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秀梅
摘 要:傳統的小學教育重視剛性管理,嚴格規范學生的行為。然而隨著新課改的推進,這種管理模式的弊端越來越不適應時代的發展,21世紀的學生價值觀、人生觀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推行柔性管理模式成為時代的需要。
關鍵詞:柔性管理;小學班級管理;運用策略
新時代的小學生有著獨立的個性,他們渴望被人尊重、理解,因此,當前小學生的管理問題擺在了每位教育工作者的面前,如何適應新時代的需求,培養學生的獨立意識、自主意識、民主意識,已經成為需要教育管理深思的問題。而在小學班級管理中,推行柔性化管理模式,為解決這一問題提供了可能。
一、班級管理中目標要合理化
班級管理中要有目標意識,管理者要根據學生的實際,制定合理的班級管理目標,讓學生在努力中能夠體驗到成功,激發他們向更高的目標奮進,這是柔性化管理的前提。這里的目標合理化指的是在制定目標時要具體,可操作性要強。它可以是一個方面的具體目標,如學習方面、紀律方面、衛生方面等,也可以是某一個階段的目標,如周目標、半學期目標、學年目標等,盡量讓目標能夠切實可行,學生通過努力能夠實現,產生一種成就感,這樣他們的努力才會有動力。
首先,教師要引導學生根據自身的特點建立自己的目標,這個目標不能太高或太低,要切實可行,具體可知。其次,管理中要有明確的獎懲制度,當學生的目標完成或實現時,一定要及時給予獎勵,讓他們為下一個目標繼續努力;當因自身原因,目標未完成或沒有實現時,要及時地分析;找出失敗的根源所在,讓他們及時調整目標,爭取早日實現。最后,目標要個性化,每一位學生是一個獨立的個體,要奮斗的目標也是有所不同的,必須給每一位學生留下發展的空間,讓他們樹立積極的人生觀,從而實現更大的班級管理目標。
二、班級管理中要重視溝通的人文化
只要是集體就一定需要溝通,溝通是一門科學,也是一種藝術,在班級這個大集體中,每個人都需要一種和諧的氛圍,這也是班級柔性化管理的核心所在。在日常的班級管理中,可能老師會抱怨“學生太不懂事”,學生對老師也有意見“班主任管得真是太多了”等等,之所以會出現這種現象,問題的根源還在于師生間缺少溝通。
比如在班上時常會有這一類學生,他們十分聰明,老師講解的內容他們之前就懂,或者一聽就會,在課堂上不去認真聽老師的講解,而是做與課堂無關的事,甚至影響其他同學的學習,那么,對這類學生的管理就要考驗老師的智慧了。在教育時不能一概而論,把他們打入不聽話的學生行列中去,而是要充分了解產生這種問題的原因,及時跟他們溝通,肯定他們的聰明,批評他們的錯誤思想,引導他們慢慢回到正常的學習中來,促進他們取得更大的進步。
因此,管理就是一門藝術,也是一種智慧,在班級柔性化管理中,溝通更是一個法寶,在管理中,老師要做到:一是真誠的愛,從來沒有一個本質上很壞的孩子,當學生犯錯之后,老師必須要用愛心去關注他們,分析錯誤產生的根源,讓學生感受到老師的真誠和愛心,一般來說,被愛是一種幸福,也是一種感動,當老師和犯錯的學生進行溝通交流時,要保持足夠的愛心,讓他們感受到愛的力量,促使他們認真地去改正。二是學會傾聽,小學生也希望得到他人的關愛,渴望得到別人的尊重和愛護,因此,當面對犯錯的學生時,老師一定要有足夠的耐心,學會傾聽,聽取學生的心里話,引導他們及時更正自己的錯誤。三是學會寬容,寬容是一種美德,寬容也是一種力量,人生最大的幸福是被理解,小學生由于其年齡和心理因素,犯錯是在所難免的,當學生犯錯之后,老師一定要有一顆寬容之心,積極接納學生的錯誤,切莫一棍子打死,或者一刀切,要及時了解學生的內心,做好溝通交流,引導他們主動認識自身的錯誤,從而幫助他們改正錯誤。
三、班級管理中批評要重視柔性化
批評是班級管理中常用的手段,是對學生行為對錯的一種判斷,其目的是通過批評讓學生認識到錯誤,并促使其更正。但是批評也是一門藝術,正確的批評如春風化雨,也似一味良藥。恰當的批評有利于學生的成長,促其心智成熟。相反,錯誤的批評如秋霜冬雪,會傷害學生的心理,不但不能起到督促作用,反而適得其反,造成負面的影響,讓師生間產生對立,十分不利于整個班級的管理。
小學生盡管年齡小,但是他們已經有了自己的判斷,自主意識有了充分的發展,因此在批評教育時一定要注意策略,以免傷害其自尊,打擊學生的自信心,甚至讓他們產生逆反或自卑心理。因此,班級管理中柔性的批評方式很重要。
一是實事求是,對于犯錯的學生通過溝通,讓他們心悅誠服地認識到自身的問題,老師要真誠地幫助學生,使其內心受到觸動,從而產生改正錯誤的動力。二是批評要把握好“三合”原則,即合情、合理、合心,通過溝通達到認識上的共性,老師要根據事實分析說理,切莫簡單粗暴,這樣的批評才會發生效力。三是注意批評的語言藝術,俗語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一言六月寒”就是這個道理,在批評時一定要注意自己的措辭,讓學生對自己所犯錯要心服口服,達到改正的目的。
總之,在小學班級管理中,應因人而異,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運用柔性管理的策略,促進學生的健康發展,讓他們成長為祖國未來有用的人才。
參考文獻:
[1]查如榮.人本主義的教育管理理念探索[J].淮南師范學院學報,2005.
[2]范琳.新條件下“柔性”學生管理新模式的創建[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6.
[3]余緒櫻.柔性管理的發展及其思想文化淵源[J].經濟學家,2016.
編輯 王亞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