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華
摘 要:正所謂,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閱讀對一個人的影響很大,閱讀可以給人以啟迪、感悟等。小學生處于閱讀的萌芽階段,而如何讓學生從閱讀中收益,首先學生就應該有足夠的閱讀量。這就為教師如何在課堂上進行課內外拓展教學提出了要求。
關鍵詞:課內閱讀;教學策略;語文
讀書妙處無窮,書香熏染人生。教師對小學生進行語文教學時要靈活運用各種教學策略,使學生從課內閱讀拓展到課外閱讀。這些教學策略包括:對課文原著的拓展閱讀;在課堂教學中聯系生活實際,培養學生閱讀興趣;教師拓展與教材表達方法類似的課外閱讀;扎實對課內作者美文的鑒賞,進行作者的課外閱讀拓展。
一、對課文原著的拓展閱讀
在小學語文的學習中,教材選取的主要是短小精悍的文章或者是經典著作的精彩片段。對于教材中節選于經典著作的文章,在教學時教師完全可以立足于整本著作的思想來講解這一片段。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向學生傳遞完整著作所表達的觀點以及深層含義,激發學生閱讀原著的興趣。讀整本的著作有利于學生對人物形象有更加深刻并且全面的認識,有利于加深和拓展學生對課文內涵和表達思想的理解,有利于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閱讀習慣和閱讀素養。例如,在人教版五年級下冊語文教材中的第二十二課《人物描寫一組“鳳辣子”初見林黛玉》,這一片段節選自《紅樓夢》第三回,寫的是林黛玉初入賈府與府內眾人見面時的情景。作者對這一見面過程的描寫,用了短短六百字,向讀者展示了一個潑辣張狂、口齒伶俐、善于阿諛奉承、見風使舵、喜歡使權弄勢、炫耀權勢和地位的人物形象。這一片段的描寫自然是足以令人拍案叫絕,但是再好的文筆也無法通過區區百字概括出王熙鳳這一《紅樓夢》中主要人物的所有特征。如果通過閱讀《紅樓夢》原著,從第六十五回:賈二舍偷娶尤二姨,尤三姐思嫁柳二郎可以看出王熙鳳狠毒的性格特征,其他不同章節中可以看出王熙鳳不同的性格特征,而只有當閱讀完整本著作后,才能全面認識到王熙鳳這一人物的性格特征。所以,在教學過程中要激發學生閱讀課文原著的興趣,既可以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又可以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
二、在課堂教學中聯系生活實際,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只有有了閱讀興趣,才能從內心深處產生對課外閱讀的主動需要。在課堂閱讀教學中,教師應注重挖掘課文的趣味性,講究授課藝術的趣味性,努力培養學生對閱讀的濃厚興趣,繼而使學生產生主動閱讀課外書的需要。在課堂教學中,聯系生活實際,創設問題情境。生活中處處充滿著學語文、用語文的情境,所以,教師在教學中應緊密聯系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培養學生閱讀興趣。例如,人教版五年級上冊語文教材中第一課《竊讀記》,其中第七段描寫的是作者喜歡下雨天的原因,其中有這樣一句話:其實,我的心里卻高興地喊著:“大些!再大些!”初見這句話,感覺充滿了生活氣息,上學時,總會因為大雨或大雪可以不去學校,那時我們的內心就是作者此時的感受吧。如果再講這一段時,讓學生聯想到自己的切身經歷,會讓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這一段的內涵,使學生感到語文與生活息息相關,激發了學生對課外閱讀的興趣。
三、教師拓展與教材表達方法類似的課外閱讀
在閱讀上,了解和學習一些表達方法和技巧是很重要的一方面,但是對小學生而言,一些技巧和方法會使他們覺得枯燥,所以教師可以讓學生先學會閱讀大量的文章或書籍,接觸和熟悉一些寫作方法,待到學生對其產生興趣之后,教師慢慢地再去滲透一些表達方法和技巧的運用。例如,在五年級上冊人教版語文課本第三單元,“鯨”“松鼠”“新型玻璃”“假如沒有灰塵”這四篇都屬于說明文,說明文是一種以說明為主要表達方式的文章體裁。當學生對于“鯨”“松鼠”這樣的說明文感興趣時,教師就可以帶領學生分析課文如何使用具體的說明方法來描寫這些事物并引導他們看更多的說明文,如“趙州橋”“樹袋熊”等。當學生對“新型玻璃”表現出特別的關注時,教師就可以帶領學生參觀各種科學展覽館,為他們提供更多科普性說明文,如“登陸火星”“指紋的奧秘”,這些文章承載著普及科學知識、激發學生探索科學奧秘的興趣、了解說明的方法、提高學生閱讀科普性文章的積極性等功能。除了說明文,還有各種抒情文章,如贊美母愛或者是父愛的文章以及記敘文等各類型文章。教師應積極關注學生的興趣喜好,為學生提供類型相似的文章,以此來扎實學生課內閱讀的知識掌握程度并豐富課外閱讀。
四、扎實對課內作者美文的鑒賞,進行作者的課外閱讀拓展
小學語文課本中的課文文質兼美,不乏名家名篇,關鍵在于教師要能讓學生走進課堂一起鑒賞美文之美,帶領學生去了解作者的生平。這樣學生會對作者為何寫出如此文章有所了解,并激發他想拜讀更多作者其他文章的強烈興趣。例如,在人教版五年級上冊語文課本第四單元中,對于陸游的《示兒》這首詩,教師可以對本首詩的內容進行分析以及陸游一生致力于抗金斗爭,一直希望能收復中原。雖然頻遇挫折,卻仍然未改變初衷。從詩中可以領會到詩人的愛國激情是何等執著、深沉、熱烈、真摯!在短短的篇幅中,詩人披肝瀝膽地囑咐著兒子,無比光明磊落,激動人心!濃濃的愛國之情躍然紙上。當學生被詩人陸游的愛國情懷感動時,教師可以為學生推薦作者其他表達忠貞愛國情懷的詩句,例如,《訴衷情·當年萬里覓封侯》等,一方面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另一方面讓學生通過古詩更全面地了解作者,以此來拓展學生課外閱讀。學生在品味語文魅力的同時,還會自主地搜集一些愛國詩歌,開闊視野。
上述四種教學策略不過是使學生從課內閱讀拓展到課外閱讀方法中的冰山一角,還有其他多種多樣的教學策略,運用時要因人而異、靈活變換,教師從學生角度出發,讓其智慧在這里徜徉。
參考文獻:
[1]段瀲.借課內閱讀叩開課外閱讀的門[J].小學語文教學, 2017(11):21-22.
[2]陳金環.拓展閱讀:課內閱讀的有效補充[J].教學與管理,(20):40-42.
編輯 馮志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