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鳳淑
【摘要】如何做好小學生安全工作,抓好小學生的安全教育與管理,保障小學生人身安全,促進小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筆者結合自身實踐經驗,從班級管理、家校聯系、依法治教、管理創新等角度,進行深入探討。
【關鍵詞】班級安全管理;身心健康;家校聯系
一、加強聯系,齊抓共管
加強同科任教師、學生及其家長、學校后勤及保衛科的聯系,把班級安全管理工作落到實處。如,請科任老師在教學中注意觀察學生的言行及情緒,發現學生有異常的情緒或行為要及時同班主任“會診”并“對癥下藥”;要求學生之間相互關心、相互幫助、相互監督;要求學校組織開展思想道德、安全法規、安全知識教育及安全隱患排查、整改活動;要把班級發現的諸如門窗、水、電路、室內外天花板及墻壁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隱患及時同學校后勤部聯系排除;告知家長孩子獨自在家和外出安全注意事項,請家長辦好校訊通和關注微信群,及時獲得孩子在學校的信息,監管好孩子上學和放學的時間。
二、善待學生,改善關系
班主任對學生的關心要真正做到從細處著手、從長遠著眼,無微不至。對學生的批評要講究藝術,多些鼓勵,少一些指責;對學生的要求要嚴寬兼顧,嚴而有度,寬而有限;跟學生的交往要民主平等,多一些溝通,少一些訓斥,做學生的知心朋友,做學生的慈愛長輩。
三、以法治教,規范行為
班主任應該以法治教,規范行為,以減少或避免安全責任事故。首先是要規范自身的行為,把《教師職業道德規范》作為自己的行為準則,不越“雷池”。其次是要規范學生的行為,把《中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作為每一名學生的行為準則,循序漸進地實施習慣養成的矯正,注重培養學生的鑒別、批判、選擇能力,引導學生選擇健康的生活方式。再次是要規范學生家長的行為,向學生家長宣傳學校安全管理方面的行政法規。加強同家長的溝通和交流,最大限度地爭取學生家長的理解、支持和配合。
四、要有所為,有所不為
班主任要審時度勢,正確對待和處理不同性質的不良行為。對于個別學生性質較為惡劣的不良行為,應以同情、理解而又堅定不移的態度妥善處理,決不能實施體罰或變相體罰;對于班級整體諸如集合、站隊、上操、運動會比賽等方面,決不能一味地追求快速和第一,在具有危險性的集體活動中,要根據學生實際提倡參與;因材施教,不能操之過急,更不能脫離學生實際去追求統一化或一律化。
五、學生自治,管理創新
關心新聞、實事,并根據時令變化引起的自然災害、交通事故,及時對學生進行安全警示教育,必要時通過新聞重播、錄像、課件播放,再現情景,增強學生的安全意識。通過主題隊會、板報、小隊活動的形式有針對性地向學生滲透安全教育、法制教育,構建學生安全自治管理模式,防患于未然。
學校安全無小事。班級安全是關鍵。讓我們共同努力,構建起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安全管理網絡,確保小學生的安全。
【參考文獻】
[1]白璐.基于班主任視角的小學班級安全管理的內容與對策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