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君
摘 要:新課改的要求提出后,小學數學的傳統教學模式已經不再適應,教師開始采用自主探究模式。在小學數學的學習中,灌輸式的教學已經過時,對于數學的掌握不僅要死記硬背,更多的是通過學習數學聯系實際生活。因此,教師在教學模式上應該做一些改變,必須在教學中多關注學生的綜合素質,以學生的自主探究式學習為主體,采用最新的技術和方法提升課堂效率,吸引學生的興趣,建立一種師生互動、氣氛活躍的高效課堂。
關鍵詞:自主探究;小學數學;教學策略
目前,小學生的自主探究式教學被大家廣泛關注,傳統的教學課堂依然存在以老師為主體,灌輸式的教學方法。在新課改后,教育界更加注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因為只有學生自主學習,才能真正讓課堂效率大幅度提升。教師在課改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能否放開手腳,大膽實踐,對教師來說是一種考驗,本文根據小學數學自主探究式學習的現狀進行分析,并且提出自主探究模式下小學數學解決問題的教學策略,通過對這些問題解決策略的實施可以幫助小學數學教師提高教學質量,使課堂教學效率得到極大程度的提升,更為重要的是有利于促進小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
一、提高小學生自主探究數學能力的意義
首先,從教育制度來看,提高小學生自主探究數學的能力遵循新課改和新時期教育理念的要求,國家也在不斷提高小學生的自我探究能力,使學生在小學教育中培養良好的思考習慣;其次,目前小學數學課堂還存在一些問題,小學生對數學興趣不高,難以很好地融入課堂中,對一些數學概念和公式難以理解,而且缺乏學習的熱情,死板的數學教學使他們更不愿意學習數學,也難以提高他們的學習成績和數學能力。而提高小學生對數學的自主探究能力可以解決這些問題,讓學生主動融入課堂之中,更加主動地接觸數學,不斷探索,也大大提高課堂效率,減輕老師的負擔。對學生本身來說,學習終究是自己主動才會有更好的成績,只要小學生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他們的數學能力就難以提高,對他們今后數學的學習也有非常不利的影響。提高自我探究能力,不僅對數學這門學科有益,還對其他學科同樣有很大好處,這是一種思維的轉變,只要學生從小養成自我探究的習慣,今后對他們的學習生涯也很有幫助,學生會依靠自己的能力解決問題,然后就會變得越來越優秀。從長遠來看,學生可以通過不斷地自主學習,學到在課本中學不到的東西,增長見識和知識儲備,同時又會反過來對學習基本課程有幫助。總的來說,提高小學生自主探究數學能力意義非凡,能使小學生在當前的年齡段養成受用一生的學習習慣。
二、自主探究模式下小學數學解決問題教學策略分析
(一)及時更新課堂教學方法
新的課程標準出現意味著傳統的教學方法確實該更新了,傳統的教學方法中,老師在講課中對學生的思維不重視,認為僅靠題海戰術就可達到學會的目的,在教學過程中常常沒有用生動的方式,學生在學習時消化理解緩慢,有時甚至出現學生知識點還沒有吃透,老師就已經開始講下一個知識點的情況。長此以往,學生在學習時一直處于被動狀態,在學習過程中基礎不扎實,學生也很難融入數學學習中。雖然大量的練習使學生獲得比較不錯的卷面成績,但學生是靠一種被迫的學習方式去對待數學,只是為了得到更好的數學成績,而沒有對數學的熱情和興趣。學生厭倦數學,也就難以進行數學的學習,更難以獨自面對難題。所以,教師在小學階段的數學教學過程中,要拋棄以往的教學思維,不能只追求看起來不錯的卷面分數,要給學生做長遠的打算,老師要充分利用現在的技術,比如說多媒體和3D模型等,把數學通過更加科學且生動的方式展示給學生,不僅能加深學生學習的印象,還能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幫助學生慢慢培養自我探究的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也要時刻關注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對重點難點采用多種方式講解,幫助學生發散他們的思維,增強他們的思考能力,不斷改進和創新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效率。同時,在面對出現困難的學生要主動提供幫助,對于一些進步的學生要給予肯定,對難以建立探究能力的學生要給予鼓勵,讓學生真正融入數學的學習當中去,這樣才能讓學生真正做到自主學習,充分發揮他們的想象力。
(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意識
提高自主學習能力,不僅能幫助學生夯實基礎,提升動手能力,而且對學生的未來發展也有很大作用。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一定要在講課過程中向學生說明書中的知識可以讓學生受用終生的道理,短暫的知識能讓學生獲得不錯的成績,長期的習慣才能給學生帶來一生的幫助。其次,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潛移默化地影響他們進行自主學習,通過布置課堂任務、進行小組討論等方式讓他們積極參與到學習中來,借此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幫助學生提升他們的自我探究能力,一定的課堂游戲和課堂互動交流也能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讓他們走得更遠。同時,教師在教授過程中不能只是簡單的知識的堆疊,還要告訴學生這些知識怎么應用到生活中去,知識可以帶來哪些便利。還要說明在學術體系下,這些知識的地位以及對未來學習有什么影響等。當然,加強動手操作也是一個重要舉措,教師立足教材,為學生提供題目,讓他們通過操作實踐,客觀地感受這些理論建立的過程,學生在這些動手操作中,不僅能夠直觀地感受事物,還能顯著地提高動手能力。
例如,在教學“四邊形”的概念時,教師可以提問“什么是四邊形”,并讓孩子動手做,學生在實踐中,有做“長方形”“正方形”“菱形”的,各種各樣,然后經過學生激烈討論,對四邊形總結得出:四邊形的必需條件是有四個邊、四個角,這些方式都對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提高很有幫助。通過對圖形和幾何教學例子的講解能夠幫助小學生掌握更多的數學知識,有利于小學生數學學習成績的提升。
