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絲綢經濟帶”背景下,我國對外貿易發生轉型,進而引發行業人才需求的變化?!敖z綢經濟帶”背景下的服裝藝術類學生多模態CBI大學英語翻轉課堂教學體系,堅持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將“絲綢經濟帶”沿線國家和地區的歷史文化、貿易需求、風土民情融入大學英語教學,將教學內容多模態化呈現,培養具備扎實的英語語言綜合運用能力、了解中國與歐亞大陸貿易文化交流歷史、適應“絲綢經濟帶”下現代文化和經濟創新需要的服裝藝術專業人才。
【關鍵詞】“絲綢經濟帶”;CBI;大學英語;多模態;翻轉課堂
【作者簡介】陳韻如(1982.02-),女,漢族,河南長葛人,武漢紡織大學外國語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方向:英語教學法。
【基金項目】本文成果屬于第一作者武漢紡織大學外國語學院陳韻如主持的“紡織之光”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項目編號為2017BKJGLX130。
“絲綢經濟帶”是世界上跨度最長的經濟大走廊,發端于中國,貫通中亞、東南亞、南亞、西亞乃至歐洲部分區域,東牽亞太經濟圈,西系歐洲經濟圈,覆蓋約44億人口?!敖z綢經濟帶”背景下,我國對外貿易發生轉型,進而引發行業人才需求的變化。依據國家相關教育教學文件精神,相關高校應當堅持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和“絲綢經濟帶”文化發展路徑,主動服務產業轉型升級和創新驅動發展新需求,加強服裝藝術類專業人才培養,為紡織行業源源不斷地輸送后備人才,增強我國紡織行業的國際競爭力,切實保障行業未來的可持續發展。在這樣的背景之下,服裝藝術類學生的大學英語教學必須積極迎接挑戰,切實從學生需求、行業發展需求以及社會經濟發展需求的角度積極進行教學反思,針對教學中的實際問題,改革原有的教學體系。
一、研究的理論基礎
1.多模態話語分析理論?,F代信息技術的發展沖擊了文字在語言交際中的中心地位,突破了傳統話語單一文本模式,融語言和非語言符號,如聲音、圖像、動畫、色彩、空間布局以及其他能構建意義的符號源于語言系統中,使得符號資源與語言相互補充,各揚其長,不斷地豐富語言系統的內容和形式,促成了語篇的多模態化。多模態話語分析的理論依據是韓禮德創立的系統功能語言學,以“語言”為研究對象,研究人們如何利用語言這一社會符號進行社會交往活動。韓禮德的系統功能語法語言觀的三大元功能為多模態話語分析提供理論依據和研究方向。自從李戰子將克瑞斯和勒文的視覺語法分析框架引入國內,開辟了國內多模態話語分析的教學研究領域,自此越來越多的教師開始關注多模態話語分析理論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研究課堂教學中多模態和多媒介對于教學效果的影響,為多模態教學模式的建立打下了基礎。
2.內容依托教學理論。 內容依托教學理論(Content-based Instruction, CBI),是指二語教學過程中并非以教學大綱為中心而應當以語言內容為中心來組織教學。它強調語言技能的學習并非單純地通過教師授受而應以掌握內容為重心,在學習和掌握內容的過程中逐步提升?!罢Z言”并非學習的目的,只是學生獲取信息的一種方式,強調語言學習的最佳方式是讓學生接觸有意義的目的語語境,讓其主動獲取信息。
王士先率先向國內學者介紹了CBI的基本概念和原始模式。近年來,國內關于CBI的論文多是關于英語教育實踐研究方面的。
3.翻轉課堂。翻轉課堂(the Flipped Classroom)顛倒了傳統的“教師教-學生學”的教學模式,改變了傳統課堂中的師生角色,重新規劃課堂時間,從而實現對傳統教學模式的革新。在這種教學模式下,教師不再占用課堂的寶貴時間來講授知識,而是要求學生在課堂之外通過自主學習獲取這些知識的,以便老師能夠利用課堂時間更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講解,讓學生展開充分的互動交流,進行自主思考。
二、“絲綢經濟帶”背景下服裝藝術類學生多模態CBI大學英語翻轉課堂教學體系
“絲綢經濟帶”背景下服裝藝術類學生多模態CBI大學英語翻轉課堂教學體系是依據《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切實從學生需求、行業發展需求以及社會經濟發展需求的角度積極進行教學反思,針對教學中的實際問題,開展創新型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從教學內容、方法和手段等多個方面入手,重點解決 “教什么”“怎么教”和“使用什么媒介教學最有效”等一系列問題,徹底改變原有課程固有的技能傳授型模式。
1.“絲綢經濟帶”特色。以“絲綢經濟帶”為背景,國家高等教育方針為指導,社會經濟發展趨勢為導向,通過社會需求、科研、教學之間的良性互動,在大學英語教學中開設適應時代背景的特色課程,將“絲綢經濟帶”沿線國家和地區的歷史文化、政治宗教、貿易需求、風土民情納入教學范疇,融入大學英語教學,吸納新的知識、梳理脈絡,通過知識點的滲透讓服裝藝術類學生準確把握“絲綢經濟帶”背景下的英語學習方向。用先進的教學理念建立人性化教學模式,輔助信息化教學手段,以英語教學為立足點,放眼于人文素養的整體提升,培養適應“絲綢經濟帶”背景下國家間“五通”合作需要的高水平藝術專業人才。
