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華明
【摘要】應用題在小學數學中是大多數學生的難點。分析新課程下小學數學應用題的教學策略,不僅滿足新課程理念對小學數學教學所提出的要求,同時也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數學成績,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判斷能力。本文基于小學數學應用題的教學策略問題,作出簡要分析。
【關鍵詞】新課標;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策略
一、數量關系在解決問題中的重要地位
新教材通過現實生活情境的創設,把數量關系的運用問題滲透到平時的日常教學之中。這種追求本身并沒有錯,只是教師不太適應這種融合滲透的教學方式,缺乏結合情境的教學過程來滲透數量關系的運用問題,導致學生對解決問題望而生畏,亂猜亂撞解題方法,學生的認識和思維只能停留在具體情境上。實際上,重視數量關系的訓練是傳統應用題教學的重要經驗之一?;镜臄盗筷P系是學生形成解決問題模型的基礎,只有掌握了基本的分析綜合的方法,才能使學生在獲取信息之后迅速地形成解決問題的思路,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培養學生良好的審題習慣
小學數學應用題是一項語言表達類題型,這就要求學生具備一定的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明確題目的已知條件、未知條件、隱含條件和所求結果。審題做為解題的第一步,許多學生一見到文字量較大的題目就會手足無措甚至產生抵觸情緒。作為教師應該教會學生審題時要認真閱讀,理清題意,抓住關鍵語句,篩出重要信息。比如題目:爸爸今年38歲,兒子今年8歲,請問再過幾年爸爸的年齡是兒子年齡的4倍?在這里我們知道題目的已知條件是爸爸和兒子的年齡,要求問題是爸爸的年齡是兒子年齡的4倍,隱含條件是爸爸和兒子的年齡增長速度是相同的。學會認真審題還要求全面正確掌握題意并找到正確的數量關系,題目中的數量關系是通過文字表達傳遞給我們信息,因此我們要抓住關鍵語句,理清問題思路提升分析推理能力。當然,為了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教師還可以采用畫圖、舉例等方式加深學生對題意的理解,從而進一步明確自己的解題思路。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正確引導學生讀題,全面分析已知條件、未知條件特別是隱含條件,在解決比較難一點的問題時,學生也可以“勾勾畫畫”標注重點信息,有助于提高解題效率。
三、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
應用題在小學數學中尤為重要,也是難點之一,在教學中時常遇到“比……少”“比……多”“同樣多”“還?!薄皸l件”等專業術語,數學老師要在平時的教學中向學生講解清楚這些概念和數學名詞的含義。例如,紅氣球有5個,黃氣球有45個,綠氣球的數量與紅氣球是同樣多的,黃氣球的數量是綠氣球的多少倍?在解這道題時特別要給學生講清楚“同樣多”是何意,幫助學生提升理解能力。
四、將應用題與現實生活聯系起來
要有效提高應用題的教學效果,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讓學生親身經歷,進而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和應用,當然考慮到教學與實踐的區別,數學教師這時候應當做的就是創設生動具體的生活情境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值得注意的是生活情境的創設不能只圖表面熱鬧,更不能讓過多的非數學信息干擾數學知識的學習和數學思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蔣麗麗.淺析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J].考試周刊,2012(79):56-57.
[2]孫良明.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的實踐與探索[J].吉林畫報,2014(3):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