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信息技術時代,混合式學習結合了線上線下學習的優勢,符合當今大學英語教學的需要,促進英語學習效果的最優化。本研究在對微信輔助大學英語教學的可行性進行調查分析的基礎上,建構了基于微信的大學英語混合式學習模式。通過教學實踐驗證了該學習模式能顯著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語言溝通能力和協作能力,以期為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提供參考。
【關鍵詞】混合式學習;微信;大學英語;學習模式
【作者簡介】王蓓(1979-),女,漢族,江蘇啟東人,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金城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方向:大學英語教學研究與英語語言文學。
【基金項目】2019年江蘇省教育廳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項目“外語生活視角下基于微信的大學英語混合式學習模式研究”(項目批準號:2019SJA2053);南航金城學院2019年教育教學改革研究立項項目 “獨立學院大學英語混合式教學中網絡自主學習模式探究”(項目編號:2019-D-11)。
一、引言
隨著信息技術、網絡技術、手機移動設備等的迅速發展,教育信息技術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作用受到英語教師及研究者的高度重視。與此同時,英語課堂教學與信息技術相結合的混合式學習,已日益成為英語教育領域的研究熱點。混合式學習(Blended Learning)是指對傳統的課堂學習方式與網絡化學習方式進行有效整合,既要發揮教師引導、啟發、監控和管理整個教學過程的主導作用,又要充分體現學生作為學習主體的主動性、積極性與創造性,使二者在優勢上形成互補,讓學習者能獲得最佳學習效果。
微信(WeChat)是騰訊公司于2011年推出的一款為移動終端提供即時通訊服務的免費應用程序,支持通過網絡快速發送圖片、文字、視頻和語音等信息,還可以通過微信公眾平臺、微信群和微信朋友圈實現一對一、一對多和多對多的信息傳播與分享。由于功能強大、互動便利、使用便捷,微信在國內得到迅速普及,在大學生群體中使用相當廣泛。除了提供公眾平臺、朋友圈、消息推送等功能外,微信還可以同時對多個微信用戶發送自定義內容,也正是上述強大功能微信運用于大學英語教學成為可能。本研究在對微信輔助大學英語教學的可行性進行調查分析的基礎上,旨在構建基于微信的大學英語混合式學習模式,以期為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提供參考。
二、基于微信的大學英語混合式學習的可行性分析
為調查基于微信的大學英語混合式學習的可行性,本研究對南航金城學院2018級非英語專業的62名學生進行了網絡問卷調查,剔除2份無效問卷,納入統計的有60份問卷。經過調查發現,被試學生的智能手機擁有率是100%,所有學生都開通了微信。大部分學生經常通過智能手機上網,利用微信來聊天、瀏覽公眾號和參與娛樂活動。這表明,智能手機和微信的使用在受試學生中間已得到全面普及,為使用微信進行大學英語混合式學習提供了較好的硬件保障。
為了了解學生對基于微信的大學英語混合式學習的接受態度,筆者設置了五個選項,分別為“非常贊成”“贊成”“一般”“不贊成”和“非常不贊成”。調查結果顯示:持“非常贊成”態度的有12人,持“贊成”態度的有37人,這兩項占81.7%。這說明,學生對使用微信進行大學英語混合式學習基本持積極贊成的態度,大多數學生愿意接受這一新型英語學習模式。
三、基于微信的大學英語混合式學習模式的建構
基于微信的大學英語混合式學習活動由“微信課堂”學習和線下課堂學習兩部分組成。這兩部分學習活動相輔相成,共同促進課程教學目標的實現。筆者將混合式學習過程具體分為如下三個環節進行:
首先,在課前線上“微信課堂”學習環節,教師在“微信課堂”發布英語學習任務,推送文本課件、音頻、視頻等相關英語學習資料,學生在規定時間內上線“微信課堂”自主學習英語資料并完成單元中的詞匯、語法、預習課文等相關學習任務。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強調學習的主動性,提出學習者應以原有的知識經驗為基礎進行意義建構。學生在課前的“微信課堂”自主完成了詞匯、語法及課文預習部分的學習,表明了學生已進行了課前學習的意義建構。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決定學習的時間、地點以及學習的具體內容,學生的學習主體性得到了充分體現。在此期間,如果遇到一些問題或困惑,學生可以通過“微信課堂”或微信群與同學、教師進行探討交流,也可直接向教師求助,確保后續學習活動順利推進。當學生學完相關學習內容后,可以完成“微信課堂”中相應的學習測試題以檢測自主學習的效果。在學生提交測試題答案之后,“微信課堂”能及時反饋學習測試的成績。
其次,在線下課堂學習環節,教師首先根據學生在“微信課堂”中探討較多的問題、直接向教師咨詢較多的問題以及學習測試的情況,對相應的語言知識點進行重點講解,然后通過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通過自主學習或小組協作學習活動完成對知識的內化。最后,教師通過布置相關的課堂作業,了解學生對知識內化的效果,如有必要可對重要的相關知識點進行再次講解,以期達到既定的教學目標。
