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數學教學是小學所有課程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培養學生邏輯思考能力的關鍵。在新課改的背景下,小學數學的教學方式也在不斷發生變化。因此,文章以新課標改革下的小學數學教學為探究對象,對教學方式做出簡要總結,旨在促進小學數學教學方面的創新,為學生的發展提供良好的基礎保障。
關鍵詞:新課改;小學數學;教學創新
一、 引言
小學階段作為發展的關鍵階段,在一個人的成長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小學生發展需求隨著生產力水平的提升而不斷提升,教師為了可以更好地促進小學生健康成長,不斷在教學方式和方法方面做出探究。因此,文章在最開始先介紹了當前在新課改背景下小學數學創新方面的要求是什么,再介紹了小學數學教師教學現狀,最后著重介紹了小學數學創新的方法是什么并且對全文進行了總結,旨在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
二、 新課改對小學數學教學提出的新要求
(一)改變傳統的師生關系
師生關系一直以來都是人們所關注的重點,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常常處于主導地位,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在學生的心中,教師就是權威并且學生對教師有一種發自內心的恐懼心理,兩個人的關系就像是老鼠和貓咪的關系,這種關系是不利于學生健康發展的。基于此,新課標提出了教師要創設新型的師生關系,要求在課堂中教師要成為學生發展的重要輔助角色,而不是學生發展的主導角色,兩者之間更像是朋友關系。通過師生之間關系的改變為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提供良好的關系前提。
(二)注重學生的學習興趣
隨著生產力水平的不斷提升,人們的思想意識也逐漸得到解放。人們也逐漸意識到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過程中的重要性。基于此,教育新課改目標要求,在教師引導學生進行知識學習的時候要注重學生學習興趣,在充分激發學生學習注意力的前提下更好促進教學進行,同時還可以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展。
(三)實際生活相聯系
數學是一門與實際生活緊密聯系的學科,小學數學知識亦是貫穿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以往的教學模式中,教師習慣于對題目本身進行講解,有時候會忽略小學數學與日常生活的緊密聯系,從而導致學生對一些數學中抽象事物難以理解,進而阻礙學生的健康發展。基于此,新的教學改革要求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要把數學知識與實際的生活緊密聯系,不應該將教學目標僅僅限制在題目本身,這樣會對學生的發展造成一定的阻礙。
(四)要提升學生的創造力
數學不僅僅是思維能力的培養,更是創造力培養的重要課程。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通過發散性思維的提問方式引導學生學會主動思考,通過教師的引導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因此,小學數學教師需要在充分了解小學生發展特點的基礎上,對教學內容進行整體把握和細節設計,從而為激發學生的創造力提供良好的條件保證。
三、 當前小學數學教學方面的現狀
(一)教學方式流于形式
教學方法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可以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如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只是為單純使用教學方法而進行教學,這造成的結果就是得不償失,學生學習情況會越來越糟糕,教師精心設計的教學課程得不到預想的成效。在當前的小學數學教學的過程中,由于教師對教師理念認識的不深刻,在教學過程中對教學方法的使用常常是單一使用,一些教學方法在使用的過程中浮于表面,最終使得教學效果嚴重縮減化。
(二)教師對學生綜合能力不夠重視
學生是否能夠長遠健康的發展,是多種能力綜合作用下的結果。如果學生的綜合素質比較欠缺,學生在發展過程中就會受到很大的阻礙。然而,在實際教學生活中,很多數學教師受到應試教育目標成績論的影響,在日常教學生活中更加注重學生如何解題,如何才可以把題目做正確,對于學生的其他素質的培養常常是忽略的態度。進而對學生綜合素質培養造成了一定的阻礙。
(三)教學方式單一
教師的教學方式需要與學生的興趣緊密聯系。在傳統的教學課堂上教師習慣性的先灌輸相關知識,學生被動接收,即使是在現在,部分教師仍舊采取這種方式進行教學。此外,教師雖然接受了新的教學方式,但是由于運用不熟練,只會選取自己最熟悉的那一種,無論是哪一種都會使得學生對學習的興趣逐漸喪失,因為任何一個人長時間看到一個事物都有可能產生提不起興趣的情況,也為學生的發展增加了阻礙。
四、 解決當前阻礙因素科學策略
任何一個問題的出現一定有自己的原因,只要教師在教學實踐過程中不斷發現自身所遇到的問題,不斷分析問題背后的主要因素并采取相關對策就會促進學生的長遠發展,從而以創新的教學方式為學生發展添磚添瓦。
(一)教師更新自己的意識觀念
一個人的行為是經過大腦思考之后做出的判斷,從而采取的行動。如果一個人具備了一定的思想意識就會采取相應的行動,教師如果想要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擺脫傳統模式殘骸的影響,就必須擁有一個較為新穎的教學觀念,并且有意地對自己行為進行提醒和控制,在逐漸實踐的過程中擺脫舊模式的影響。基于此,教師要在日常生活中,多多關注教育行業的動態,及時了解教育領域的第一資訊,在新理念的影響下反思自己,在反思過程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從而促進孩子們的健康成長。
