茍維定
摘 要:隨著新課改政策的實行,教育行業鼓勵學校及教師不斷更新教學方法,摒棄傳統的教學方式,逐步優化、創新課堂教育。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積極發揮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作用,并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最終達到提高教學效率的目的。與此同時,教師需不斷創新教學方法,合理設計教學內容,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構建高效的學習課堂,讓學生在獲得知識的同時提高自身綜合素質。因此,基于新課程理念下,探究化學教學的有效策略,為提高學生學習效率提供建議。
關鍵詞:新課程;初中化學;教學策略
新課程理念對初中化學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化學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學科,不僅要求學生掌握理論知識,還需要具備一定的動手操作能力。因此,新課改倡導教師將化學教學與社會發展有機結合,使學生認識到化學教學的重要性,并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學生化學素養及人文素養的發展。除此之外,教師還需打造高效的化學課堂,轉變傳統的教學理念,讓學生主動探索學習化學知識。
一、初中化學教學的重要性
學生對化學學科的認知較為片面,認為化學只是科學研究所用,并非日常生活中所接觸,更是忽略了化學的內在價值。因此,筆者基于以下幾點闡述化學教學的重要性。
(一)引導學生認知生活中的事物
由于初中生年齡較小,對世界的認識并不全面,因此通過初中化學教學能夠使學生對世界的認知更加全面、廣泛。例如,通過化學教學可以使學生認識到保護自然的重要性,如何通過化學方法改造自然,并且合理地利用自然。換言之,即通過化學可以讓學生進一步了解自然界萬物與化學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合理地改造自然環境既可以提高人類的生活質量,也可以保護自然,達到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目的,并且從小灌輸學生保護自然、熱愛自然的思想觀念。
(二)培養學生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
化學是一門變化極強的學科,通過學習化學知識可以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認知世界。在了解化學的基礎上就能夠對世界有新的認知,對于生活中的事物,從其組成部分、組織結構、轉變過程以及其作用有全新的認識,提高生活質量。因此,全方面了解化學對人類的生活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而且學生在接觸化學知識之后,根據每個人不同的理解程度對化學也會形成不同的認識,使其對世界萬物產生全新的看法,同時也能夠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科學能力以及不斷探索的能力。正如多數化學實驗反映出:物質的微觀結構是決定其性質和變化的關鍵因素,通過微觀結構可以解釋物與物之間的差異和變化,并且學習化學可以使學生改變對事物的了解方式,從其組織結構及內部進行了解。同樣,生活中遇到問題學生也要學會換位思考,從不同角度去解決問題。總之,學習化學不僅可以使學生對未知的世界有全面的認識,而且還可以改變其思考問題的方式,學會“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方法。
(三)引導學生感受科學的精神
眾所周知,科學精神是以實事求是為準則,具有高尚的情感及濃厚的人文素養。通過學習化學可以培養學生腳踏實地、不斷探索、遇到困難永不言棄的精神。科學即在世界萬物間不斷探索,找尋屬于世界的規律。科學的規律即和諧、清晰明了、化繁為簡、完整,因此對于世界的規律即清晰明了、和諧、化繁為簡并且完善,換言之即對美的追求。化學作為一門與世間萬物密不可分的學科,不僅能夠解釋生活中的獨特現象,還可以使人類對世界有新的認知,促進人類對美的追求,切身感受化學魅力。因此,化學是對美的追求,通過學習化學不僅能夠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而且還可以促進學生對美的追求。
二、初中化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觀念陳舊
雖然新課改政策已經實行,但是多數學校還并未全面落實,只是在某一學科上簡單試驗。初中化學這門學科,繼課改之后并未取得長足的進步,就目前的初中化學教學現狀而言,教師的傳統觀念嚴重限制了學生的深入探究學習。大多數教師還以讓學生以“記定義”為主,并未讓學生更深層次地接觸化學。實際上,化學教學并非是以“記定義”為主,還要在化學實驗過程中讓學生了解化學現象,培養學生的化學素養。
(二)學生缺乏動手操作的能力
新課程理念下要求學校不僅要注重學生的成績,還要培養學生全面發展,加強動手能力。而目前,我國初中化學課堂還是以傳統的教學方式授課,以教師講課為主,若遇到化學實驗則是由教師簡單口述,并未實際讓學生操作。因此,導致學生無法深入理解化學知識,甚至多數學生連基本的化學儀器都不認識,更是嚴重阻礙了學生對化學的學習。化學本是一門理論與實驗結合的課程,基于以上情況初中生很難產生學習興趣,因此初中生對化學不感興趣的重要原因是教師未合理安排化學實驗,使得學生認為化學只是一門簡單的理論課。
(三)學生學習興趣不高
由于在初中化學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教學方法傳統、單一,導致學生缺乏學習化學的興趣。對于部分教齡大的教師,認為課堂就是以教師為主,學生認真聽課、做筆記即可,根本沒有顧及學生是否掌握該課題內容,只是以完成教學任務為目的。因此,基于以上情況學生對化學完全沒有興趣,甚至認為化學科目“可有可無”。為此,學校對教師也提出要求,倡導教師合理設計教學內容,并在教學過程中引入多媒體技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新課程理念下初中化學改進策略
基于新課程背景,學校應注重初中化學教學,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注重實驗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打造高效的教學課堂,并通過化學教學培養學生的化學素養及自主學習能力。筆者主要從以下幾方面提出改進初中化學的策略。
