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惠
【摘要】小學語文是整個語文學習的基礎,掌握好小學語文學習的知識尤為關鍵,如果能夠養成一個良好的寫作習慣,有一個很強的寫作能力,對于初中、高中的學學習以及大學之后的表達能力都有很重要的意義。因此本文將從注重日常積累、表達真情實感、加強文章寫作練習三方面來探索如何提升小學生的寫作能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寫作能力;寫作習慣
一、注重日常積累
想要能夠出口成章,下筆有內容,一定要有足夠的詞匯量。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要讓學生養成主動去積累的好習慣,只有詞語積累的多,才有可能養成遣詞造句的能力。可以有選擇性的來對內容進行描述,選擇最佳的表達方式,而不是腦袋里只有一個詞,別無選擇。
當學生想要去表達一個事物的狀態,如果腦子里面沒有形容詞的積累,那么就不知道應該用何種詞來進行描述。比如說,夸一個女生長得非常好看,如果說此類詞匯量積累比較少的學生,大概只會用“漂亮”或者是“美麗”來形容,而如果說有一定的詞匯量的學生來說,可以用“亭亭玉立”“花容月貌”這樣的成語來形容,就顯得更加優美和與眾不同。注重積累可以從課本中進行摘抄,比如《狼牙山五壯士》這篇課文的時候,可以積累形容戰士們吶喊時聲音堅強有力的詞語,“氣壯山河”“驚天動地”,把這些隨時摘抄到自己的本子上,便于后面的應用。
二、表達真情實感
衡量一篇作文是否優秀,不僅僅是要看其有沒有華麗的辭藻,更重要的是要看表達的感情是否真摯。在很多平淡無奇的文章中,如果有真情實感則很容易打動讀者,也是一篇優秀的文章。
學習一些修辭手法,可以讓感情表達得更加動人。而這些方法的使用其實是可以通過閱讀來進行積累的。很多文章中對于修辭手法的應用非常廣泛,學生通過多讀、多看,可以掌握方法,這樣既能夠讀懂文章,又能夠讓自己的寫作能力有所提升。比如說在學習《記金華的雙龍洞》這一文章時,其中描寫溪流時用了擬人的手法,將溪流隨著山勢流動的情形生動形象的表達了出來。因此,學生在學習之后也應該要試著去應用擬人或者是比喻各種修辭手法來表達自己的感情,增加一些文章的優美性和感情的真實性。
三、加強寫作練習
想要把文章寫得好,一個最直接的方法,那就是練習。通過練習能夠自己發現問題的所在,可能最開始的時候自己覺得寫的文章非常不好,甚至自己都沒有讀下去的勇氣,但是熟能生巧,只有經常性的練習,并且刻意練習,才能夠把握寫作規律。
比如說,對于人物描寫的作文應該如何開頭?景物描寫怎么更加生動?敘事的文章又該從哪里入手?只有通過多練習才能夠總結出經驗。比如說,在四年級下冊習作例文《七月的天山》中,作者就運用了排比句,將野花比作了錦緞、霞光、彩虹,使得野花的形象更加的豐富。因此,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比照著進行仿寫,學生寫完以后可以交給教師去批改。還有一種練習方法,那就是養成寫日記的習慣。日記并不是流水賬,而是把一件事情寫的比較豐滿。或者是在自己積累的本子上進行擴寫,把一些優美的詞連在一起組成句子,也有助于自己能力的提升。長此以往,以后再遇到寫作的時候,就不至于無話可說、無從下筆。
【參考文獻】
[1]馬志華.小學語文寫作能力提升之淺見[J].新課程(上),2018(3).
[2]張艷琴.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效率之淺見[J].新課程(小學版),2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