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竑諭
摘 要 隨著新課改不斷深入,教師教學模式與學生學習方式發生了巨大變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借助思維導圖來培養學生創新與自主思維的方法也成為了教師首先教學手段。利用思維導圖可以充分激發學生的想象力、邏輯思維能力、歸納概括能力以及創造力,最終使學生的閱讀、理解與寫作能力得到提高。現就本期自己在教學實踐中利用思維導圖教學的感悟與大家分享。
關鍵詞 小學語文 思維導圖 關鍵能力
中圖分類號:G623.2文獻標識碼:A
1初識思維導圖
1.1思維導圖內涵
思維導圖主要是通過樹狀結構并采取標號的方式來展現思維的過程,因為人的思維具有發散性,如果將這種發散性的思維變得具象化,就可以形成思維導圖,在專業領域上,思維導圖經常被稱為心智圖,它體現了人們心智成長的過程,不斷改變著人們的思維習慣。它是一個簡單有效、圖文并茂的思維工具。它依據全腦的概念,按照大腦自身的規律進行思考,全面調動左腦的邏輯、順序、條例、文字、數字以及右腦的圖像、想象、顏色、空間、整體思維,使大腦潛能得到最充分的開發,從而極大地發掘人的記憶、創造、身體、語言、精神、社交等各方面的潛能。
1.2具體實施方法
(1)老師選擇兩份具有代表性的思維導圖,為大家講解圖中的關鍵節點,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吸收。
(2)分四人小組討論一篇文章的思維導圖,找出知識點小組再討論,再分享交流再補充,最后歸納以達到加深理解的目的。
(3)選一個小組匯報(選差的),其他組相機補充,老師再次強調思維導圖的關鍵節點及組成部分。
(4)老師選擇一篇文章,根據思維導圖講解相關課文,將關鍵點化為段落大意,讓孩子們再次加深理解。
(5)學生認識常用的幾種思維導圖(枝狀圖、括號圖、氣泡圖、樹形圖、云朵圖、流程圖)
(6)思維導圖具體做法:
①在一張橫向A4白紙中心點畫出一個5公分左右大小,能代表文章主題且能留下強烈印象的中心主題彩色圖。
②先畫出所有的主干,線條顏色對你而言必須能代表該主題或類別的含義,線條要與中心圖連接在一起,由粗而細,從中心往外畫出去,然后在線條上以相同顏色寫出第一分支的主題或名稱。
③陸續逐步畫出各個主干之后的分支線條、次分支線條,并在各條線寫出下一階或次要概念。(注意以相同或類似顏色的筆,除了創造美感,同時便于記憶分支上的內容)
④在特別重要的地方,加上能對內容產生聯想的彩色插圖,以增強視覺上的注意力與記憶效果。
(7)學生初試思維導圖。
孩子們在見過很多思維導圖的情況下,而且知道如何做思維導圖,知道做思維導圖的關鍵,可以讓孩子們試著做一兩篇文章的思維導圖。(特別注意第一次嘗試可選擇簡短的、關鍵節點易找的文章讓學生嘗試,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我在第一次教學思維導圖時,選出文章中的某段進行詳細的分析,鼓勵學生走上講臺講解,通過構建思維導圖,將自己的理解分享給其它同學,最后由大家共同點評,使學生認識到自己理解上的不足,繼而向更高思維層次發展。
(8)評價環節。采用自評、組評、師生共評的形式,讓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解決問題,從而培養學生合作探究能力。
2思維導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
2.1預習課文
學生在共學思維導圖三次或四次基礎上基本有大方向理解后,安排學生預習課文采用思維導圖。傳統的預習無非是安排學生熟讀、解決字詞,高年級還有批注。用思維導圖預習不再去要求學生做這些,而是引導學生采用思維導圖形式將文章的作者、寫作背景、主要內容、自己認為關鍵的知識點(包括字詞)、延伸拓展知識……畫出來。只要能做出思維導圖可見已充分理解課文。
上課時先分學習小組(注意學習小組兩個能力強的孩子帶4個弱點的孩子)根據預習的思維導圖交流討論,學生做補充和修改。老師巡視時鎖定目標——選擇比較全面的、思維清晰的來展示,由小組成員根據思維導圖為大家講解,其他小組補充并完善。
特別注意教會學生思維導圖理解文章的步驟:
(1)通讀文章,先要了解文章的大意。
(2)按照大意給文章劃分段落,一般情況下,幾個段落就代表幾個分支。
(3)提取關鍵詞,多以名詞和動詞為主。
(4)繪制思維導圖。
(5)按照思維導圖的思路,理解記憶文章。
2.2以五年級上冊《松鼠》為案例
在教學中利用思維導圖對內容進行梳理,實現思維可視化。
課前安排孩子們預習時,自己嘗試繪制課文思維導圖。上課時,分學習小組交流討論補充,再選擇一兩個組代表上臺展示,老師和孩子們一起合作:請一部分孩子匯報,老師和部分孩子在黑板上一起完成了整篇課文的思維導圖。當思維導圖繪制到這里,整篇文章的結構就出來了,這就是思維導圖幫助學生梳理文章知識點的優勢:將孩子們頭腦中的思考結果用思維導圖的形式呈現出來,實現思維不可視到可視化思維的轉變。