(二)科學技術輔助法
有研究表明小學生抽象思維發展的成熟度遠遠不如具象思維發展。小學數學又是抽象思維比較強的一門課程,為了可以更好幫助學生健康成長,教師可以借助3D技術將數學中出現的抽象思維的實物更加直觀地展現在學生面前,從而幫助學生的理解,在真正意義的理解中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此外教師還可以利用微平臺,將相關的重難點利用錄制功能將其錄制,之后上傳到云端,從而滿足學生的個性化學習。
例如,學生在學習人教版六年級下冊《圓柱與圓錐》的時候,學生因為對兩種類型并不熟悉,教師可以利用3D演示技術,將圓柱的360度進行展示,之后利用相關技術將圓柱和圓錐進行拆解,并且用動畫演示其結果,在演示過程中讓學生了解圓柱與圓錐的構成,在吸引學生興趣的同時還可以推進課堂的順利進行。
(三)生活化教育輔助教學法
小學生由于接觸事物的有限性決定了小學生在數學教學中對于一些沒有見過的事物難以理解,小學生對于事物的難以理解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教學難度。著名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認為生活就是教育,這也就是說教師可以利用小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所接觸的事物進行課堂利用,從而幫助學生理解一些數學中的問題,同時還可以幫助學生培養觀察能力,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例如,學生在學習人教版《小數的加法和減法》這一課的時候,教師可以根據我們日常生活中購物場景,教師提問“你們生活中見到的小數有哪些?”通過提問勾起學生在超市購物的場景,然后把利用“購買大米花費了10.5元,購買巧克力花費了15.3元,同學們知道一共花費了多少錢嗎?”通過提問,讓學生進行小組討論之后進行計算,老師進行總結。在課堂結束的時候,教師可以叮囑學生在超市買東西的時候讓學生注意購物的價格,從而進行計算,在培養學生觀察能力的同時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四)優化提問方式
一個好的提問方法可以給學生不同的感覺,還可以將教學環節巧妙的連接起來。基于此,教師可以根據課本內容采用不同的提問方式,在培養學生思維方式的同時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第一,氣泡式提問。氣泡式原本是思維導圖種類中的一種,但是教師可以通過氣泡式的原理結構,根據教學內容的中心點,通過引導提問方式以中心點為基點,通過思考,將自己原有的知識結構納入新的體系,從而形成新的思維方式。
例如,學生在學習人教版四年級下冊《三角形》這一課的時候,教師可以利用氣泡圖的形式以三角形為中心,向外延伸觀察出三角形的特點有哪些,幫助其認知。也可以以三角形為中心,延伸出生活中常見到的三角形有哪些,將其羅列其中,最終達到拓展學生思維的目的。
第二,漸進式提問方式。漸進式提問方式是通過基礎性的提問,引起更深層的提問方式,通過環環相扣的方式讓學生進入更深層的學習,從而在本質上讓學生得到提升。比如,學生在學習小數乘法的時候,教師可以根據題目的設置,第一步讓學生觀察,學生觀察得出乘數和被乘數各有幾位小數點;第二步,讓學生思考如何變換才可以讓這兩個小數變成一個整數;第三步,小數變成整數之后,兩個乘數的乘積會發生變化嗎?如果發生了變化,又會發生怎么樣的變化呢?第四步,你可以根據剛剛我們所得到的信息知道小數是如何進行計算的嗎?教師通過層層提問,緩緩引導,從而讓學生在準確了解整數與小數的基礎上,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為其發展增加新的希望。
(五)鼓勵式教育法
人都需要認同感,不管是年輕人、小孩,還是老人,都是如此。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習成果或者是學習行為被教師認可,學生就會表現額外開心,學習的興趣也會十分的高漲。基于此,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對學生的行為進行肯定,有時候教師也可以采取獎勵問答的方式吸引學生的興趣。
比如,學生在回答了教師提出的小數乘法的問題之后,有的學生回答得很不錯,教師可以對這些學生提出表揚,并且對沒有回答正確的學生給予鼓勵,通過表揚的方式讓學生情緒高漲,從而順利推進課堂的進行。
五、 結束語
小學數學是教學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小學數學課程教學方式的變化是教學方式進步的必然結果,教學方式的進步有助于學生形成良好的綜合素質。教師在實踐過程中通過對實踐過程的回顧和反思,找出教學方式的不足,從而促進教學模式與方式的創新,為教學進步,學生進步添磚助力。
參考文獻:
[1]楊國華.新課改下小學數學教學方法的創新探究[J].軟件:教育現代化,2018(10):54.
[2]汪勝奎.探究新課改下小學數學教學方法的創新[J].西部素質教育,2016,2(13):179-180.
[3]段明嵐.新課改下小學數學教學方法的創新分析[J].教育教學論壇,2014(22):83-84.
[4]田仕倫.探究新課改下小學數學教學方法的創新[J].教育科學:引文版:312.
[5]陳強.新課程改革下小學數學的課堂創新探究[J].教育:文摘版:153.
[6]胡永利.探究新課改下小學數學教學方法的創新[J].讀天下,2019(2):51.
作者簡介:高瑩,小學一級教師,山東省濟南市,濟南市育賢第四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