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錦 劉傳友
摘? 要 簡析相關概念,闡述微課環節設計的三項注意,提出微課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的實施模式,圍繞初中化學難點制作微課,在課前、課中、課后三個階段運用,從而有效提高教學質量。
關鍵詞 微課;初中化學;教學難點;分層教學;實驗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8? ?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20)13-0072-02
1 前言
初中化學的學科特點決定了學生在學習中會遇到很多困難,化學學習中的疑難點成為消耗學生精力、造成學習分化的主要原因,也是教師進行教學設計時比較頭痛的地方。用微課進行化學疑難知識的教學,能讓學生時時可學、處處能學,還能成為教師輔導學困生的有力抓手;學生可以利用零散的時間進行碎片化學習,聚沙成塔,從而有效實現學習能力的提升。微課形象直觀,能有效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也能體現“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教育理念。基于此,確立課題“利用微課解決初中化學教學難點的策略研究”進行研究,2019年9月經安徽省電化教育館審查批準立項,至今已取得一定的成果,現總結如下。
2 基本概念的說明
初中化學微課概述? 關于微課,目前有許多國內外專家、學者對微課的內涵進行了定義。焦建利指出,微課的特點為:針對某一知識點,短小精悍,視頻形式。黎加厚教授認為微課的特點為:時間在10分鐘以內,有教學目標,內容短小,能解決問題的小視頻。余勝泉等則認為微課是具有完整教學結構的小型化課程。筆者對各位專家學者給出的微課概念進行分析整理后,結合自身運用微課進行教學的實踐經驗,認為微課是教師針對或解決某個教學環節或某個疑難知識點等進行講解或演示的由教學視頻、學習任務單、進階習題等基本要素構成的教學資源。
初中化學教學難點? 關于化學教學難點,從字面意思來講就是有疑問、難以處理的一類問題。結合實際教學,初中化學難點是指在教學中遇到的不易給學生分析和講解的化學知識,學生在聽講和做題過程中不易聽懂和理解的化學知識,以及難以引導學生對某些化學知識靈活應用的教學問題。總之,一般為教學中難以解決的知識點教學問題。初中化學教學難點的確定可以通過對教師、學生的問卷調查來獲得。在研究中發現,難點并不是固定的,與教師的水平有一定的關系,有些難點可能隨著教師經驗的豐富而變化。比如在年輕教師的教學班里,化合價的理解會成為難點,而在老教師的教學班里卻不是難點。
3 微課三個環節的設計
開頭切入選好點? 微課的內容選擇要圍繞教材中的重、難點知識或易錯的知識點展開設計,這些內容可以為學生解疑答惑,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開頭切入時,時間不宜過長,宜直奔主題、開門見山,可以從一個教學問題或一種實驗現象開始,也可以通過簡單復習本課需要用到的舊知識來引入,還可以從學生身邊的化學事件、實際問題引入。因為一節微課的時間不長,所以無論采用哪種方式,都要與內容緊密關聯,避免時間的浪費,力爭簡潔新穎、引人注目。
如在設計微課《溶解度(第1課時)》時,結合上一課時“溶液的形成”中酒精與水能以任意比例互溶,而生活中食鹽無法完全溶解在少量水中的事實,引出物質在水中溶解是否有限度的問題,打破通常的教學設計物質溶解有限度的思維定式。圍繞這個有無限度的疑難問題,明確研究思路和定量研究的方法,通過實驗得出硝酸鉀溶解有限度的結論,從而得出飽和溶液、不飽和溶液的定義。這樣由生活和學習中常見的現象層層深入到本質,既簡潔新穎又引人入勝。
課中講解有條理? 制作微課時要圍繞“內容”這條線循序漸進,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最終將疑難問題化解。可以步步推進、有條理地講述,也可以不斷地提出問題再解決問題,由現象到本質;可以進行方法點撥,也可以歸納總結啟思導疑;可以精講精練,也可以趣味演示;可順敘,也可倒敘……一句話,要有條理地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既定的教學任務[1]。
正確書寫化學方程式中的配平過程一直是學生化學學習中的難點和分化點,由于一節課的時間總是有限的,教師在教學時一般只能介紹一種配平方法就步入下一教學環節,導致不少中等及以下的學生對配平掌握得不好。將這一知識設計成微課時,步驟條理清晰地體現出來:首先介紹為什么要配平,配平的步驟是什么;然后介紹幾種常見的配平方法,并指明該方法的適用范圍;再舉例演示,練習鞏固,結合典型例子精要地講解方法,巧妙地點撥;最后歸納總結,即配平方法不唯一,要根據要配平的化學方程式的特點靈活選擇合適的方法,再求熟能生巧。這樣就使領悟能力差的學生在反復觀看微課之后也能掌握化學方程式配平這個難點[2]。
