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0的新年,一場疫情不期而至,教育部在2月提出 “停課不停學”的倡議后,全體師生很快投入到網課的海洋,如今經歷一段時間的摸索、學習和實踐,網絡教學漸入佳境,也給一線教師帶來了更深的思考。如何從“面對面”到“背對背”依然能保障課堂質效雙收,充滿生機,這是值得每一位教師持續研究的課題。本文嘗試以騰訊課堂的教學實踐為例,從備課、授課、互動機制及作業反饋等方面對線上英語教學的進行實踐與探索。
【關鍵詞】線上英語教學;騰訊課堂;英語核心素養;問卷星
【作者簡介】趙新征,深圳市南山區華僑城小學。
問題提出:今天3月,我曾有幸代表英語學科在騰訊急速課堂完成了一節五年級英語網絡公開課的授課,經歷過這次難能可貴的挑戰后,來自各方的聲音和反饋讓我意識到:傳統教育的常態已悄然改變,教育信息化的腳步正在飛快提速。但如何利用好豐富的網絡資源、“互聯網+”的教育模式和翻轉課的互動機制更好地服務于課堂教學呢?
正文:
2020年的疫情給整個教育界帶來了極大的沖擊。教育部在2月提出 “停課不停學”的倡議后,從幼兒園到大學的全體師生很快從傳統的教育模式轉向以互聯網為媒介的在線教育。所謂在線教育是指:通過網絡進行教學和內容傳播的教育。有些在線學習涉及一位在線老師,這位老師指的是真人,可以和學生互動、批改作業,完全通過網絡給予學生指導。
如何從“面對面”到“背對背”依然能保障課堂質效雙收,充滿生機,這是值得每一位教師持續研究的課題。我所任教的深圳市南山區華僑城小學,構建了“導—學—練—診—饋”的混合學習模式,同時選取操作簡單、受眾面廣的騰訊 QQ 和騰訊課堂作為主要技術平臺,開展實施線上教學。在歷經數月的線上教學之后,我作為一名小學英語教師,愿將自己的實踐和經驗分享給大家,與大學共勉共進。
一、緊扣教材——優選資源——服務主題——深入文化
線上教學怎樣備課和如何優選資源是每個教師要面對和思考的首要問題。無論是線上還是線下,教師的教學內容都必須緊扣教材,明確每節課的教學目標,制定教學計劃。對比傳統的課堂教學,網絡授課對教師來說首先要改變的是備課方式,除了備教材更要學會備資源!一個個網絡鏈接,在教師面前打開了一扇又一扇窗,豐富的資源給翻轉課堂帶來無限機遇,正是嘗試和探索的好機會。聰明的教師會做減法,我依托豐富的網絡資源精心篩選,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為每日的教學主題服務。
“導”入課堂的第一步,是我精心準備的音樂大餐,課前推送每周一歌做暖場,讓音樂叫醒孩子們的耳朵,刺激其聽覺和視覺的興奮度。結合課本的英語兒歌,額外補充優秀的動畫電影插曲和類似Try everything,Dream it possible這樣的勵志歌曲。在教授Festivals一課時,恰逢中國傳統的清明節,我將一首獲得奧斯卡獎的優秀動畫電影《尋夢環游記》中的Remember me引入課堂,把墨西哥亡靈節的溫暖祭奠和美國Halloween的搗蛋鬼這三種相似卻又完全不同的文化講授給孩子們,他們對此興趣濃厚,積極參與課堂討論。學生通過這樣的學習可以獲得豐富的文化知識,理解文化內涵,比較文化異同,吸收文化精華,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和道德情感,促使英語核心素養在潛移默化中滲透和提升!