(三)營造自主探究氛圍
在教學模式不斷進步的今天,很多教學方式都與以往有了顯著的不同,為了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吸引學生真正把身心投入到課堂中,采用小組討論是一個非常有效的方法。小組討論可以讓學生在小組內充分展示自己的想法,在相互討論過程中,學生互相幫助、互相交流,使學生在交流過程中的思維方式互補,進而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教師在分組前還要根據學生的學習程度和基本素質進行分組,預設合理有趣的問題來吸引學生的興趣,在這個氛圍下,讓學生大膽說出自己的觀點,互相補充交流,從而讓最終的結果符合老師所講的內容。這樣的方式會讓學生提高成就感,從而大大提升學生學習的興趣。
例如,在老師講到“平行四邊形面積時”,可以讓學生討論“平行四邊形與長方形的關系”,并讓他們說出自己的想法,并動手一起做,經過思想的交流和碰撞,可以讓學生在討論中找出答案,最終得出平行四邊形面積和長方形面積關系。
同時,老師在布置作業時,不要僅僅布置枯燥無味的題目,還可以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設立一些特定的情景,讓學生自發地進入這個情景中思考問題,調動學生的感官去解決這些問題,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激發學習興趣。一個好的自主探究氛圍,可以讓學生敞開內心去分享和接納,充分吸收知識,達到共同進步的目的。
(四)重視學生數學思維能力
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是和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有關系,一旦學生具有較強的數學思維,在面對數學問題時,往往都有一套解決問題的方式。因此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在學習數學上是一件刻不容緩的事,不僅能幫助學生提高數學成績,還能幫助學生擁有更強的學習能力。教師首先要學會了解學生的思維習慣,畢竟學生的思想行為常常和成年人不同,只有充分了解學生的思維習慣和思考方式,才能針對小學階段的學生,制訂出培養小學生自我探究能力的方案,也才能給學生的學習帶來更大的幫助。通過研究學生的學習習慣以及基本思維,制訂出合理的方案幫助學生培養良好的自我探究能力,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擁有解決問題的能力。小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主要包含兩個方面:抽象思維和形象思維。首先在抽象思維方面,老師要考慮如何讓學生通過直觀的感性認識上升成理性認識,打破固有思維,不能只是根據所見所聞用自己的主觀意識去考慮問題,這樣不僅會對一些客觀事物造成認知錯誤,還會影響思維判斷,通過抽象思維的培養,讓學生能夠解決一些比較抽象的問題,空間想象能力得以提高,也會增強學生的自我探究能力。在形象思維方面也要讓學生敢于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對生活中的一些事物表象進行探究和拓展,從不同的角度和方式理解,發揚刨根問底的思想,將知識轉化為自己的思維。所以,數學思維能力非常重要,尤其在課堂教學上,所以老師要積極采取措施培養學生數學思維,讓學生養成良好的意識和思維習慣,這樣才能更快、更好地幫助學生培養自我探究能力。
三、結論
在自主探究模式下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能力會有顯著提高,自我思考能力也會得到加強。教師應該以學生為主體,不斷探究對學生更加有利的學習方法,在培養學生時,要注重課堂教學方法,不能只根據以往的老的教學方式,要緊隨時代潮流,不斷學習新思想,讓課堂效率不斷提高,才能給學生帶來更大的幫助,也能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魅力。在課堂上,不僅要注重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還要想辦法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把基礎打得扎扎實實,才能讓學生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依靠自己的能力解決問題,這樣的學生才是符合新時代發展的學生。當然,必不可少的是要在課堂上營造良好的氛圍,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讓他們敢于表達自己的想法,在互相交流中共同進步,夯實基礎。
參考文獻:
[1]潘玉霞.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J].課程教育研究,2019(34):10.
[2]黃弼迅.淺談自主探究模式下小學數學解決問題教學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2019(33):150-151.
[3]李文輝.研究怎樣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J].課程教育研究,2019(32):60.
[4]朱翠俠.基于以生為本的小學數學學生自主學習策略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9(22):45.
[5]鄭瑞云.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提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果[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9(14):51.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