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艷芹
【摘要】小學是學生學習習慣和學習能力培養的關鍵時期,也是學生思維能力形成的黃金階段,通過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能夠幫助小學生在以后的語文學習中,積極發揮想象力和發散思維具有重要的作用。小學語文閱讀是教師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重要途徑,因此在日常教學中,教師要高度重視語文閱讀的重要性,在小學語文日常教學中加入閱讀教學的內容,同時要保證小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從而不斷提升小學生自主閱讀能力。在此,就閱讀能力的重要性進行了介紹,并提出提升學生閱讀能力的主要措施,希望對提升小學語文教學效果,培養學生閱讀能力提供一定的幫助。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 閱讀能力 設置情景 閱讀潛能
閱讀是小學生學習語文的重要內容,教師在制定教學方案時,要將培養學生閱讀能力放在重要位置,同時根據實際情況,采取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以滿足小學生的適應能力。小學生通過識字量的增多,語言表達能力也會隨之提升,閱讀能力也會極大提高,為小學生的語文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通過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提升小學生的閱讀能力,也會增強小學生的感悟能力,豐富小學生的內心世界,培養小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
一、小學語文教學中提升學生閱讀能力的重要性
在日常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培養小學生的閱讀能力,能夠有效提升小學生適應社會的能力,為培養社會發展需要的綜合型人才提供條件。由于小學生在日常學習中,閱讀是小學生獲得信息的主要途徑,提升學習綜合能力的重要手段,也能夠盡力激發學生的發散思維,增強小學生的創造性,因此,小學語文教學是學生學習生涯的啟蒙關鍵階段,通過培養小學生的閱讀能力也是提升核心素養的重要轉折,促進小學生的全面發展。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提升學生閱讀能力的主要措施
1.科學設置情景,激發小學生對閱讀的興趣
小學生作為學生的教育啟蒙階段,剛剛進入學習狀態,對學習的理解不深,對閱讀的興趣不濃,只有小學生對閱讀產生濃厚興趣后,才會主動進行閱讀。為了激發小學生的閱讀興趣,提升小學生的閱讀能力,就要緊緊抓住小學生當前感興趣的事物,跟隨時代的發展,小學生愛好的變化,合理設置相應的教學情境,爭取用最短的時間吸引學生的注意,投入到閱讀活動中,全面提高小學生的閱讀效率。
比如,小學語文人教版教材中有《烏鴉喝水》一文,教師可以通過給學生播放《烏鴉喝水》的動畫片,讓學生自己思考烏鴉喝水的原理,從中體會烏鴉的聰明才智。同時,讓小學生在接觸課文閱讀之前,先通過動畫片的形式讓小學生了解課文內容,提升了小學生閱讀的趣味性,吸引小學生自覺主動的參與到小學語文閱讀中,進而推動小學語文的整體學習,也提升了小學語文教學的質量。情景式閱讀教學方式,充分抓住小學生的興趣關注要點,并將小學生深深帶入閱讀學習活動中,最大程度的發揮了小學生在語文教學對閱讀能力的帶動作用。
2.營造良好閱讀環境,挖掘小學生閱讀潛能
為了深度挖掘小學生的閱讀潛能,培養小學生自主閱讀能力,小學語文教師就要為學生營造良好的閱讀環境,讓小學生輕松愉悅的環境中進行閱讀活動,提高閱讀的效率和效果,從而提升自身的文學素質。小學生由于年齡較小、自制力有效,在閱讀過程中經常出現走神的現象,所以小學語文教師通過營造良好的閱讀環境,減少學生閱讀干擾因素,使其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閱讀學習中,進而實現小學生閱讀培養的教學目的。