(一)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對于學習而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無論學習任何知識,首先要對其產生濃厚的興趣。同理,在初中化學教學中,教師要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為首要任務。伴隨著課改的實施,教師應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創新教學方法,注重活躍課堂氛圍,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主動投入學習探索中。例如,初中化學中“白醋放雞蛋”的實驗,教師若是讓學生在課后去自己動手操作,多數學生會拋之于腦后。因此,在學習該課題之前教師應提前準備實驗材料,在課堂上組織學生進行實驗。在課堂上進行化學實驗,不僅可以活躍課堂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有助于學生加深對化學知識的了解。緊接著,在化學試驗之后教師可以設置提問環節,讓學生以搶答的形式回答,同時教師可以引出該實驗的重點內容以及需要學生掌握的知識點。通過以上方法既可以激發學生對化學的學習興趣,還有利于學生對化學知識的理解,最終達到“寓教于樂”的教學目的。
(二)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積極思考
在化學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進行思考。教師可以在課前設置提問環節,鞏固上節課的知識點,或與實際生活聯系,進而引出本節內容。例如,在學習“酚的制作方法及其化學性質”時,教師可以將其與實際生活進行聯系,課前設置與生活相關的問題,循序漸進引出該課題內容。既可以讓學生了解生活與化學息息相關,同時也可以利用化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達到活躍課堂氛圍的目的,使學生對化學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與此同時,教師在課后也要對課堂上學生的表現進行點評,對于回答問題積極的學生給予肯定,反之則給予鼓勵,讓學生在生活中尋找化學知識,并培養學生自主探索、學習化學的習慣。
(三)注重化學實驗教學,提高課堂效率
化學實驗可謂是化學教學中的核心內容,因此在初中化學教學中教師應注重化學實驗,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使學生深入了解化學并提高課堂學習效率。由于初中生正處于青春期,對生活中的事物充滿好奇心和求知欲,并且化學實驗變化多端,教師應重視實驗教學。教師在化學課堂中引入化學實驗,能夠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使其對化學產生濃厚的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在進行化學實驗之前,教師首先需要闡述安全問題,在做實驗的過程中要以安全為主;其次,教師可以先進行演示化學實驗,讓學生進行圍觀,并對產生變化的環節多加思考;接下來,教師可以將學生劃分為若干小組,分別進行實驗,并對實驗過程詳細記錄,同時教師也要在學生實驗的過程中多加指導,讓學生在實驗的過程中掌握化學知識。總之,在化學教學過程中教師鼓勵學生進行化學實驗,既可以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還有助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化學素養。
(四)合理引入多媒體進行教學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近年來學校鼓勵教師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例如,在化學教學中,一些微觀粒子肉眼無法看到,但是其與宏觀事物有很大的差別,此時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展示微觀粒子的結構、運動及其變化。讓學生更加直觀明了地觀看,也能夠使學生對化學有深入的了解。因此,在化學教學中引入多媒體信息技術十分必要,通過生動形象的圖片、動畫展示出無法感知的內容,并且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既可以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使學生對化學知識加深印象。
(五)對學生進行多樣化的評價
在新課改之后教師要鼓勵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對學生在課堂中的表現,教師應及時做出評價,給予學生一定的鼓勵。同時,教師也應合理劃分學生層次,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因材施教,并進行多層次的評價。對于低層次的學生給予一定鼓勵,既可以拉近師生間的關系,又可以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對于高層次的學生,教師應給予一定的肯定,并鼓勵其幫助低層次的學生,也可以增進同學間的感情。
綜上所述,伴隨著課改的實行,教學方法及手段都在不斷創新,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并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初中化學是一門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課程,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多開展化學實驗,將其與實際生活進行聯系,并且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及實驗過程中,最終實現教學效率最大化,并提升學生的化學素養,達到學生全面發展的目的。
參考文獻:
[1]王燕.新課程理念下初中數學教學策略研究[J].才智,2019(29):64.
[2]袁園.新課程理念下,初中化學教學如何實現高效課堂[J].現代農業,2019(10):100-101.
[3]李錦堂.探究新課程下初中化學教學理念的創新[J].黑河教育,2019(3):35-36.
[4]張富山.新課程理念下高中化學有效教學策略探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7(30):102.
編輯 李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