線上學習不同于面對面的課堂教學,我選擇以短小精煉、生動活潑的微課資源為主體實施新課教授和講解,之后輔以適當的練習,讓孩子們伴著舒緩的音樂自主完成,再返回課堂核對答案,這樣既能讓眼睛暫離屏幕,放松休息,也可滿足英語學科對聽、說、讀、寫基礎技能的綜合訓練,一舉兩得。課程的尾聲則選取了學生喜歡的繪本,讓他們在毫無壓力的精神狀態下享受文字和圖畫的魅力。整個授課過程輕松流暢、主題明確,在討論區常常會看到學生的留言:“怎么這么快就下課了呀?”而“導—學—練—診”在潛移默化中順利完成(附問卷星表格數據—匿名調查)。
二、走進孩子——了解需求——激發興趣——教學相長
教師都知道,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如果不能把握好學生的內心需求,老師的努力永遠只能是一廂情愿,課堂也無法真正還給學生。構建一堂相對穩定的課程絕非易事,要反復嘗試不斷調整。我從一開始的無所適從,眉毛胡子一把抓,什么都想用到課堂上,到合理地選取教學素材,巧妙地設計教學環節,經歷了無數溝通、調整和自我否定。
為了真正了解孩子們的想法,讓知識的學習和學生的需求同步,網課開始的第一個月,每節課后我都會和學生進行QQ、私信、微信或電話溝通,了解孩子們的興趣愛好,聆聽他們的心聲和建議,及時調整課程設置,對資源進行合理的取舍,并持續關注變化。孩子的反饋是課堂最真實的一面鏡子,在更多地了解五年級學生的心理狀態后,我在作業設計方面花了很多心思,不斷嘗試變化,以提升學生綜合素養、拓寬視野為目標,力求形式豐富多樣。主要有以下幾種形式:
1. 每日聽讀背誦課文,提交線上錄音;
2. 以《拓展閱讀》為藍本,培養五年級學生的聽力和閱讀理解運用能力;
3. 依托有聲繪本動畫,鼓勵學生模仿練習,參與配音;
4. 定期推送有聲英文動畫和純英文電影學習任務,每周末設計思維導圖或創意手抄報的主題延伸作業,留給學生充足的時間查閱資料,由課內輻射到課外,促使學生深入研究學習。
這些豐富多樣的作業形式受到學生的廣泛好評,用他們自己的話來說:通過這樣的作業形式,對知識理解得更透徹了,也汲取了豐富的營養。除此之外教師的獎勵機制尤為重要,想知道學生為何如此樂于參與嗎?因為每個五星作品的小作者都能得到老師送出的“神秘禮物——趣味繪本或動畫”呢!看看孩子們的反饋就知道他們是“真愛”。這樣所謂“導—學—練—診—饋”的最后一步,知識和情感的反饋都已融入其中(附問卷星數據和優秀學生作品)。
三、互動機制——文明高效——課堂管控——張弛有度
在線上學習過程中,師生間良好的互動機制離不開便捷高效的教學平臺。“騰訊課堂”主要依托于 QQ,可以通過智能手機和電腦兩種途徑實現線上學習,順利完成師生間的溝通和交流。更重要的是,在“騰訊課堂”中教師可以實施教學和管理工作,而學生也可通過討論區的文字交流或上麥等形式參與學習互動。
我從QQ群轉戰到騰訊課堂后,在應用答題卡、舉手發言、討論區的實時互動時,各種功能的切換和運用最初也會手忙腳亂。很多老師因學生的無序發言和互動產生了困惑,出于無奈通常會選取最簡單的管理方式——“全體禁言”,老師一人撐滿全場,從頭到尾唱“獨角戲”。而作為英語老師的我,對師生間的互動有明確的定位,英語是用來交流的語言,必須時常互動才有效。我鼓勵全體學生在討論區踴躍發言,一個問題拋去,你會發現很多面對面幾乎從不舉手的孩子都在積極參與,這是網絡平臺無可比擬的優勢。日積月累后,在我的課堂中,學生以打字形式回答問題的速度已相當驚人,各個都從打字小白練成了“鍵盤俠”。當然網絡教學中的互動必須把握好“放”與“收”的度和關系,允許全員參與討論是“放”,但要構建文明高效的互動機制,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必須立好規矩,這是課堂管控中的“收”。例如及時提醒不允許刷屏、發表情包和必須使用實名制參與發言等。在“你認為英語老師對網課的課堂管理是否有序?指令是否明確清晰?”這項調查中,顯示99%的學生認為老師的課堂管理是高效有序的(附問卷星-匿名調查)。
四、結語——網課之后的反思
疫情之下,網課之上。在體驗空中課堂授課方式的過程中,不僅開拓了我的視野,強化了自身的信息化技術和手段,也為未來打開思維拓展的窗口提供了契機,使學習變得更具延展性。
究竟什么在變?什么不變?教學空間在變,教學時間不變;授課教材不變,教學素材在變;教學目標不變,教學方式在變;教學對象不變,互動方式在變;以學生為中心的宗旨不變,教師的教學理念在變……有太多的問題等待教育工作者探索和學習,唯有努力跟上時代的腳步,繼續嘗試更多的新鮮事物,才能游刃于課堂。未來已來,亦無限可期,你準備好了嗎?
參考文獻:
[1](Michael B.Horn)&(Heather Staker)混合式學習——用顛覆式創新推動教育革命[J].
[2]Tessa Woodward—Planning lessons and courses Designing sequences of work for the language classroom[J].
[3]張非.“互聯網+教育”在線開放課程開設方法研究 ——以“騰訊課堂”為例 [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