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教育水平的不斷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已經成為各科教學的重點內容。小學作為學生可塑性最強的學習階段,是培養他們合理運用學習方法的最佳時機。文章將從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入手,探究數形結合教學方法在其中對學生自主能力的培養策略,為相關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小學數學;數形結合;教學探究
一、 引言
數形結合思想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是將數字與圖形結合,輔助學生對數學知識概念從幾何角度進行觀察分析的方法。數形結合法,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完成抽象與具體的轉化過程,同時也可以拓寬他們的學科思維,使其擁有更高效的學習能力與分析能力,進而提升其學科綜合素養,同時,針對小學階段學生對圖形表達更感興趣的特點,教師可以通過數形結合的教學方法,化抽象為形象,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降低知識理解難度,進而提升整體課堂效率。
二、 數形結合在實際教學中應用
(一)提升數學概念認知
相較于其他學科,小學數學的知識內容略顯抽象,部分學生對數學概念的學習略有吃力,往往需要更多的時間進行消化理解,降低了課堂學習效率,在長期影響下逐漸喪失了學習積極性,不利于教師培養其自主學習能力。為此,教師可運用數形結合法,強化知識概念理解,提升學生學習興趣,進而引導其利用數形結合法自行展開后續學習,培養其自主學習能力。
例如,在《100以內數的認識》的課時學習中,教師可利用數形結合法,將數字概念通過圖形表達出來,幫助學生進行認知。例如針對數的順序與比較大小知識內容,教師可通過黑板板書或多媒體方式,選出部分100以內的數字,通過圖形比較,引導他們發現數字間蘊藏的規律,教師可通過數軸將選出的數字表示出來,并按照數字由小到大的方向畫出箭頭。首先,教師可對學生提問,令其自主分析數字大小與數軸方向的關系,使其通過思考得出數值大的數字在數值小的數字的右邊的結論。其后,教師可通過數軸上標好的距離,向學生具體展示數字順序關系,可提出問題:23與32誰離30更近?學生通過觀察數軸上的距離,可直接得出結論,為以后100以內的加減法的學習埋下伏筆,同時通過獨立觀察、自主思考、解決問題的過程,形成運用數形結合方法進行自主學習的習慣,為其自主學習能力發展打下基礎。最后,教師可在學生初步掌握數字大小的基礎上,讓他們自己制作數軸,并自己選出五個數字,進行比較,通過實際操作強化了學生對數形結合方法的熟練度,加深了他們對數字大小比較知識的印象。
(二)提升算法理解
在鞏固學生知識基礎后,教師在強化數學計算講解方面,同樣可以運用數形結合方法,引導學生運用相關思路解決問題,并通過獨立計算訓練,實現舉一反三,加強自主學習能力。
例如,在《20以內的進位加法》的課時學習中,教師可利用多媒體設備,利用動畫演示將相關計算方法演示給學生,同時可在其中加入具體的生活情境,教師可將運動會作為問題背景,具體如下:運動會需要乒乓球,一名學生拿了兩盒乒乓球,一盒有8個,一盒有6個,請問這名學生一共拿了多少乒乓球?在動畫中,教師要清晰地標出每個乒乓球盒有十個格子,為教師在后面介紹“湊十法”埋下伏筆。在動畫演示后,教師可將學生分組小組進行探究,分析乒乓球的個數算法。在探討過程中,教師應當積極巡視學生的討論情況,觀察他們的思維方向與自主思考能力,并要求學生組內每個人都要發表自己的看法,避免學生因主觀原因放棄自主思考過程,進而提升其課堂參與度,強化教學效果。在學生完成討論后,教師詢問學生答案,將他們發散的注意力調回到課堂之中,在得到答案后,教師可將動畫進行進一步演示,展示動畫人物計算乒乓球個數的算法,即將兩盒未裝滿的乒乓球先裝滿其中一個盒子,湊成十個乒乓球,然后數出剩余的乒乓球個數,進而得到乒乓球個數。在動畫演示完畢后,教師不要急于拋出“湊十法”的計算方法,而是設置課堂思考環節,給予學生一定的時間進行自主思考,令其自行領悟“湊十法”的計算方法的妙用,同時教師應要求學生設計類似的情景案例,使其通過實踐過程掌握算法的應用,強化了對算法的實際理解與應用。在此基礎上,教師最終為學生講解“湊十法”的計算方法,加深課堂知識印象,同時進行題目強化訓練,及時鞏固他們的計算基礎。
通過這樣的教學活動,教師不僅利用動畫演示的教學方式,調動學生的興趣,活躍課堂氣氛,同時也將數形結合的教學方法與生活情境結合起來,為他們構建了豐富的生活情境,為其展示了課堂知識在生活中的具體應用。在此基礎上,通過數形結合的學習方法,將計算方法立體化,提升學生的理解速度,達到了運用數學結合法提升算法認知的教學目的。最后,在整個教學活動中,教師更多的仍是發揮自身的引導與組織職能,并沒有將知識直接拋出給學生,而是利用小組探討、自主研究、設計新方案的教學過程,全方位促進其自主學習能力的成長,在課堂中構建了多元化的教學模式,極大地豐富了教學內容。
(三)認識圖形
數形結合是根據學習內容靈活變化的學習方法,除了運用圖形認知數量關系,還可以利用數字認知圖形。例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運用角的數量迅速判斷不同的圖形屬于幾邊形,使其能夠將圖形內角的數量與對應圖形的特征聯系起來,對圖形有了更全面嚴密的認知,強化了學生在圖形認知方面運用數形結合的能力,使其在解決圖形問題時有更多的切入點,進而提升相關課程知識的學習效率。除此之外,數值大小也可以幫助學生認識圖形,例如通過角的大小,學生對銳角、直角、鈍角三角形有了判斷的依據,進而更快地利用該類三角形的特性解決問題,提升了數形結合在自主學習探究過程中的實際效果。
