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鍵廣
【摘要】在小學數學教師的教學過程中,要整體上提高本班級學生的數學學習成效,則需要特殊關愛學困生這個群體,將學困生的轉化工作擺在一個比較重要的位置,采取有效的教學對策,激起這一特殊群體的學生對數學產生良好的學習興趣,使其有足夠的學習驅動力促使其積極主動、高效快樂地學習。
【關鍵詞】小學數學 學困生 學習興趣 游戲教學法
由于小學生之間存在的個體差異本身就比較明顯,使得學生在某一學科的學習過程中出現了優等生、中等生和學困生等不同的群體。其中,學困生這個特殊群體尤其需要教師的關注與關愛。如今在新課程改革的教育發展背景之下,小學各學校必須要將學困生的轉化工作落實到位。以數學學科的學困生轉化教學工作為例,小學數學教師要著重地根據小學學困生在數學學習方面的實際情況,采取高效的教學策略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對數學知識與技能的學習興趣,使其不斷參與到數學學習活動中來。
一、追溯學困生的形成原因
學困生實際上是由學生個人的學習成績、學習方法與學習態度等一系列指標綜合評定而成的特殊群體,它在整個學生群體中占據的比例比較大,讓教師必須對該群體的健康發展給予足夠的重視。
若是要追溯學困生的形成原因,可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進行:第一,根深蒂固的應試教育對學生的學習風氣帶來了不可忽視的沖擊,學校往往將升學率擺在最為重要的位置,而學生的學習成績則是唯一的指標,疏忽了學生身上鮮明的個性特點,導致學生在機械枯燥的學習過程中難以真正將學習當成一種樂趣,磨滅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和探索未知知識的渴望,最終學困生群體的學生數量不斷上升。第二,就數學學科而言,該學科的嚴密性與邏輯性較強,在教師的教法和學生的學法不合理的情況下,學生很難及時有效地消化與吸收數學知識,也沒能及時掌握和形成數學技能,引起數學知識之間的脫節,很難跟上數學學習進程。又或者有些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不足,給他們的數學學習帶來了不小的困擾,長期下來學習成績呈現下降趨勢,容易讓學生漸漸滋生厭學情緒,以致成為學困生的一員。第三,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動機很容易影響他們的學習興趣,而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學習有效性等存在緊密的聯系。
因此,在學生的學習情緒低落、學習動機不明顯、學習動力不強烈、學習成就感較低等情況下,很容易出現學習倦怠的問題,這不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成效,也容易使得學生淪為學困生的一員。
二、小學學困生的轉化——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只要教師給予良好的輔導,則很可能會讓學困生的學習有比較好的改變。為此,教師可從調動學困生奮發向上的積極性這個角度入手,改善學困生的不良心理,消除學困生厭學的思想和倦怠的情緒,讓學生在良好的學習興趣引導下,取得學習上的成功。
(一)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法激發學困生的學習興趣
在當下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越來越多的教師傾向于利用多媒體教學輔助手段來展開高效又生動的教學。因此,在學困生的轉化工作過程中,數學教師也可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法的優勢來促使學生對數學知識和數學問題產生學習、探索、思考的興趣,以有效調動學困生的數學學習積極性。尤其是對于數學學科而言,不少數學概念、數學問題都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學困生要對其進行有效的理解,難免會遇到一定的困難。但教師若輔助多媒體教學法,卻可克服這方面的教學困難。
以人教版小學數學教材中的“租船問題”這部分教學內容為例,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設備播放同學們春游的情境圖,讓學困生能夠走進生動的情境之中,初步產生學習興趣。在這個基礎上,教師可引導學困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創設一個問題情境:“如果我們這次春游的第一站就是要到莊河將軍湖去劃船,那么根據我們情境圖中的出游人數,究竟怎樣租船才比較合理、劃算呢?”這一問題情境無疑可以引導學困生學會獲取有效的數學信息,例如,有的學困生根據“每條小船限乘人數為4人”這個信息來發現數學問題,并積極主動地將其提出來,再對這個數學問題進行討論和探究,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這有利于培養學困生的數學思維能力,使其找準正確的學習方法,進而主動地參與數學學習活動,進而幫助學困生克服數學學習中的困難。
(二)通過游戲教學法激發學困生的數學學習興趣
對于小學階段的學困生而言,教師若是采用生動活潑的教學手段來調動他們在課堂上的參與積極性,提高他們在課堂教學活動中的參與度,則可在很大程度上激發學困生對該學科相關知識的學習興趣。其中,新課標強調教師要將快樂教學法運用到課堂教學中來,而游戲教學法就是快樂教學法的其中一種有效教學方式,也是符合小學生實際興趣愛好特點的教學方式。因此,小學數學教師可通過游戲教學法來激發學困生這個特殊群體對數學學科的學習興趣。
以人教版小學數學教材中的“乘法的初步認識”這部分內容的教學為例,教師可讓班上的學困生參與到課堂上的游戲教學活動中來:四位學困生戴上兔耳朵玩算法游戲,盡可能地列出其中蘊含的加法算式,如“2只兔子有4只兔耳朵,3只兔子有6只兔耳朵,四只兔子有8只兔耳朵”。于是,列出了2+2=4、2+2+2=6、2+2+2+2=8加法算式。在這個基礎上,教師可引導學困生去思考:“2,2,4”“2,3,6”“2,4,8”等數字分別代表什么樣的乘法意義?在游戲教學法的輔助下,學困生的學習樂趣比較大,再加上教師的正確指導,可以讓學困生圍繞著清晰的學習思路,快速進入學習狀態。這無疑調動了學困生對數學知識和數學問題的思考和探索的積極性,還可提高學困生的數學學習成就感,對于增強學困生的學習自信心有著很好的幫助。
(三)教師要善于抓住教學時機轉移學困生的興趣
每位學困生都具有個性化的興趣愛好點,教師若是能夠把握好學困生的這一興趣愛好點,并在教學過程中抓住教學時機,將學困生的興趣點轉移到數學知識的學習上,則可很好地激發學困生在課堂上的數學學習興趣。比如,在人教版小學數學的“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一課的教學中,某班上有位學困生很喜歡手工制作,教師就可以在課堂上將該位學生制作的長方體框架作為教具展開教學,吸引這位學困生和其他學困生的注意,為學困生直觀地講解長方體和正方體每個部分的名稱及其特征。
在這個基礎上,數學教師可向學困生提問:“在學習長方體的組成和它們的名稱之后,你們知道它的棱長之和該怎么計算嗎?”有的學困生提出將長方體的四條長寬高加起來,而制作了這個長方體框架的學困生卻靈活地轉變了自己的思維,提出將相交于某個頂點的長寬高相加,得出結果后,將它乘以4,即可得出長方體的棱長之和。在這個教學過程中,教師很好地發揮了學困生親手制作學具這個輔助教學法的優勢作用,讓學困生的數學學習思維更加活躍、靈活,有利于提高學困生的學習興趣,甚至提高學困生的實際學習效果。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小學數學教師要足夠重視學困生的轉化工作,在該項工作的開展過程中,要善于利用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法、游戲教學法,甚至要善于抓住教學時機,轉移學困生的學習興趣,激活學困生的數學學習思維,讓學困生在較強的學習驅動力之下享受數學學習的樂趣,并提高自身數學學習的成效。
參考文獻:
[1]小學學困生數學課堂學習表現及其對策的個案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8.
[2]張俊英.小學數學學困生的成因及轉化對策[J].甘肅教育,2018,(3):37.
[3]趙世貴.如何提高小學數學學困生學習興趣[J].東西南北,2018,(4):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