這篇課文的思維導圖一出來,作用可不僅限于此,訓練重點“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以往在概括說明文課文的主要內容時,孩子們往往概括得不夠全面,丟三落四的??蛇@次,看著思維導圖,孩子們很輕松地就把《松鼠》這課的主要內容概括好了,而且非常準確。
特別說明的是不要小瞧孩子的能力,學生做的思維導圖如下:
2.3利用思維導圖生字教學
在教學生字時,易錯字,利用“圓圈圖”讓孩子們寫出相關的一些字,孩子們開動腦筋,發散思維,寫出了很多形近字的。如“梢”
讓學生用他們喜歡的“圓圈圖”、“云朵圖”寫出帶有“肖”的漢字還可以畫圖加強理解,如:樹梢——學生畫大樹在頂端寫上“梢”。這么一來,孩子們就牢牢地記住了“梢”字,并且能很好地理解。豐富多樣的識字方法,讓原本枯燥無味的學習生字環節變得有趣,再加上可視化思維導圖地合理運用,孩子們的識字量得到大范圍地拓展,字也記得更加牢固了,課堂有效性提高了,真可謂是一舉多得。
2.4利用思維導圖做習作框架,激發寫作興趣
對于孩子們來說,作文永遠是他們頭疼的事,說時滔滔不絕拿起筆來無話可寫,滿腦子的想法寫不出來。在教學習作時,叫孩子們先以自己喜歡的思維導圖形式(氣泡圖、樹枝圖)構建框架,確定好再開始寫作。事實證明,孩子們依據自己繪制好的思維導圖,由主干到分支再去發散分支上的分支,就連平時的“苦難戶”也能寫幾百字出來。思維導圖帶給孩子們的好處遠遠超出了我的想象。主要原因還是學生的思維并未完全打開,缺乏想象能力與組織能力。傳統教師在講解作文時,通常講解范文的方式來培養學生寫作,這種教學方法使得學生習作千篇一律,也導致學生漸漸失去創新意識。將思維導圖引入到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用引導的方式來教導學生進行寫作,消除學生的畏難心理,使學生有一個良好的思緒。比如在教學XX即景時,老師就可以將思維導圖引入其中,讓學生針對某一自然現象或一處自然景觀特點,找出變化特點的關鍵詞,如將“日出”作為關鍵詞,學生就可以找到“日出前、日出時、日出后”的順序,學生通過自己的聯想與組織,形成系統的思維,這樣寫作思路就明確了,就只需要補充內容就可以了。此外,老師還可以借助思維導圖能夠發散思維的特點,讓學生將自己的想象繪制出來,這樣既能夠讓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力,又能品味到語文寫作的魅力。如學生編寫童話故事,在寫作前,教師引導學生抓關鍵詞,根據某一分支進行發散寫作,如有的學生以勤勞為關鍵詞,闡述螞蟻、屎殼郎、潮蟲之間發生的故事。由此可見,思維導圖可以發散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想象力。
2.5利用思維導圖做單元知識小結
根據思維導圖做單元知識小結,根據本單元語文素養、訓練目標及重點、知識點等信息進行梳理。如安排周末完成五年級上冊第一單元小結:學生首先明確本單元各課的重點其中包括自己易錯字詞、好詞佳句、多音字、形近字等基礎知識,其次根據自己的理解用文字或圖表示借物喻人的手法,介紹一種喜歡的動植物,還有的孩子拓展了和白鷺有關的詩句、還有的拓展了自己知道的采用借物喻人寫法的文章等。這樣把單元知識點轉換成系列圖式的形式,構建成一個清晰的知識網絡,能幫助學生迅速把握整個單元的主要內容,理清思路,大大節約復習時間,提高學習效率。
3歸納與總結
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方式與學生學習方法發生巨大變化,以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與引導式的教學,語文教學以課程標準為依據,以文本為憑借,把思維導圖合理地運用到識字、閱讀與寫作中,能使困難、復雜的內容非常清晰、系統地突顯出來,借助思維導圖來挖掘學生的潛力,培養學生獨立思考以及創新能力,培養學習興趣,提高學生語文素養。堅持應用思維導圖,一定會讓學習和教學變得更加輕松。
參考文獻
[1] 孫易新.思維導圖應用寶典[M].北京:北京時代華文書局,2015.
[2] 胡雅茹.思維導圖閱讀法[M].北京時代華文書局,2016.
[3] 高建華.論思維導圖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文學教育(下),2016(03).
[4] 張海秀.思維導圖在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20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