大學英語教學應該與時俱進,貫徹國家最新的教育方針政策。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將思政教育貫穿于教育教學,充分發揮好專業課教師“主力軍”、專業課教學“主戰場”、專業課課堂“主渠道”的作用,推動課程思政建設不斷取得新進展新成效,使專業課與思政課同向同行,構建立德樹人長效機制,實現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如何將 “絲綢經濟帶”、大學英語教學與思想政治教育有機結合是“絲綢經濟帶”背景下服裝藝術類學生多模態CBI大學英語翻轉課堂教學體系的工作重點。
2.多模態化的CBI教學環境。首先,建立CBI教學環境,將英語語言技能和專業知識學習相結合,重新規劃課程結構。教師必須在充分了解學生的英語基礎、學習興趣、學習需求和自主學習能力的基礎上,確定最佳教學主題,篩選經典課文,選擇有趣又有意義的話題,理清學習線索,構思巧妙的過渡方式,并合理布置學習任務,以上每一個環節都對教學的整體效果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其次,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建立多模態化教學環境。以最有助于達到教學目標為前提,選擇和協調教學中的各種模態,研究各種模態的協同作用和教學效果以及學生對不同模態(包括語言、文字、聲音、視頻、教室陳設以及教師教態)的接受程度和偏好。最后,建立多模態評價體系。將傳統的單一知識評估變成多元綜合能力的評估,比如通過巧妙地設計筆試和口試內容以及場景模擬測試,考核學生的英語基本能力以及專業知識習得;任課教師保留詳細的平時成績記錄,充分考慮學生的自主學習態度、自覺性;通過教師課堂觀察、學生互評,考核學生合作學習情況;科學設置各項成績在總成績中所占的比例。
3.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借助互聯網教學資源構建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實現師生角色的互換,課堂教學時間的重新分配,形成新型的學習文化。教師從知識的傳授者變為學習的引導者和促進者,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課堂成為展示學習成果、交流學習經驗的場所,而基礎知識的學習則更多留在課外由學生自己完成。第一,角色的轉換。教師必須徹底更新教學理念,從以前的知識傳授者變為學習的促進者和指導者,學會如何利用課堂時間來實現“課堂時間”高效化。第二,重新分配課堂時間。減少教師的課堂講解時間,將原先課堂講授的內容轉移到課下,在不減少基礎知識展示量的基礎上,增加課堂中學生的交互性;通過將“預習時間”最大化來完成對教與學時間的延長。第三,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學生應當學會在網絡資源中獲得自己需要的知識,有意識地進行自我知識的延伸;在技術支持下的個性化學習中,成為自定步調的學習者,獨立選擇學習內容、學習時間和地點,控制學習量。第四,通過課堂活動的設計構建深度知識的課堂。翻轉課堂的課堂教學是擴展和深化知識的過程,因此教師不可避免地要設計探究式教學活動,培養學生的獨立探索能力和合作學習精神。
三、結語
建立“絲綢經濟帶”背景下服裝藝術類學生多模態CBI大學英語翻轉課堂教學體系,以教學內容為基礎,將英語語言學習與專業學科學習相結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索精神;運用翻轉課堂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能動性,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立足于行業的人才儲備需求,提供符合信息時代特色和藝術專業學生自身學習特點的教學活動,豐富學生的課堂體驗,優化教學效果,提高學生英語綜合運用能力和人文素養,培養服裝藝術類學生的全球化視野,從而最終增強藝術專業學生的整體素質和國際競爭力,為紡織行業源源不斷地輸送后備人才,增強行業軟實力,成為行業長遠發展的可靠智力保障。
參考文獻:
[1]Halliday, M. A. K. Language as Social Semiotic: The Social Interpretation of Language and Meaning[M]. London: Edward Arnold, 1978.
[2]鄂玉榮.基于多元化CBI教學模式培養“絲綢經濟帶”外語復合型人才研究[J].理論觀察,2017.
[3]李占子.多模式話語的社會符號學分析[J].外語研究,2003(5):82-86.
[4]卜彩麗.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我國高等院校應用的可行性分析[J].軟件導刊,2013.
[5]王士先.CBI——專業英語閱讀教學的方向[J].外語界,1994(2).
[6]張德祿.多模態外語教學的設計與模態調用初探[J].中國外語, 2010(3).
[7]張錦.“絲綢經濟帶”倡議下國際化外語人才培養的教學模式探討[J].中國校外教育(基教版),2019.
[8]張小紅.“絲綢經濟帶”背景下新型國際化外語人才培養路徑[J].西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