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現代教學教育內容的不斷改革,小學教育教學也逐漸開始重視學生的體育素質培養,而體育學科在注重培養學生健康、積極、向上的心理素質同時,能夠鍛煉小學生的體能,促進學生的綜合發展。文章分析了健美操課程在小學體育學科中的教學意義,并在核心素養的視角下提出健美操教學策略,以此提高小學健美操課堂教學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體育學科;健美操教學;小學教育
一、 引言
新課改要求各個學科都應從實際出發,尋找自身學科的價值和特征,培養全面型學生,德、智、體、美、勞都不可缺失。早在70年代,健美操便在我國風靡一時,健美操能夠在達到增進健康、塑造體型的同時,還具有陶冶情操等多種精神方面的功能。研究健美操課堂的教學策略,能夠將健美操更好地引進體育教學中去,讓體育成為小學生所愛的課程,使得體育學科更加豐富多彩,提升學生的體驗感。
二、 健美操課程對培養小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滿足小學生對體育鍛煉的需求
體育課是小學生進行體育學習以及鍛煉身體的重要方式,大多數學生都喜歡上健美操,原因在于健美操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上課的方式也是多樣的。最主要是健美操上課的形式符合小學階段的學生自身的性格特點,讓學生在上課的同時感受到了快樂,也同時鍛煉到身體,從而也達到了鍛煉身心的教學目標。例如小學課程中的跑步項目,就特別具有針對性地提高學生的反應速度、跑步能力、肺活量等身體素質,并且有很強的競爭性,但是缺乏趣味而且十分的單一。
再例如足球和籃球,這兩者的趣味性相對較高,但是在比賽過程中,很有可能會發生沖突事件以及球傷人等多種情況,具有一定的危險性,所以要選擇一項既運動又具有趣味性且適合小學生身心發展的運動,最好是開展乒乓球運動,但是由于乒乓球運動是對場地和器材要求比較高,而小學人數比較多且場地面積不夠大,因此開展乒乓球運動教學具有一定的難度。以上列舉的這些體育活動,都具有某一方面的缺點,只有把上述運動活動都進行內容上的補充,才可以發展各自的優勢,才會讓更科學化地安排體育學科。健美操屬于危險性較低且可以幫助學生發展身心健康的一項活動。相對于其他激烈性的運動來說是具有一定的優勢,理應讓它成為小學體育教學內容的一課,以此豐富小學體育教學課程。但要注意的是,并不是只選擇健美操作為體育課程活動,而是要綜合各種運動項目讓小學生的體育課程更加豐富。
(二)有利于滿足小學生的心理需求
小學生心理特點主要是從興趣愛好出發進行學習,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小學生積極參與體育課程教學活動的前提條件。學生對一事物有了興趣才會由被動變為主動。只要對體育課程感興趣,才會更好地達到鍛煉身心的效果。學習興趣,直接地推動了學習活動的發展,這從側面也反映出學生的學習動機弱。因此提高小學生對體育課程興趣的是體育教學一個的重要環節。學生只有對體育學習的內容有了興趣,才能夠積極地學習并主動地參與體育內容的鍛煉,從而發揮自己的潛在體育能力,激發小學生某種體育天賦,而不是盲目地跟從教師、麻木地接受體育知識技能。
在教學或者從興趣可以激勵學生的學習行為,在體育教學過程中同樣也可以,興趣成了他們學習體育的動力,有了興趣才會加快對體育知識技能和技術的吸收與掌握。如果小學生對體育學習的內容表示毫無興趣,心情十分低落和消極,在體育活動過程中便會沒有熱情學習,沒有任何加強身心鍛煉的效果可言。因此,在體育教學過程中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積極情感的產生,讓學生主動地參與到體育活動過程中去,從而達到注意力集中、認真聽課、認真學習知識技能的效果。
三、 核心素養視角下小學生健美操課堂的教學策略
(一)整體性教學策略
在教學設計中強調學科與學科之間要進行緊密的聯系,要有整體的規劃。注重知識能力與身體素質全面的發展。在健美課堂教學過程中不僅要傳授健美操的技術技能,同時也要培養學生的健康的行為,樹立正確又科學的體育觀,正確地認識體育學科,樹立體育精神。繼承和發展我國的體育文化,文化能夠影響學生的行為,通過對小學生體育精神文化的培養,讓小學生形成健康的行為,有助于提高小學生的運動能力。
(二)活動性教學策略
在健美操課堂教學實施的時候,要充分發揮小學生的腦力活動和技能活動。在上課前,教師安排一些健美技術練習相關的活動,讓小學生進行健美操學習熱身,小學生先自主學習技術動作,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及動作處理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于提問,讓小學生積極地參與討論,發表意見,引導小學生積極的思考,同時也有利于小學生與教師的課堂互動,促進教師與小學生的關系,達到教學的目標。課后要提醒小學生安排練習的時間,并告知下節課要進行展示,這樣充分有利于學生課后與其他學生交流合作,訓練提前準備,同時也激發了學生的下節課的學習興趣,從而培養了學生的體育興趣與體育精神。
