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明雪
【摘要】德育是小學語文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筆者通過研究當前我國小學語文德育教育現狀,指出教師要改變唯成績論思想,多關注學生全面發展性,要采用情景教學的方式讓學生在合作中培養道德觀念,同時也要多對學生進行實踐教學,讓道德觀在實踐中得到加強。
【關鍵詞】小學語文;德育;滲透
小學生年齡小,認知水平還沒有發展成熟,對他們進行及時的德育教育,有利于他們學好語文,并能在日常生活中約束自己的行為,成為一個言行文明的小學生。德育是目前小學語文教育的重要目標,教師要努力創新教學方法,在教學書本知識的同時對德育進行滲透。筆者通過研究小學語文教學德育滲透方法,希望對小學語文教學提供借鑒。
一、深入挖掘語文教材中的德育內容
因為新課程的改革,語文教材也迎來了革新,現在的語文教材與之前相比,德育教育的內容更加豐富具體。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深入挖掘教材中德育教育的相關資源。為此,小學語文教師首先要透徹理解課文內容,并認真地做好備課工作。然后通過學生對課文的認真閱讀,感受語言文字的魅力,教師適當地給予點撥,讓學生能夠深刻認識課文的中心思想,再適時滲透德育教育。
二、自然滲透語文教學中的道德教育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要做到自然,只有這樣才能起到潤物細無聲的作用,也就是要結合自己所教的內容理解背后所蘊含的深刻道理,要讓學生理解人間的真、善、美、假、惡、丑,形成正確的評判標準。語文教學中的內容涉及科學家、文學家、軍事家以及許多的歷史人物,評判他們的標準是是否為人民謀利益,為人民謀幸福。應讓這些歷史人物成為小學生學習的榜樣,從而樹立遠大的理想和目標,將自己的價值觀和國家發展緊密地聯系在一起。
三、深化寫作訓練中的德育教育效果
寫作是訓練學生語文學習和表達情感的一個重要途徑。語文教學中,從小學一年級開始,就得對學生的寫作進行訓練。小學一年級的寫話作文當中,要讓學生觀察周圍的一切事物,從簡單的事物說起,在作文的后面表達出自己的情感。如描寫春天的寫話作文,往往是我愛春天。進入高年級之后,要在作文中表達自己對客觀事物的認識,把自己的理解和領會表達出來。在德育教育的過程中,教師要對學生的作文進行科學合理的評價。針對學生在作文中出現的一些錯誤思想,教師要正確地指出來并用批語的形式寫給學生看。看到老師的批語之后,學生會不斷地反思自己的一些想法與看法。在老師地不斷引領下,把錯誤的思想觀念改正過來,從而向著正確的、更好的方向發展,達到了小學語文德育教學的目標。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中滲透德育教育的方式有很多,首先教師要從觀念上進行轉變,除了關注學生成績外,更要關注學生的一言一行,關注學生的個體發展,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其次教師要創新教學手段,采用情景教學法,讓學生在情景扮演中體會道德的重要性;最后也要在實踐中監督學生的行為,讓他們不僅文化素養高,行為道德也符合一個當代小學生的要求。
【參考文獻】
[1]曾秋燕.新課程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滲透德育的策略研究[J].魅力中國,2019(52):261-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