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春新
【摘要】在小中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的教學方式往往會對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課堂教學效率產生直接的影響。課堂是教師開展教學活動的主陣地,同時也是學生學習知識的重要場所。新課改實施以來,廣大教師對于如何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越來越關注。為了更好地發揮出教師的引導作用,實現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升,本文主要就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有效性的途徑進行了分析和探索。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
數學學科具有較強的邏輯性,因此對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有著一定的要求。然而小學生往往還不具備邏輯思維,只有形象思維,與數學學科的抽象性特點存在矛盾,從而導致課堂上經常出現學生走神的情況,很大程度對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造成了影響。那么要如何才能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能,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點入手:
一、明確教學目標,展現導向作用
在小學數學教學活動的實際開展過程中,明確教學目標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會直接影響課堂教學活動的整體開展情況。因此,要想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教師需要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進一步明確教學的目標,從而更好地指導課堂教學活動的開展。例如,在“分數的基本性質”這部分知識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就必須在課前做好相應的準備,明確教學的目標,才能在后續課堂教學活動開展過程中起到良好的導向作用。筆者設置的目標為:1.要讓學生掌握分數的基本性質,并能通過實際應用把分母不同的分數轉變為大小不變但分數相同的分數;2.要讓學生明白“事物之間是相互是存在聯系的”這個道理;3.要對學生的概括能力、綜合比較能力以及思維能力進行培養。明確這些目標以后,就可以很好地指導后續的課堂教學開展,避免出現與教學目標相偏離、脫離的情況,真正展現出教學目標的導向性,在增強教學有效性的同時,也能使得學生的各項能力得到發展。
二、重視學生創新能力和發散性思維的培養
數學教材上的知識主要是為了幫助學生對基礎知識進行了解,如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過于重視教材內容的學習,忽略了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既會影響學生發散思維的培養,也不利于學生把數學知識和實際生活聯系到一起。因此,我們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加強對學生創新能力和發散思維的培養,使其在學習數學知識的同時對下一階段的內容有所了解,從而為之后更高難度的數學學習打好基礎。例如,在五年級上冊《多邊形的面積》教學中,我們可以引導學生將平行四邊形和長方形進行對比,思考兩者之間哪里相同、哪里不同,引導其運用發散思維來思考計算平行四邊形面積的方法,培養其創新能力,使其學會運用分割法來對多邊形的面積進行計算。除此以外,教師還可以通過借助模型、多媒體、道具來幫助學生創新,使學生學會自主思考其他多邊形面積的計算方式。
三、鍛煉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
在傳統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很多教師習慣于一味的講解知識和例題,學生則是被動地接受知識,缺乏獨立思考的空間。在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下,教師需要更多的提供給學生獨立思考的機會,使其真正成為數學課堂教學中的主體。例如,在小學數學六年級《圓錐與圓柱》的教學中,學生在經過之前學習《圓的初步認識》后,對圓的基本知識已經有了一定的了解。這時候教師就可以先講解圓錐與圓柱的性質和要學習的知識點,之后再引導學生根據已經學習過的知識,發散思維,獨立思考,學習有關圓錐與圓柱的知識。除此以外,也可以讓學生自學自講,再針對學生的錯誤和不足之處進行糾正和指導,從而達到鍛煉學生獨立思考的目的。
四、開展課堂游戲提高學生數學素養
寓教于樂是當前小學數學教育中比較流行的一種理念,在輕松愉快的游戲氛圍中完成對數學知識的學習,對于高年級的小學生同樣有很大的吸引力。如果教師能夠在數學課堂教學中融入一些趣味十足的教學游戲,就能夠有效地改變傳統課堂教學中學生注意力不集中、知識理解不深刻等問題。由此可見,開展課堂游戲也是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一個重要方式。所謂課堂游戲,并不僅僅是指數學實驗、情境模擬、角色扮演等大型游戲,事實上,只要是能夠激發學生興趣的元素,我們都可以為其賦予“游戲”的屬性,并將其用于課堂教學中。例如,在教學“位置”這部分知識時,教師可以隨機請一位學生起立,并以其為坐標快速構建一個“位置”相關的游戲場景,讓學生通過分析這位同學和其他同學之間的位置關系,從而模擬教材中的知識點。開展這種小游戲不僅簡單方便,而且不會對課堂教學時間有過多的占用,并且可以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更加深入地理解教學知識。此外,我們也可以用數學生活實踐課的方式來開展高年級數學課堂游戲教學。例如,我們可以把學生帶到操場上,以站位、扯繩、劃線等方式,細化課上的位置游戲,并呈現部分知識應用題中描述的情境,一邊實踐一邊講解。這一形式的課堂游戲適合放在知識總結環節,將某一教學周期的知識重難點整合到一起,以游戲的方式帶領學生回憶、鞏固,彌補以前遺留的學習死角。授課教師還可設計課堂游戲執行方案,將執行難度不同的游戲放在合適的時間節點,讓每一階段的數學學習都能引發學生的熱烈反應。
五、與學生實際生活緊密聯系
生活化教學法在高年級小學數學教學中非常適用,數學知識本身較為復雜和抽象,在實際學習過程中,很多學生都會感覺較為困難,而教師若能將教學內容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經驗進行有效的聯系,對于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升也會產生很大的幫助。以“位置與方向”這部分教學內容為例,教師可以在課堂上讓學生說說自己家附近哪些場所是自己喜歡去的,并引導學生描述這些場所在自己家的哪一個方向,從而讓學生感受數學知識和實際生活之間的聯系,進而實現對學生空間觀念的培養。這種教學方法能夠將學生課堂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充分激發出來,為數學課堂注入更多的活力。
六、積極開展小組合作學習
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在小學高年級數學課堂教學中能夠有效提升學生之間的互動性,達到激發學生自主探究數學知識的欲望,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等目的。例如,在“分數乘法”這部分內容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就可以通過創設自主探究學習情境的方式,讓學生自己先進行獨立計算,得出答案后再用自己的計算方法進行小組交流。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以實際生活為出發點,通過折紙或直觀的線段圖等方式,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算理。需要注意的是,教師要注意改變傳統的例題講解和示范教學方式,通過積極引導學生進行交流探索的學習活動,轉變傳統課堂教學中學生的被動學習狀態,幫助學生在小組合作交流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分數乘法的計算法則。
總而言之,小學高年級數學課堂教學由于涉及到大量的知識點,學生的學習負擔往往較大。因此教師在選擇課堂教學形式時,應注意在課堂上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重視數學知識傳授的橫向聯系和縱向聯系,幫助學生更好的構建數學知識系統,促進學生數學知識應用能力的不斷提高,實現數學思維能力的有效發展,從而達到知識和技能雙重提高的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張英.新課標背景下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J].考試周刊,2019(89):98-99.
[2]李秀梅.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的思考與實踐[J].教育藝術,2019(7):30-31.
[3]嚴其信.提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思考[J].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2019,4(6):6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