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小梅
【摘要】作為貫穿整個中小學的基礎性學科,數學一直在教學中有著重要地位。而在小學階段的學習過程中,除了思維與習慣的養成,計算能力作為數學發展的核心能力,也應當獲得教師的重視。本文就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如何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展開一定的探討。
【關鍵詞】小學數學;計算能力;教學方法
計算能力作為小學階段數學學科的核心能力,一直受到師生和家長的廣泛關注。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各類關于學生計算能力的培養方法層出不窮,究竟哪一種對現今的小學生來說最為有效,成為我們教學過程中需要面對的重要課題。本文結合本人的教學經驗和方法總結出一套教學方法,淺析培養學生計算能力方面的有效途徑。
一、與時俱進,使用規范的教育教學理念
在小學的計算教學之中,要想使得學生能夠更好地學習到一些知識點,老師需要改變其傳統性的教育教學理念。老師要不斷與時俱進,不斷加強自身在教育教學觀念之上的學習,要牢牢掌握新課程標準所強調的理念,也要不斷更新自身教育理念和教學手段,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和知識水平,不斷促進自身的學習和成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老師只有做到這樣,才可以更好地進行教學,才可以在課堂上更好地發揮自己的優勢,達到自己的教學目標。
二、采用一些直觀道具,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在小學計算的教學之中,要想更好地促進學生計算思維能力的養成,在課堂上可借助一些道具。對于小學生來說,特別是剛開始學習計算的小學生,他們對一些事物的概念并不是特別清楚,甚至是比較抽象的,所以在課堂上可使用一些較直觀的道具,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也可以不斷激發出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不會產生厭煩的心理情緒。在使用道具的時候,老師可以使用比較直觀的演示將比較抽象的計算過程不斷呈現在學生的面前,這樣可以更好地讓學生真正理解到整個算理的操作過程,也可以讓學生明白計算的分析、推理的認識過程,不斷突出計算的規律和運算的規則,有利于學術邏輯思維能力的養成,還可以讓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之下形成較清晰的運算頭腦。
例如,在學習“五以內的加減法”的時候,老師可使用粉筆這樣的道具,向學生具體演示一整個的計算過程,加深學生的理解,讓學生可以更加直觀性地理解五以內的加減法,讓學生真正明白計算的具體規則。在演示完了之后,老師還可以出一些比較類似的題目,讓學生自己去演示,使得學生在比較活躍的氛圍中感受到整個計算過程,讓學生在動手之中學會思考,在思考的過程之中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三、引導思路,不斷培養學生的計算思維
為了達到小學數學計算的教學目標和教學質量,老師在上課時要不斷引發學生積極思考相關性的問題,引導他們正確計算的具體思路是什么,培養他們的計算思維能力,使得學生在以后的運算過程中有一套較完整且有條理的思維順序和思考方向,使得學生在以后的運算過程中,減少算錯的概率。在學生的實際生活過程中,學生也可以很好地將在課堂上所學到計算知識運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之中。
【參考文獻】
[1]翁潔.探究小學數學計算教學中難點問題及對策[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8(1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