小結恰當有呼應? 一節微課的時間通常為10分鐘,要在這么短的時間內解決一個或幾個問題,對于習慣了“滿堂灌”的教師來說很不適應。為此,在設計一節微課時,首先要設計好一個核心問題,同時從問題的引入、解決到小結,要前呼后應、完整。設計小結時,要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可以是對內容要點的歸納,也可以是方法思路的指引,還可以是由課堂引入生活的升華。換一句話說,就是小結并不反對拋出新的問題,要引導學生進入更深層次的思考或迫切想進入學校或課堂與他人討論。
如在微課《金屬的化學性質》中,筆者從“如何用化學方法區分真假黃金”引入,展開對金屬與氧氣、金屬與兩種酸的反應的教學后,到小結時再回到“區分真假黃金”的問題上,既運用所學知識解決了問題,也照應了開頭,整節微課前后呼應、結構完整。在微課《二氧化碳的性質》中,小結時以實驗視頻的形式給學生制造了一個認知沖突:將鎂帶在空氣中點燃后,再伸入二氧化碳的集氣瓶中,竟然還能繼續燃燒。如此將學生的思維引向深處,實現帶著問題看微課,又帶著新問題走出微課走進教室。
4 微課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的實施模式
在課前時段使用微課創設情境? 教師在正式開講之前先播放一節微課,一般要求時間更短,問題明確或素材新穎,以利于作為高效的引入或作為探究實驗前的問題呈現或資料展示。如在“質量守恒定律”的新課教學中,將幾位科學家對質量守恒的失敗、成功的探索過程制成微課,在正式上課(學生實驗探究)前播放,創設問題情境,引發學生對質量變化的猜想,然后進入實驗探究環節。此外,也可以是在上課前,教師通過學習平臺向學生發送本節課的微課教學資源,通過這類微課的運用逐步打開學生的視野。
在課中時段利用微課助力實驗教學? 在傳統課的中間時段運用微課,比較適合初中化學教學,因為學生的觀看率和觀看效果有保證;但是并不適合每一節課均使用,傳統教學手段確實難以解決的教學難點最適合運用微課,教師也樂于使用。結合化學學科特點,筆者在課題研究中發現,針對污染性大、現象不明顯、用時長的實驗以及教學內容抽象而制作的微課最受教師和學生歡迎。
此外,一些危險性實驗也很適合制作成微課在課中播放。特別是爆炸實驗,在課堂教學中進行這些實驗不僅會危及教師和學生的安全,還容易造成課堂教學秩序的混亂,使學生產生心理陰影,對化學實驗產生恐懼感,影響學生對化學學科的學習興趣。制作成微課播放,不僅保證了學生的安全,又能進行正常教學以達到教學目的。例如:稀釋濃硫酸的錯誤操作(水直接加入濃硫酸中且不攪拌);氫氣不純時,點燃會使氣體發生器爆炸;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銅等實驗中點燃尾氣時,易發生回火而使玻璃儀器爆炸;等等。這些錯誤操作造成的危害性的結果都適合制作成微課,用動畫模擬的形式呈現。
在課后使用微課實現分層教學? 化學是學生進入九年級才能接觸的學科,大多數學生感覺到內容散、多、雜,有難度,再加上課時少、時間緊,教師如果不能對內容進行有效整合,教學質量很難提高。若運用精品級微課輔助教師講解,有利于快速提高學校的教學水平。如果在課后針對不同學習水平的學生分類投放微課,又可實現大面積的個性化教學。優秀學生可進行深度學習(投放再探究、延伸拓展類微課),基礎相對較差和接受程度相對較慢的學困生可利用微課慢慢消化吸收(投放基礎講解類微課),中等學力的學生可以通過有效的整理歸納鞏固所學知識(投放歸納總結類微課)。這樣既解決了優秀學生在課堂上“吃不飽”的問題,也實現了中等生“還能吃”,避免了后進生“吃不下”。
在迎中考復習階段,課后的微課也能發揮重要作用。教師首先根據考試綱要(或課程標準)制作各種微課供學生選擇性使用:解讀類微課,讓學生明確考點及考查難度;單元復習類微課,從全學年的大角度對某個單元知識或某個知識點制作微課;小專題復習類微課,教師把知識點聯結形成脈絡,或對一類典型中考題進行講析。讓不同層次的學生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相應微課進行學習,各取所需,各有發展。
5 反思與展望
微課的作用需要認清,它只是一種輔助手段,不能代替課堂教學。課堂仍然是初中化學教學的主陣地,微課只是現代信息技術條件下課堂教學的有益補充。當然,隨著社會的發展,特別是科學技術的突飛猛進,教育教學的方式、方法、形式等正在發生日新月異的變化。微課作為初中化學輔助教學的一種重要手段,在引導化學課堂更高效、學生樂學愛學化學的道路上,每一位化學教師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3]。
參考文獻
[1]薛紅霞.微課設計需注意的幾個問題[N].學習報教育周刊,2014-12-15(4).
[2]吳海洋.談微課與初中化學教學的有效整合[EB/OL].http://www.hfjyyun.net.cn/App.WorkRoom/index.php?m=Home&c=Topic&a=detail&gid=159&announce_id=3937.
[3]張金鳳.淺談微課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5(11):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