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麗
摘 要:語文作為一門人文性學科,在教學活動開展中,教師要挖掘其中的人文因素,采取多樣的方式實現德育滲透,以此使學生在掌握語文知識的過程中,樹立正確的道德品質,促進其全面發展。
關鍵詞:小學語文;德育;滲透對策
眾所周知,語文是學生在小學階段必須學習的基礎課程。對于小學生而言,其在語文教學活動參與中,不僅要掌握基礎的民族語言文字,還會受到人文因素的熏陶,形成良好的人格,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體育觀等。尤其,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在小學語文教學活動開展中,教師要立足此學科的人文性,采取多樣的方式幫助學生提升綜合能力,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以此為其終身發展的實現打下堅實的基礎。基于此,我在育人理念的指導下,嘗試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內容,以多樣的手段將德育滲透其中,實現立德樹人,促進學生的發展。
一、充分利用教材,挖掘德育內容
德育內容是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實現德育有效滲透的關鍵。盡管課程改革在不斷地發展,教材也在發生著變化,但是經典的文章一直存在于教材之中。而且,這些經典的文章中大都蘊含著豐富的德育因素,如尊老愛幼、熱愛祖國等。在組織教學活動的時候,教師要以教材為依據,深入其中,挖掘德育因素,以此為德育滲透指明方向。以《亡羊補牢》為例,這篇文章旨在引導學生樹立知錯就改的意識。再以《秋天的雨》為例,這篇文章旨在引導學生樹立熱愛大自然的意識。在教學活動開展中,我會把握文本教學主旨,以文字語言解析為渠道,引導學生感知其中所蘊含的內涵,從而使其受到良好道德的熏陶。
二、改進課堂教學,運用多樣方法
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是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實現德育滲透的第一步,接下來,則需要教師運用多樣的方法,將所挖掘的內容展現在學生面前,以此使學生在多種活動的體驗過程中,能真正地受到良好道德的熏陶,從而建立良好的道德品質。一般情況下,我在組織小學語文教學活動的時候,會利用以下方法實現德育的滲透。
1.情境熏陶法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德育的滲透不單單是要將德育因素滲透到教學內容之中,還需要教師有效地設計德育內容,設計好德育滲透活動。在長期的語文教學活動開展中我發現,以情境為橋梁滲透德育不失為一種有效的方法。因為,情境的創設不僅可以將晦澀難懂的文本內容以多樣的形式展現給學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還可以使其在體驗過程中,透過文字感知文本內涵,深切地感知到文字語言背后所蘊含的濃濃深情,進而獲得良好道德思想的熏陶。以《富饒的西沙群島》為例,作者在這篇文章中,利用形象的筆觸為我們刻畫了富饒的西沙群島。作者花費大量的筆墨難道僅僅是在展現西沙群島的富饒嗎?自然不是。其旨在通過對西沙群島的刻畫,表達自己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教師要引導學生聯系文本內容,自然地走進自然場景之中,產生喜愛之情。在學生自主感知文本之后,我鼓勵學生調動其已有的印象,說一說自己眼中的西沙群島是什么樣子的。在這樣體驗文本、感知文本的過程中,學生不僅可以加深對文本內容的理解,還可以透過文本領會作者寄予其中的情感,從而自然而然地感受到德育滲透的正能量。
2.體驗感悟法
學生作為小學語文教學活動的參與主體,其自主性的發揮是不可或缺的。小學生其愛動、愛鬧。在組織小學語文教學活動的時候,倘若教師能結合教學所需,給予學生親身體驗的機會,不僅可以使其經歷知識的產生和形成過程,還可以使其在此過程參與中掌握有價值的知識,獲取豐富的情感體驗,從而自主地形成科學的態度與觀念。基于此,我在組織小學語文教學活動的時候,往往會采取角色扮演的方式,鼓勵學生扮演不同的角色,進而使其在體驗角色的過程中,能通過各自的語言、動作、神態等,把握各自的特點,進而品析到人物身上所具備的良好品質,以此受到熏陶。以《陶罐和鐵罐》為例,該文本內容極具表演性。所以,我在組織了文本教學之后,鼓勵學生在小組扮演陶罐、鐵罐、旁白等角色。在體驗角色的過程中,學生需要根據語言特色細細揣摩人物特征。大部分扮演陶罐的學生利用謙虛的態度與鐵罐進行對話,以此感受到陶罐的謙虛。而扮演鐵罐的學生則趾高氣揚地對待陶罐,以此感受到鐵罐的傲慢無禮。在這樣的角色體驗過程中,學生不僅可以在其自主性的發揮下,加深對文本內容的理解,還可以深切地感受到陶罐和鐵罐身上所具備的品質,從而審視自我,發現自身發展中存在的不足,進而揚長補短,不斷地提升自我。
三、完善教學評價,激勵學生發展
教學評價是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不僅可以檢驗、展現學生的學習情況,還可以使學生受到激勵,實現進一步的發展。但實際上,在當前的小學語文教學活動開展中,大部分教師將教學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等同起來,往往借助考試成績來點評學生的學習成績。一些學生因為學習成績不理想,受到教師的批評,久而久之失去語文學習自信心,更甚者,在一提到“語文”二字的時候,就感到頭疼。如此教學評價是低效甚至無效的。德育往往是在實現教學目標的過程中以評價方式實現的。可見,在小學語文教學活動開展中,教師要發揮教學評價的激勵作用,促進學生的發展。一般情況下,我在組織小學語文教學活動的時候,會將激勵性評價滲透到日常教學之中。如當發現學生認真書寫的時候,我會毫不吝嗇地給予鼓勵和表揚,“你寫得真棒!對,就是要這樣寫,認真書寫,字才會越寫越好。”如此簡單的一句話,寄予著教師對學生的肯定。而學生在教師如此的表揚下,會不自覺地樹立自信心。
總之,在小學語文教學活動開展中,教師要承擔育人重任,善于挖掘德育內容,靈活運用多樣方法對學生進行熏陶,并借助教學評價激勵學生發展,從而使學生在掌握知識的過程中,獲得綜合素養的發展,為其全面發展的實現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蘇海峰.潤“德”細無聲:小學語文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的幾點做法和體會[J].小學教學研究,2018(8):37-38.
[2]郭力敏.小學語文教學中德育滲透的途徑與方法[J].課程教育研究,2018(1):70-71.
編輯 杜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