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姝悅
【摘要】二十一世紀是信息化時代,信息技術普遍應用到了人們的生活與工作中。小學教學中開設信息技術課程,為的就是教育從娃娃抓起。本文從“在信息技術教學中,要將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在信息技術教學中,要將小組合作與個體指導結合起來”“在信息技術教學中,要將學生的興趣和教學方法結合起來”闡述了創設高效小學信息技術課堂的有效方法。
【關鍵詞】小學;信息技術;高效課堂;教學策略
一、在信息技術教學中,要將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
受傳統教學的影響,教師在教學信息技術的時候會以理論教學為主,但是小學生的理解能力有限,無法快速理解和掌握理論知識和基本常識,導致教學效果不理想。想要改變現狀,教師就需要將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盡可能地在機房內教學理論知識。一來可以讓學生及時將學到的理論知識轉化為親手操作,二來這樣的教學方式直觀形象,更容易讓學生理解,更容易幫助學生樹立學習的自信,從而將教學實效有效提高。
二、在信息技術教學中,要將小組合作與個體指導結合起來
新課改提出教學要面向所有學生,并且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還要盡可能地將學生差異化學習的需求滿足。在實際教學時,教師要遵循學生是課堂主體的原則,并積極利用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教學,讓學生的優點在小組合作中大放光彩,并確保在探究式教學活動中每個學生都能有所進步。不過學生的學習能力是存在一定差距的,有些學生學得很快,有的學生學得很慢。在遇到這樣的情況的時候,教師就需要進行個體指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遇到一些學習很慢的學生的時候,要將“不拋棄、不放棄”當做教學信念,并根據這些學習慢的學生的劣勢進行個性化指導。在遇到有潛力的優質生源的時候,教師要為這些學生創造自主學習的機會,并根據這些學生的個性特點,制定相符的指導方案,讓學生的優勢得到充分發展。
三、在信息技術教學中,要將學生的興趣和教學方法結合起來
小學生的好奇心十分旺盛,看到有趣的事物的時候會十分感興趣,而興趣是學生最好的教師。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將學生的興趣和教學方法結合起來,根據學生的興趣和教學內容設計教學方案、選取教學方法,從而有效提高教學效果。例如在教學《文字輸入》的有關內容的時候,教師要將指法訓練活動設計的多元化,如利用打字軟件讓學生進行指法訓練、利用比賽進行指法訓練等。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個性特點靈活選用教學方式,從而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無定法,想要有效提高小學信息技術教學的實效,實現高效課堂,教師就需要不斷地思考與探索。作為教育工作者,教師要為學生今后的學習與發展負責,并自覺承擔起為國家培養全方面發展的高素質的人才責任與義務。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將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認知特點當作基礎,然后根據教學內容將教學方式多樣化,從而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自主自發地參與教學,有效提高教學實效。
【參考文獻】
[1]郭驪敏.如何令小學信息技術課堂實現高效教學[J].青春歲月,20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