來,把仿真軟件裝進去。這樣做的目的,除了驅使學生動手,更重要的是該軟件能讓學生帶回家,在家也可運行。緊接著是讓學生在仿真軟件上“玩”幾個簡單的、有效果的、非程序編寫電路,讓他們嘗到甜頭。在此基礎上再來講單片基礎,會事半功倍。
(2)內容要循序漸進。將單片機的知只點散布到所有的項目當中,盡可能細,盡量做到環環相扣。例如:項目一,可將賦值語句和二進制知識灌穿進去,通過輸出口外接燈的形式來顯示效果。項目二,可在原來輸出的基上做閃爍變化。項目三可增加判斷語句。項目四,不要急于增加新知識點,應對前面的知識做個鞏固,作一任務,將原來的識知點都包容進去。如按鍵控制的花樣流水燈。有時到后面很難將最近所學的知識點全部包括在一個任務當中,這時也可分成兩到三個任務來做。總之,做知識鞏固的項目必不可少,有了它,可加深學生對知識的記憶力,同時也是對學生近段學習的檢測。順便提示一下,根據經驗:三到四個知識點時就必須做個綜合類的項目。
4.2對學情進行處理
任何一個班,不管是所謂的差班還是好班,在學習中,它都會體現出一些人學得快,一些人學得慢,有些好學,有些厭學的特征。作為老師,有教無類,能看到學生的進步,自然是非常快樂的。老師教中嘗樂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得做足功課才行。其實在前面提到的橫向項目恰是為應對學情而來。說實話,一堂課下來,老師最關注的還是“學困生”,即學習領會能力慢,且又不怎么好學的這一類學生。其他學生處在新課學習中,他們呢?舊課還沒沒掌握,歷史遺留問題一大堆。這時可將橫向項目派上用場,讓他們先做原來的,注意這不是簡單的重做,雖然知識點相同,但任務不同,效果自然不一樣,學生還是樂于接受的。好的學生,學習進度快,可作兩手打算,一方面可讓他們充當老師助手,對“學困生”進行必要的幫助。另一方面也可在該層次作橫向練習。所以,橫向項目多是一大好事。
4.3盡量做到每節課有評價
這個“評價”不是單純的對學生學習情況進行點評,它是要將學生的學習情況細化成分數。單片機課,它是一門以理論引導的實操課,幾乎每節課都會出現實操項目。既然是項目,那是可以拿分數量化的,小項目很好定,大項目一時完成不了,但也要定。前面不是提到了嗎?化成子程序,可對子程序進行打分。總之,評分不可少。通過這幾年的教學經驗來看,學生很在意自己的分數,自實施以來,厭學、搗亂的幾乎為零,迎頭追趕的多。
總而言之,單片機教學極其靈活,而且教學方法多種多樣,實際教學過程必須不斷革新教學方法,并對教學手段進行豐富,聯系生活實際,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進而促使學生積極參與單片機學習。筆者認為可以從處理好教材內容、做好情景教學工作、每節課完成后應該科學評價、通過拓展教學開闊學生視野等幾方面開展單片機教學,希望在有效地扭轉前面所提到的上課困境的基礎上獲得最佳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 趙圓圓,唐緒偉,唐晨光.基于信息化單片機技術應用課程教學設計[J].教育教學論壇,2019(31):268-269.
[2] 唐翠翠.淺談單片機技術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科技與創新,2019(02):135.
[3] 臺海江,王健,劉合兵.翻轉課堂模式下單片機課程教學改革探索[J].電子世界,2019(16):53.
[4] 陽明霞.翻轉課堂模式下高職單片機課程教學探究[J].廣西教育,2019(23):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