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方艷
摘 要:在以“生本”教育理念為指導思想的小學數學課堂中,數學教師需要遵守先學后教、少教多學、以學定教等原則。這樣的數學課堂能夠充分開發學生個體的成長潛能,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與合作探究能力的發展。在實踐中,數學教師需要優化課前預習內容,革新課內外教學過程,科學設計課內外練習。通過這些措施,教師能夠激發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能夠踴躍參與到課堂中,提高數學教學的質量。
關鍵詞:生本教育;農村;小學數學
相較于城鎮小學,鄉村小學的寄宿學生住宿條件較差,并且大部分是留守兒童,缺乏父母的關愛與督促,本身的學習欲望并不強烈。除此之外,鄉村小學的教學條件較差,并不具備足夠豐富的教學資源與師資力量。在學生自身與學校條件的雙重影響下,小學數學的教學質量自然較差。因此,在教學實踐中,小學數學教師應當針對寄宿學生的實際情況,應用“生本”教育理念,合理改革數學課堂。
一、重視課前預習任務,踐行先學后教理念
近些年寄宿于學校中的學生趨向低齡化,尤其是小學一、二年級便開始寄宿的學生數量日趨增加,這些學生的自理能力與自制能力較差,課后生活以嬉鬧為主。針對這種情況,數學教師可以為學生布置有趣的課前預習任務,以趣味性的學習任務充實學生的課后生活,并使學生漸漸形成從生活現象中歸納數學知識的習慣[1]。以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第三單元“加與減(一)”為例,在生本教育理念中,教師需要重視課前預習任務,以此踐行先學后教理念。而課前預習任務則需要以學生為主,圍繞學生的課后生活環境、習慣設計。比如,在“蹺蹺板”的教學課堂結束階段,數學教師需要為學生布置與“一共有多少”相關的課前預習任務。教師需要選擇學校內或者學校四周的一些安全地點,并且這些地點需要是學生感興趣或者不厭惡的。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互動游戲的形式布置預習任務,即學生在閱讀課本之后觀察這些安全地點的環境與動物,并用文字與數字記錄下來,并想一想自己的記錄和教材內容有哪些相似的地方。這樣的預習任務能夠引導學生自由觀察、分析生活現象,并得到分析、提取數學知識能力的發展,并為復雜應用題的教學奠定良好的基礎。如A學生記錄:學校附近的田地中有八只鴨子,天上還有許多只鳥。在課堂上,教師便可以點名學生講述在課后觀察的內容,并基于這些內容導入教學內容。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可以基于學生的實際記錄內容設置應用題,使學生解決應用題的能力得到有效的發展。
二、重視課堂評價內容,踐行少教多學理念
由于缺乏父母關愛等原因,農村小學的寄宿學生通常都會有一些心理問題,如自卑等。這些不良心理問題會使學生缺乏學習自信心,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或者解題過程中遇到問題便輕言放棄,數學教師因此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用于講解教學內容。因此,在教學實踐中,數學教師應當重視課堂評價內容,多對學生進行鼓勵,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并開展合作探究學習活動,培養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如此,數學教師便可以改變課堂中學生被動學習的現象,踐行少教多學理念[2]。以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第五單元“加與減”為例,在“買電器”這一節內容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基于教材內容,引入眾多簡單的問題,在學生回答之后給予較為夸張的真誠表揚。如“洗衣機的價格是幾位數”“百位是……”“其他位是……”“那么洗衣機是多少錢”“所以洗衣機是多少個一百”。這些簡單的問題可以要求學生集體回答,每次回答之后教師都對學生進行表揚、鼓勵,以活躍課堂氣氛。當學生熱情高漲之后,教師再設置較難的應用題,鍛煉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如:“一臺冰箱與一臺洗衣機共花多少錢?在小組中分享你的計算方法!”學生使用的方法眾多,如數錢法、列豎式、“8+5”之后再添加“多少”等。教師需要在班級中巡視,并肯定學生思考出的正確方法,使所有學生都能夠得到認可。在熱情高漲的課堂中,即使是作為教學難點的應用題教學活動也能更加高效地進行。
三、結合生活實際,設置綜合應用題
應用題練習是小學數學教學中必不可少的內容,也是“生本”教育理念的重要踐行途徑。在生本課堂中,教師需要通過課內外習題了解學生實際學習能力、學習習慣,以此對自己的教學過程進行優化,做到以學定教[3]。不同章節的數學知識具備較強的聯系,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設置綜合性應用題,可以啟發學生的思維,讓學生發現自己的不足,并促進學生解答應用題能力的發展。以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第五單元“位置與順序”的教學為例,教師可以設置綜合性應用題作為課堂導入的方式,并設計競賽規則,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思考主動性。教師先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并向學生展示小組競賽解答應用題的規則,最后再展示同種類型的多個問題。比如:“小明坐在第三排,后面共坐了4個同學,這一列共有幾個學生。”小組競爭的形式能夠有效地激發小學生的競爭欲望,而基于現實的內容則能夠有效地引導學生將理論知識與實際生活相聯系。在此基礎上,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發揮學習的主動性,讓學生基于自身經歷并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創設應用題。通過競賽性的課程導入環節引導學生合作創設習題,教師能夠引導學生主動、深入地參與到知識的學習與探究中。在本課時結束后,教師還需要結合本課時與下一課時的內容,為學生布置過渡性的習題,引導學生發揮主動性,對知識進行創新或者實踐應用。比如,在教學“左右”章節的內容之后,教師可以設置課后綜合應用題,要求學生以自己的位置為原點,選擇“前后”或“左右”為方向,為同桌設計應用題,并解決同桌的應用題。
綜上所述,要在農村小學數學的教學過程中踐行“生本”教育理念,就需要教師重視課前預習、重視課內鼓勵評價,并為學生布置合理的課內外綜合應用題,通過這些方式,數學教師可以有效地踐行先學后教、少教多學、以學定教等理念,對農村寄宿小學生的課外生活進行引導,激發小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升小學數學教學的質量。
參考文獻:
[1]歐陽華.淺談生本教育在農村小學數學課堂的實踐探索[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9(1):160.
[2]厲建榮.基于生本理念的小學數學有效課堂[J].華夏教師,2018(4):76-77.
[3]曹英杰.談如何讓生本教育理念植根于小學數學課堂[J].中國校外教育,2016(32):26.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