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耀明
【摘要】深度學習是一種更加高效的教學方式,利用高階思維來參與到課堂教學中,通過對于知識的深度理解來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和理解能力等。深度學習能有效避免傳統教學模式下的種種不足并提高學生的數學水平,同時對培養核心素養也有著非常明顯的幫助。本文主要闡述了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深度學習法的應用,并提出了相關教學策略。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深度學習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由于部分知識相對較為復雜,所以學生理解起來常常會覺得力不從心,無法進一步理解知識和應用知識。根據目前的小學數學教學情況來看,多數數學學習涉及層面較淺,多數老師認為只要學生能夠解答相關的數學題便算完成了任務,而實際上,數學教學不單單要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還要培養學生數學思維,這些都需要利用深度學習的方法來實現。
一、提高學生數學理解,加深學習體驗
數學理解指的是學生針對數學知識的吸收與體會,而深度意義上便是學生的心理活動和數學知識點的邏輯規律達到相符。數學理解有工具性、關系性、創新性幾種理解階段,而這不單單是數學教學的目標之一,而且還是培養學生數學素養以及數學學習能力的重要條件。若學生缺乏數學理解,則很難產生深入的數學思維,并且在日常的課堂教學中也不能實現深度學習。因此,若想保證深度學習的踐行,需要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數學理解水平。
二、通過實踐教學加深學生的學習理解
小學階段的學生活潑好動,對于教材中大量的文字往往興趣不高,卻非常容易被各種動手活動所吸引。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實踐操作也是開展部分知識教學的主要教學手段,可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來了解其中的知識點,在操作過程中可以一邊動手一邊發散思維,從中感受到數學現象和數學規律,之后抓住這些現象和規律,便能夠進一步深化對于知識的理解與拓展。比如,在教學《三角形的面積》過程中,根據教材中的編排可引導學生利用兩個大小及形狀相同的三角形,將其拼湊成一個平行四邊形,之后利用之前所學的平行四邊形面積知識來進行計算,最后得出這兩個三角形面積剛好是這個平行四邊形一半的結論,并由此來引出三角形的面積算法思路。可以通過剪紙的方式來開展,準備剪紙刀、直尺、卡紙等材料,之后學生們在拼接兩個三角形過程中便會產生不一樣的拼湊方法,讓學生在最后的小組交流中進行討論。通過方式,能夠讓學生在學習數學時更加靈活地展開思考,找到更多的理解方法。
三、了解數學知識結構,提高知識聯系能力
數學知識有著較強的邏輯性,同時多數知識點之間也有著一定的聯系性。學生若是在學習數學時能找出這些聯系,便相當于摸索到數學規律,不僅能更加高效地理解知識,而且還能加深關聯知識的印象,并提高對于知識的應用能力。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老師需要重點教學數學原理知識以及概念知識,并構建合理的認知結構,進而產生一個具有聯系性的知識網絡,將其作為學生知識網絡中的一個結構。深度學習需要老師在課堂教學中,刻意性地將一些知識片段或知識點進行聯系,組成一個較為完備的知識結構以及知識體系,進而讓學生更加全面地掌握知識。
【參考文獻】
[1]徐曦霞.淺談基于深度學習的小學數學有效教學策略[J].黑河教育,2019(2):58-60.
[2]李英麗.小學數學深度學習的策略指導[J].學周刊,2018(24):8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