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衛翔
【摘 要】 提高課堂效率,向課堂40分鐘要質量,追求高效的課堂,這應該是許多教師的教育理想。作者從新課導入創設問題情境,到課中組織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最后到練習鞏固三個環節闡述了高效課堂的觀點、經驗。
【關鍵詞】 高效? 激發興趣? 自主? 合作? 練習鞏固
素質教育已經在我國推行多年,要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提高教育質量,同時又要減輕學生過重的學業負擔,這樣就要求我們教師在課堂有限的時間里提高教學效率,向課堂40分鐘要質量。所謂高效,指在相同或更短的時間里完成更多的任務,而且質量一樣好或者更好。而高效課堂,顧名思義是指在單位時間內完成教學任務的效率較高和達成教學目標效果較好的課堂,重點關注的是課堂目標的達成、學生獲得的發展。通過多年的實踐和探索,我有了自己的一些感想和體會,也在教學實踐中取得良好的效果。以下是我個人的一些做法和經驗。
一、創設富有興趣的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創設富有興趣的故事情景或問題情境,來激發學生學習知識的欲望,自然而然就會促使學生帶著問題樂意、自覺地參與學習過程,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從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為學生創設情境時,問題或故事的設計是非常重要的,要注意做到三點:第一要做到有趣,因為創設問題情境目的就是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的興趣,若問題不能引起學生對數學產生興趣,這樣的問題不起作用,甚至讓學生感覺索然無味。第二,問題或故事要有數學味道,若問題中數學含量很少或根本不含數學問題,這樣的問題就脫離了數學的本質。第三,還要注意問題有挑戰性,學生是喜歡挑戰的,要有挑戰學生思維的功能,使學生在挑戰勝利后,得到學習成功的體驗。
例如,我在教學《圓的認識》時是這樣設計的:對于圓,同學們一定不會感到陌生吧?生活中,你們在哪兒見到過圓形?關于圓形,你知道它有什么特征嗎?同學們對這一早已期待解決的實際問題產生了極大的興趣,都積極思考,互相商討并嘗試解決。當他們回答了一些特征后,老師可順勢引導,你們有什么辦法證明你的說法?讓學生帶著問題學,從而順利地引入了新課。
又如,在講分數的基本性質時,我引入一個故事:一個老地主要將他的土地分給三個兒子,大兒子分到三分之一,二兒子分到六分之二,三兒子分到九分之三,結果三個兒子吵了起來,阿凡提聽說后,對他們說了幾句話,他們就不再吵了?你想知道阿凡提對他們說了什么嗎?這樣的故事引入,容易抓住學生的好奇心,激起他們的求知欲,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
著名發展心理學家皮亞杰的認知發展理論告訴我們:兒童的認知發展是在其與環境相互作用中獲得的。皮亞杰主張為兒童提供實物和環境,讓兒童通過動手操作、擺弄、觀察和實驗,自己認識事物,發現問題,得出答案。他反對課堂上只是教師講,幼兒被動地聽的教學模式,忽視活動的作用而始終停留在語言的水平上。過去,我們經常把自己當主角,往往忽視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其實這也是不相信學生的表現。我們要改變以例題、講解為主的教學方式,用期待、信任的眼光引導學生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去,讓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是高效課堂的重要保證。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主張要給孩子六個解放:一是解放孩子的頭腦,使他們能想。二是解放孩子的雙手,使他們能干力所能及的活兒,讓孩子自己去做,父母不要包辦。三是解放孩子的眼睛,使他們能看,多看有益的書報,多觀察周圍的新鮮事物。四是解放孩子的嘴,使他們能談會談,讓他們有提問的自由,以發揮他們的想象力。五是解放孩子的答問。六是解放孩子的時間。《數學課程標準》也指出:要改革單純教師講、學生聽的“注入式”教學模式,以提供給兒童觀察、操作、實驗及獨立思考的機會。在課堂教學中,我盡量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
例如我在教學《圓的認識》時是這樣設計的:
師:今天,每個小組還準備了很多其他的材料(畫圓的工具)。你們能利用這些材料,試著畫出一個圓嗎?(學情預設:A. 將圓形的瓶蓋按在白紙上,沿著瓶蓋的外框畫了一個圓。B. 在繩子的一端系一支鉛筆,另一端固定在白紙上,繩子繃緊,將鉛筆繞一圈,也畫出了一個圓。C. 圓規畫圓)
1. 學生畫圓;
2. 展示學生畫出的圓;
3. 讓學生匯報畫圓的方法;
4. 認識圓心。
師:請同學們把剛才畫的圓剪下來,你有辦法找到圓的中心嗎?(學情預設:學生把圓片對折后,打開,換過一個方向再對折,再打開。將折痕用筆描下相交的點)
經過學生親自動手畫圓,找圓心、半徑、直徑等的一系列過程后,相信學生對圓的特征的認識會很深刻。
三、當堂訓練,查漏補缺,及時點評
練習是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不僅有助于學生對知識的加深理解,也有利于鞏固所學新知,提升學生基本運算能力,合理、充分的練習鞏固環節,可以有效促進知識與能力的生成與鞏固。課堂練習的形式應是多樣化的,內容與要求應當是有層次性的。很多教師非常重視課堂中新知識怎樣講、學生如何學等教學活動過程,練習的時間經常被擠占,有些教師課堂時間分配不合理,將課堂練習安排在課外去完成,這也增加了學生的課后學習負擔。試想,學習新知識后,及時安排學生進行合理的、有層次的練習與鞏固,讓學生有展示才華的機會,不是能更好地提高課堂的效率嗎?
課堂練習要注意以下幾點:
1. 練習要圍繞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點設計。
2. 練習要有層次性。做到由易到難、由簡單到綜合,有前后知識連貫性。
3. 選擇習題形式要多樣化,結合知識內容設計選擇、判斷、填空、計算等練習方式。
4. 及時點評,對好的解法、有獨特見解的思路給予表揚,對出現的錯誤要找出錯誤的原因,予以糾正,總結經驗,做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當然,高效課堂需要教師本人要有扎實的教學基本功和較高的學科素養做基礎,在備課時精心做好新課導入、新知學習、練習鞏固三個環節的設計,方能實現課堂的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