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課改對于當前初中數學教學的內容和目的等多種因素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師需要在強化學生數學能力和綜合素養的基礎上,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確保每個學生都能獲得相應的提升。在此背景下,分層教學法逐漸受到諸多教師的關注,并開始大范圍地運用于教學實際。文章對分層任務教學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進行了簡要分析。
關鍵詞:分層任務教學法;初中數學教學;應用措施
中圖分類號:G633.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624X(2020)37-0028-02
引 言
數學作為一門重要的基礎學科,在整個初中教學系統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對于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有著重要的推動作用。但是作為一門純理科的科目,其內容本身具有較強的邏輯性,要求學生不但要掌握較為扎實的數學基礎知識,也要善于完成對抽象化內容的理解和對于前后知識點的聯系,因此,對于大部分學生來講,在學習過程中可能會覺得吃力,久而久之,甚至會影響學生對于數學學科的興趣。因此,教師需要利用分層任務教學法開展教學,分階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目前初中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教師自身對于分層任務教學法的認識不夠
教師作為開展教學工作的主導者和學生開展學習活動的引導者,在初中數學實際教學過程中起到的作用是巨大的,其思想觀念、教學方式和手段等因素都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對于數學學科的看法。而部分數學教師由于受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較深,認為數學學科仍然需要以考試為中心,在教學過程中更加注重提升學生的學習成績,工作重心放在提升學生升學率方面,因此過于將自身的關注重心放到學習成績優異的學生身上,而忽略了對學困生的關注和培養,且在課堂中始終占據著主導地位,導致學生只能被動地進行聽課,這一因素不但無法滿足當前新課改和分層任務教學法的要求,沒有體現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且學習成績和數學基礎較差的學生得不到應有的關注和指點,從而使班級內的全體學生的數學能力出現嚴重的兩極分化現象。
2.學生自身對數學學科的認識不足
數學是一門重要的基礎學科,其存在于學生的日常生活中,無論是對于勞動還是學習活動來講,數學內容都是其中必不可少的工具。但是當前學生對于數學學科存在一定的偏見,認為學習數學的唯一目的就是通過考試或測驗,除此之外,學習數學沒有任何意義,從而導致學生的觀念發生變化,漸漸失去學習數學的興趣和欲望,甚至對數學學科產生相應的恐懼感。另外,學生對于數學的基礎知識掌握不牢固。在數學學科中,基礎知識包含概念、公式、運算、法則等在內的諸多重要內容,是學生進行數學學習的重要知識來源,但是在實際學習過程中,很多學生上課存在不認真聽講、走神、交頭接耳等不良現象,無法獲取到教師正在講解的數學知識,從而阻礙自身基礎能力的發展。同時,部分學生受社會、家庭等環境所產生的“讀書無用論”不良觀念的影響,放棄了學習的念頭,課上玩耍、擾亂課堂紀律等。這些現象的存在使部分學生對于數學基礎知識掌握不牢,在解題過程中無法更好的地運用所學知識 ,從而影響學生自身數學能力的發展。
二、分層任務教學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作用
分層任務教學法是針對學生自身實際發展情況、對知識的需求以及能力結構的不同而制訂不同的教學計劃,選擇不同的教學內容,幫助自身數學能力處在不同層次的學生利用與自身能力相符的教學內容來提高自身的數學能力,促進自身綜合素養發展的一種教學模式。因此分層任務教學法對初中教學的開展有著極大的作用。這種教學法能夠整體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能力,強化學生的學習勁頭。在以往的課堂中,由于課堂時間和教學內容等因素的限制,教師可能無法顧及全體學生的學習感受,導致一部分學生會受到“冷落”,從而打擊學生的學習興趣,但是分層任務教學法能夠針對每個學生開展教學工作,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學習機會,從而使每個學生都能具備充足的學習勁頭。
三、分層任務教學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1.依據學生的個體差異,學生開展科學合理的分層工作
分層任務教學法作為一種比較新穎的教學模式,其顯著的特點之一就是順應了當前新課改和素質教育的發展要求,在教學課堂中以學生為核心,強調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將學生作為絕對的主體來進行教學計劃的制訂。而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就需要將學生作為分層任務教學的核心,依據學生自身的實際情況對其進行分層,這是開展分層教學工作的核心。對于班級內的學生來講,受個人知識結構、學習習慣、發育情況、家庭因素及前期教育情況等不同因素的影響,針對數學學習,每個學生表現出的實際情況都是不同且存在差異性的,這種差異性是開展分層任務教學的關鍵,因此教師需要充分尊重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詳細觀察和記錄每個學生的表現及能力情況,從而便于利用分層任務教學法來制訂相關的教學計劃和選擇合適的教學內容。在實際開展過程中,教師不應只注重學生學習成績因素,這樣的分層方式并沒有充分尊重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影響學生自身能力的發展。因此在分層時,教師要從學生的智力水平、發展潛力、平時在校表現、學科愛好以及個人的智力框架結構等因素進行分析和研究,將每個學生都作為一個整體,對學生進行科學合理的分層和規劃。