(三)自主學習策略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引導學生在進行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所以自主學習的主動權應在學生手里,因此教師要做好引導工作,不必花一整課的時間進行健美操教學,而是留出時間讓學生自主學習,反復研究,提高自主學習的動力,讓學生更多時間體驗健美操。要怎么教、學生該如何自主地學以及最后達成的效果,這些教師都應該在課堂教學之前予以充分的思想準備。只有正確地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才能夠真正地提高學生對健美操課堂的興趣。
(四)讓學生了解健美操的功能
為什么要選擇健美操,健美操能給學生帶來什么,這些問題教師都應該向學生說明。一方面,在健美操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加深對健美操的理解,知道健美操教學活動可以讓人精神煥發、釋放壓力,這樣才能更好地向學生解釋學習健美操的意義。另一方面,教師在教健美操技能的過程中要抓住細節,鍛煉學生的協調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身心發展。
(五)引入情景化教學
在教學活動過程中,教師要創設健美操教學情景,從而達到運動能力訓練和體育精神的訓練。首先,在教學活動中要設計一些比賽項目,讓同學們自覺設計運用平時所教的健美操技術進行比賽,從而提高學生的競爭性思維和心理承受能力,其次,要培養學生比賽第二、友誼第一的精神。在比賽交流的過程中要注重合作與交流,學會為同伴加油,同時也要增強自己的自信心,頑強拼搏、不怕輸、屢敗屢戰,總結失敗的經驗,爭取下一次做得更好。心理承受能力下降,體質體能弱,胖瘦兩方極端化,都要求教育者要更加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與體能訓練,因此在學校培養人才的同時也不要忘記對學生的其他素質要求也要提高。
(六)合理安排教學內容,提升學生對健美操的興趣
目前,健美操課程在小學的教學現狀并不理想。一方面,從體育課的興趣情況來看,大都是男生對體育課比較感興趣,而個別女生對體育課興趣并不高,通過了解發現,女生不喜歡上體育課的原因是因為某些體育活動項目過于激烈,體能要求高,藝術性不高。另一方面,學生喜歡的體育課程內容有以下的特點。首先,認為體育課程是活動課程應更偏向于自由化,而不是競爭化。其次,男生更喜歡對抗性運動,比如跑步、打籃球、踢足球等運動,而女生更加喜歡表現力比較強的運動,如跳舞、打羽毛球等運動。通過了解發現只有少數同學曾經接觸和學習或健美操訓練,但是整體來說學生對健美操了解不多。通過對健美操課程的介紹大部分同學都對健美操產生了學習的欲望和表達的介紹,大部分同學都對健美操產生了學習的欲望和積極的情緒。尤其是高年級的女生,對于表現力和藝術性都很強的健美操的體育活動課程特別感興趣。
小學生正處于兒童少年時期,身心的發展比較慢、肌肉發展緩慢,因此力量素質也比較差。這種發育特點決定了他們只能適應輕負荷的活動和一些動作較快的訓練,而健美操的特點則是動力性十分強的一項活動,而健美操的練習則多半是依靠音樂進行調節,以現代一些簡單舞步為基礎,所以帶有特別明顯的時代感和新鮮感,此外健美操的限制性比較小,健美操的選擇范圍廣、體態優美,可以由內至外地提高學生的氣質,可以是拉丁舞的訓練,或者其他一些有利于拉伸肌肉效果的動作,伴隨著輕松愉快的音樂,使人產生心曠神怡的情感,從而刺激到大腦促進大腦的興奮程度,由此改善和提高了終須神經活動的能力,在鍛煉身體的同時,也能促進心情愉悅美好,所以健美操其實是一項能夠說話煩惱排除壓力的一項運動。綜上所述,教師要根據不同的年齡階段的身心健康,選擇合理并合適的健美操內容安排教學,進行合理安排與鍛煉,以此改善學生的體質以及心理狀況。
四、 結束語
據相關調查數據顯示,小學生近年來的體質能力持續下降,各項體能指數都不達標,少數學生能夠堅持長跑的,大多數人由于肺活量的不足難以堅持再跑下去,因此加強體育運動訓練是必不可少的。隨著社會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承受不住生活的壓力,小學生心理承受壓力能力不高、適應性低、抗壓能力低,經受不住批評,心理思想不夠成熟,教師不僅要培養學生的智力發展,也要健全健康的心理,而促進學生成為一個智力和心理雙向發展的人,在學習的同時加強體育體能訓練正式重要途徑之一,能夠用體育訓練的方式達到釋放內心壓力的效果,從而促進小學生身心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孫雅萍.健美操教學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影響初探[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9(17):142-143.
[2]陳鳳.如何在小學體育鍛煉中開展群眾娛樂活動:以健美操為例[J].課程教育研究,2020(18):217.
[3]張芳.健美操教學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影響探究[J].山海經:教育前沿,2018(12):124.
[4]王梓媛.高職院校健美操教學中培育大學生核心素養的對策研究[J].包裝世界,2019(3):98-99.
作者簡介:王娜娜,廣東省廣州市,廣州市海珠區名門珠江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