最后,在課堂學習結束之后,教師在“微信課堂”推送英語學習拓展資料和布置開放式單元練習任務。通過“微信課堂”或微信群的方式,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可以就英語學習的相關問題進行互動交流和討論。在這個學習環節,教師為學生答疑解惑,幫助學生完成學習遷移。此外,教師在“微信課堂”分享和展示學生上交的作業,讓學生通過自評和互評的方式進行交流學習,共同提高。為了確保英語學習的有效性,在整個學習過程中,教師一直發揮著監督和指導的作用,充分體現了基于微信的大學英語混合式學習中的“教師主導—學生主體”教學原則。
四、基于微信的大學英語混合式學習模式的實踐
1.實踐過程。本研究在大學英語課程中,開展基于微信的混合式學習實踐。研究的被試是南航金城學院2018級非英語專業學生,共62人。教學實踐從第1周開始到第16周結束(即2019年9月至2020年1月)。具體教學步驟是:在實施混合式學習實踐前,教師讓學生填寫網絡調查問卷,以了解學生使用智能手機和微信的情況;結合學習者前端分析的結果,圍繞教學目標,對學習資源進行整合,確定“微信課堂”的學習內容,并把相關資料上傳到“微信課堂”,完成“微信課堂”的構建。混合式學習開展時,教師在微信班級群發布英語學習任務,要求學生在規定時間內上線“微信課堂”開展自主學習。學生在學習中如果遇到疑問或困惑,可以隨時在微信群里和教師、同學進行交流討論,也可以直接向教師尋求幫助。學生在完成相關的學習任務后,需要完成“微信課堂”中相應的學習測試題以檢測自主學習的效果。在線下課堂學習中,教師首先對學生在“微信課堂”學習中遇到的普遍問題及重難點進行著重講解,接著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或小組協作學習。最后教師通過布置相關的課堂作業,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效果。在線下課堂學習結束之后,再次進入“微信課堂”學習環節,這是線下課堂學習的延伸,對課堂所學內容進行鞏固和強化。教師把拓展學習資料發布于“微信課堂”,并布置開放式單元學習任務,要求學生在指定時間內就相關話題進行小組討論。討論中所采取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方式,能充分發揮“腳手架”作用,促進學生在相互交流與討論中使現有語言水平不斷向潛在語言水平的方向發展,與此同時,還能幫助學生加深對單元主題的理解。
2.效果分析。開展了一個學期的混合式學習模式的實踐后,對學生的學習效果、自主學習能力、協作能力、學習氛圍及易操作性等進行滿意度調查。參與混合式學習實踐的學生對該學習模式給予了較高的評價,對學習效果的滿意度達到85%,自主學習能力為80%,協作能力為82%,學習氛圍為81%,易操作性為75%。
結果表明,多數學生認為基于微信的大學英語混合式學習模式對英語學習有較大的幫助,認為這種方式能夠營造一個良好的英語學習氛圍,能激發英語的學習興趣,提升了自主學習、語言表達和協作等能力。大部分學生對這種學習模式給予了充分的肯定,認為在“微信課堂”學習階段,可以較好地滿足碎片化學習需求,利用零碎的時間進行自定步調的學習。因此,學生的學習具有較高的自主性,能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需求。學生在“微信課堂”中取得了較好的學習效果,這有利于學生線下課堂的學習,能幫助他們較好地完成對學習內容的內化,提升了整體學習效果。學生還認為,“微信課堂”學習增加了更多的語言練習機會,提高了自己的口語表達能力。當遇到學習上的問題或困惑時,能夠及時與教師、同學進行溝通交流,有助于后續學習的順利推進。
五、結語
在信息技術時代,實施基于微信的大學英語混合式學習模式符合當今大學英語教學的需要,結合了線上線下混合學習的優勢,促進英語學習效果的最優化。本研究在對微信輔助大學英語教學的可行性進行調查分析的基礎上,建構了基于微信的大學英語混合式學習模式,并將此學習模式應用于大學英語課程的教學實踐中,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語言溝通能力和協作能力均有了明顯提升,取得了較好的學習效果。此外,該教學實踐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大學英語課堂學時不足的問題。但由于本教學實踐只在非英語專業大二學生中開展,且樣本數量較小,所以研究結果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后續研究中,可以在各年級學生中開展基于微信的大學英語混合式學習模式的實踐研究,深入探討該模式下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語言溝通能力和協作能力等發展變化的規律,更好地為學生提供有針對性的英語學習指導,以期實現大學英語有效教學。
參考文獻:
[1]何克抗.從Blending Learning看教育技術理論的新發展(上)[J].中國電化教育,2004(3):5-10.
[2]劉紅梅,江曉宇.基于微信平臺的大學英語教學設計與實踐[J].外國語文,2015(4):138-143.
[3]胡方慧,解華,褚宏蕊.基于微信的大學英語聽說混合式教學模式及有效性研究[J].醫學教育研究與實踐,2019(10):879-8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