比如,在教授《猴王出世》一課之前,小學語文教師可以推薦學生閱讀插畫版的《西游記》,在五彩繽紛的插畫世界中,讓小學生了解和掌握《西游記》中的人物關系和發生的事件,再在課堂上學習《猴王出世》,就會對其中的美猴王有了更深的理解,對發生在美猴王身上的事件更加清晰,同時,也豐富了小學生的閱讀內容,開闊了小學生的眼界。小學語文教師除了利用教學大綱進行拓展課外知識外,也可以根據各個學生的性格和喜好,為其推薦適合的書籍進行閱讀,小學生都能夠自覺的閱讀,在濃厚的閱讀環境中,就會帶動閱讀興趣較差的小學生主動參與閱讀,提升整體班級的閱讀能力。
3.豐富閱讀方式,促進小學生閱讀能力提升
豐富的閱讀方式會帶來變化多樣的閱讀教學活動,也為小學語文教師的教學提供了更加多元化的教學方式,為小學生的閱讀提供全方面的指導。開展閱讀教學活動時,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先了解熟悉閱讀課文的內容,自己嘗試多種閱讀方式,從而挑選出合適的閱讀方法,在課堂上,就可以引導小學生根據喜好采用其中的一種或幾種,為小學生提供了更多的想象空間和好奇的內容,促使小學生積極主動的投入到閱讀學習中,從而提升小學語文閱讀的教學質量。
比如,在閱讀教學課文《吃水不忘挖井人》時,小學語文教師為了讓小學生在閱讀中體會到紅軍進行革命運動時的艱苦,毛主席的聰明睿智,鄉親們對毛主席的感恩等多種感情,就可以引導小學生用舒緩、深切的語氣來朗讀,同時為小學生配上適當的音樂,在背景音樂的烘托下,小學生的閱讀情感會自覺地受到感染,加深小學生對閱讀課文的理解。在閱讀《夏夜多美》這篇文章時,老師可以讓小學生聯想一下自己親身經歷的夏季景象,表達一下自己對夏季的感受,同時再結合課文中小螞蟻的美好經歷,推薦小學生用輕松愉快的語氣來朗讀課文,使小學生心情更加愉悅,更加熱愛夏天。
4.注重引導,培養學生良好閱讀習慣
閱讀習慣是影響閱讀效果的關鍵因素。如果學生未形成自覺、專心的閱讀習慣,閱讀效果就會大打折扣。所以,教師要充分發揮自身在語文教學中引導者的作用,協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一是閱讀之前引導學生安靜下來,沉下心來才能進入閱讀活動;二是鼓勵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積極向自己和老師提出問題,以增強學生理解文章的能力;三是引導學生站在作者的角度來閱讀,容易與作者形成情感共鳴。
另外,閱讀是一項綜合性的活動,不能只是單純的閱讀,而且要培養學生動筆的習慣。在閱讀過程中,可以將優美、感觸較深的詞句、段落隨手摘抄到筆記本,也可以在閱讀文章時,在文章上進行標注和批注,甚至可以在旁邊寫下自己的感悟。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使閱讀實現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結語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作為學生學習的啟蒙重要科目,對小學生的綜合素質起到關鍵性的作用。而閱讀能力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伴隨學生學習生涯的始終,閱讀是寫作和表達的基礎,因此,小學生的閱讀能力對以后的深入學習會產生極大的影響,小學語文教師作為小學生語文教學的啟蒙之師,要承擔其相應的責任,發現小學生語文學習中的困難并給予及時的幫助,同時,還要僅僅把握教學內容,嘗試形式多樣的閱讀方法,不斷激發小學生對語文閱讀的積極性,最終達到小學語文教學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目的。
參考文獻:
[1]萬樺楠.淺談核心素養教育理念下的小學語文教學[J].科學咨詢,2019,(09):144.
[2]車桂霞.論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對情境體驗的有效運用[J].才智,2019,(24):24.
[3]馬曉霞.淺談課外閱讀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的重要性[J].才智,2019,(24):29.
[4]王文榮.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及改進措施研究[J].才智,2019,(24):15.
[5]華婧.巧用課文插圖 創設魅力課堂——以部編教材小學語文課文插圖為例[J].科學大眾,2019,(08):5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