(四)解決問題
在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中,課堂內容主要以知識灌輸講解與題目訓練為主,不僅使得數學教學整體趨于機械化,更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導致他們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不斷降低,削弱了數學教學的實際效果。為此,教師可發揮數形結合法的教學優勢,通過構建生活情境,將直觀的生活問題與數學知識結合起來,將數字轉化為具體的形象,幫助學生通過圖形與數量的關系來理解課程內容。
例如,在《倍的認識》的課時學習當中,教師可利用多媒體課件,實現數形結合教學方法。教師可制作“比人數”微型動畫,動畫中有兩支隊伍,一方為紅色,一方為藍色,兩者比拼隊伍人數的多少,教師可用圓形代表一個人,增強動畫的直觀性。首先,教師在紅色方放置兩個圓圈,在藍色方放置四個,以兩人一組的形式展示出來。此時教師提問,詢問學生哪一方人數多,多出多少,進而引導學生得出藍方比紅方多出兩個人的結論,同時教師引入倍數的概念,再次詢問學生是否有其他的描述方法表示藍方人數,給予學生一定的思考時間,使其思考倍數的概念以及用法。在學生自己得出藍方人數是紅方的兩倍的結論后,通過動畫演示,將紅色方的圓圈增加至16個,藍方不變,以四個一組的形式展示出來,設置搶答環節,鼓勵學生運用倍數描述兩支隊伍的數量關系,使其通過自主觀察以及分析,對課程知識點進行學習。
在這樣的教學活動中,教師兼顧了生活問題與數學知識的結合,使學生將課堂思維轉向具體的生活問題情境。通過數形結合的思想,將數字轉化為直觀的圖形,進而對倍數的概念以及應用有了更直觀的認知,增強了運用倍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也可以要求學生在課堂中舉例,引導其發現倍數概念在生活中的具體體現,幫助學生建立數學與生活的聯系,進而激發他們運用數學知識發現、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提升其自主學習興趣。
三、 數形結合方法在自主能力培養工作中的注意事項
(一)建立自主學習習慣
教師在利用數形結合法進行教學時應該注意,數形結合法只是輔助手段,自主學習能力才是教學的主要培養目標,因此,教師應當對學生在學習數形結合思想過程中的學習習慣,進行專項強化,可從課上與課下兩方面入手。
在課上,凡是涉及數形結合思想的知識點與題目,教師應要求學生自行建立兩套分析方法,即直觀分析和運用數形結合方法進行分析,通過自行分析與比較,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可逐漸掌握數形結合方法的運用技巧與條件,幫助其建立完整知識體系的同時,提升了其獨立總結歸納學習方法的能力,擴大了數形結合的教學效果。
在課下,教師可針對課程內容,結合學生實際水平,布置相應的課后任務,持續強化數形結合對自主學習能力的積極影響,使得學生能夠初步形成思維反射,針對低段學生,教師以發現數形結合在生活中的應用為主,通過合理的課后任務題目,強化他們對數形結合法的基本認知與簡單運用,打下思維基礎,同時通過自行發現問題并進行分析解決的過程,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習慣。
(二)積極運用信息技術
在當下時代發展形勢下,教師應及時更新教學方法,積極利用信息技術,強化數形結合的教學效果,為學生自主能力培養創造更好環境。因此,針對數形結合比較復雜的課堂知識,教師應該借助多媒體技術,以數形結合為教學思想核心,簡化課程知識點內容講解,降低學習難度,提升教學效率。同時信息技術的運用可以降低學生對教師講解的依賴,使得教師主要通過適當引導,輔助學生進行自主學習與探究,進而為提升其自主學習能力提供基礎條件。
四、 結束語
綜上所述,為落實數形結合教學方法在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工作中的作用。教師應將數形結合思想在教學的各個環節進行滲透,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情境與有利條件,在通過數形結合輔助其自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全面提升其自主學習能力,達到教學目的。
參考文獻:
[1]崔為虹.數形結合思想方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策略[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9(12):230.
[2]盧春香.數形結合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探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9(27):127.
[3]何彪元.小學數學教學中數形結合思想的融入與滲透[J].名師在線,2019(22):67-68.
[4]於小勇.數形結合思想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實踐運用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20(13):143-144.
[5]葉小玲.小學數學數形結合教學對學生自主學習的培養初探[J].課程教育研究,2018(16):123-124.
作者簡介:吳波,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市,寧夏隆德縣第一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