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平練
摘 要:在初中地理教學中,地理知識比較抽象,為了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教師要運用多種教學方式來輔助地理學科教學。當前教師需要轉變教學觀念,轉變原有地理課堂上單一的教學方式,在教學中注重與生活化情境相互融合,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從而讓枯燥的地理學習變得更加生動有趣。主要針對生活化教學在初中地理教學中有效開展的策略進行分析和論述。
關鍵詞: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學;策略
在初中階段地理教學中,教師需要明確教學的目標。地理學習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地理認知能力和邏輯分析能力,讓學生通過地理學科的學習增加地理知識的儲備量。為了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要在地理教學中采用生活化教學方式,教師在教學中將生活化教學策略與地理課堂教學知識點相融合,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把生活實踐和地理學習緊密結合在一起,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一、初中地理教學中做好教學情境的導入,提高學生學習地理學科的積極性
在當前新課改的環境下,初中地理教學要不斷改變原有的教學思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多創新教學方式,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對抽象的地理知識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為了提高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師需要在地理課程教學中做好情境的導入工作。用生活化的教學情境導入地理教學內容,可以有效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知識的能動性,增強地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例如,在學習“從世界看中國”章節中“民族”這個內容時,就運用到生活化情境和地理教學內容相融合的方式,教師可以提前做好關于中國民族的多媒體照片整理,并且根據民族分類特點做成PPT的形式,方便在課堂中進行圖片的展示。在地理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這些PPT進行課堂的導入,讓學生先觀察圖片,然后問學生一些問題,通過這些圖片大家可以聯想到哪些?學生有的會回答“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還有的學生會說“中國不同民族的民族語言和風俗習慣都不同”,有的還會說“民族之間居住的特點不同”等,還有其他不同的答案。通過觀看民族的圖片,可以把學生帶入本節課的學習內容中,通過圖片的欣賞,可以讓學生了解我國民族的特點,了解我國多樣化的民族文化,通過生活化情境的科學導入,提高學生學習地理知識的興趣,可以使地理學科教學更高效。
二、地理教學中巧用生活化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對生活的體驗
在初中地理教學中,教師要學會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努力營造生動活潑的課堂氛圍,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生活化教學在地理教學中已經開始應用,并且也取得一定的成效,教師要學會科學地應用生活化教學方法,把生活化教學融入日常的地理教學中,增強學生的生活體驗,激發學生對地理知識的熱愛之情。例如,在教學“中國的經濟發展”中農業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就可以運用生活化情境來開展教學,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首先,教師會給學生講解什么是農業,大家日常生活中穿的衣服、閱讀的書本、用的課桌椅以及吃的食物等都涉及農業內容。教師講解和描述完后,可以讓學生大膽地說出還有哪些屬于農業,有的學生會說得比較細致,像水稻、大米、花生等等,這些都可以列為農業的一部分。教師還可以讓學生結合自己的日常經歷來談一談,自己的家里都有哪些農業資源,都有哪些好吃的食物,這個問題是學生比較感興趣的話題,更加貼近學生的日常生活,學生都會積極回答。有的學生會說,“我的家鄉主要產小麥,一年可以種植兩季小麥,小麥長得特別好,蒸出來的饅頭又白又香”;有的學生會說,“家鄉主要產棉花,每年秋季都會有好多工廠來家里采購棉花”;有的學生還會說,“家里主要產蘋果,家鄉的蘋果又大又紅,吃起來特別甜”。通過以上學生的描述,教師可以總結出中國農業的特點,因為我國的自然環境具有多樣化特點,各個區域也因地制宜地種植相應的農作物,好多優良的農作物品種不斷涌現,促進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接下來可以引出本節課的另一個內容,農作物生長的環境都有哪些,也可以采用創設生活情境的方式來開展,教師再從光照、熱量、水分以及地形和土壤幾個方面來給學生進行總結和概括,加深學生對地理知識的理解和鞏固。將生活化教學巧妙地應用到地理課堂教學中,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總而言之,在現階段素質教育的環境下,教師要摒棄原有的“填鴨式”和“滿堂灌”的教學方式,努力營造生動活躍的課堂氛圍,注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多樣化的生活化教學可以讓學生感受到地理學科的樂趣,并且通過生活化教學,可以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不斷提高學習的效率。在教學中地理教師要科學地設置生活化教學情境內容,不斷增強地理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關曉萍.淺析多元化教學法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J].新課程(中旬),2018(7):66.
[2]秦文艷.初中地理課堂生活化教學淺析[J].中外交流,2019(10):115.
[3]李美玲.初中地理課堂生活化教學策略淺析[J].文理導航(上旬),2016(8):63.
編輯 張佳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