例如,針對學生的綜合資料分析,教師將學生劃分為極優生、優秀生、中等生和一般生四個層次,并開展學習小組劃分活動,保證每個小組內都至少各包含四個層次中的一個學生,以此便于優良生輔導其他學生進行學習,強調學生之間的互幫互助。如在教學初中數學“畫軸對稱圖形”這一內容時,教師要引導組內的優秀學生對其他學生進行輔導教學,利用“連連看”的小游戲幫助中差生更好地掌握軸對稱圖形的定義和發現存在的統一規律,并鼓勵其在教室內尋找軸對稱圖形,從而強化學生對于這一知識點的印象。
2.對課后作業進行相應的分層
課后作業不但是教師用來檢驗自身課堂教學質量和學生知識接受成果的重要途徑,也是學生本身在學完知識點后對其進行鞏固復習和發現自身存在問題的最好方法。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學生也能對于課堂所學內容進行二次學習,從而鞏固自身的知識框架,達到強化自身知識儲備的目的。在利用分層任務教學法開展初中數學教學時,為了確保分層的徹底性和有效性,教師需要針對課后作業環節和內容進行分層,根據處在不同程度學生的課堂實際表現情況為學生布置不同層次的作業。針對處在優良層次的學生,教師布置的課后作業的主要內容應當是關于幫助學生在原先的基礎框架上進行創新和延伸,強化學生的思維能力,幫助學生為以后新知識的理解奠定堅實的基礎;而針對處在中差層次的學生來講,教師布置的作業應當旨在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以強化學生的數學基礎知識和鞏固課堂學習內容為主,讓原本承擔負擔角色的課后作業成為學生學習路上增強自身自信的基石。
例如,在教學初中數學“二次函數”這一內容時,針對優良層次的學生,教師在布置作業過程中,應當以拓展學生的思維和提升學生創新能力為主,依據課堂學習的“二次函數”內容,為學生設計問題“拋物線y=x2-2x+2的頂點坐標是? ? ? ? ??拋物線y=2x2-2x的開口和對稱軸分別是什么? ? ? ? ?”,讓此層次的學生能夠更好地拓展自身的數學能力;而針對中等層次的學生,教師布置的作業內容主要以復習課堂學習內容為主,如“畫出y=ax2+bx+c的圖像,然后確定這個二次函數的開口方向、對稱軸以及頂點坐標”,以此來強化此類學生對于“二次函數”基礎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3.對教學內容的分層
課堂是學生接受和掌握數學知識的主要場所,也是提升自身能力的主要空間。教師所進行的備課和講課過程,直接影響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影響著學生課堂學習的質量和效率,因此要想在初中數學教學中良好地運用分層任務教學方法,教師就需要針對備課和教學內容進行分層。在此分層活動過程中,教師需要根據處在不同層次的學生設置不同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也應由淺到深、由簡到繁地進行分層處理。前期備課環節中,教師的考慮范圍,針對能力較強的學生,主要的教學方式以技能訓練和自學為主,而針對能力較弱的學生,主要以課堂提問、課堂訓練和鞏固復習內容為主。
例如,在教學初中數學“一次函數”內容時,針對教學內容,教師可以為學生列出不同的問題,供不同層次的學生依據自身的能力進行自主選擇。
(1)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已知點A(2,3),B(4,7),直線y=kx-k(k≠0)與線段AB有交點,則k的取值范圍為_____________。
(2)在平面直角坐標系xOy中,點A、B的坐標分別為(3,m)、(3,m+2),直線y=2x+b與線段AB有公共點,則b的取值范圍是為_____________(用含m的代數式表示)。
(3)某校組織275名師生到青少年活動中心參加勞技活動,計劃租用甲、乙兩種客車共7輛,已知甲種客車載客量是30人,乙種客車載客量是45人,其中,每輛乙種客車租金比甲種客車多100元,5輛甲種客車和2輛乙種客車租金共需2300元。
①租用一輛甲種客車、一輛乙種客車各多少元?
②設租用甲種客車x輛,總租車費為w元。求w與x的函數關系式。
(4)一次函數y=kx+b(k≠0)的圖像經過A(1,0)和B(0,2)兩點,則它的圖像不經過第____象限。
教師可以要求優等層次的學生嘗試解答所有問題,而中等生則根據自身能力合理選擇問題內容,以此來體現分層任務教學法。
結語
分層任務教學法對于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和強化學生的數學能力起著重要的作用,教師需要對教學方式進行不斷創新,保證分層任務教學法在教學中能夠發揮出該有的作用。
[參考文獻]
[1]范來興.分層教學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計算機產品與流通,2020(1):233.
[2]關乾相.分層教學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學周刊,2019(30):91.
[3]肖玉娥.試析分層教學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9(15):110.
[4]林碧玉.分層教學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探討[J].當代教研論叢,2019(6):57.
作者簡介:盧愛華(1973— ),男,山東臨沂人,一級教師,本科,研究方向:初中數學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