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曉菁
摘 要:新課改中對小學數學教師提出新的教學要求,要求教師對教學方式進行創新,并積極開展人性化教學,努力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充分展現教學中學生的主人公地位。傳統數學教學中,教師常常忽略學生主動性,采用填鴨式教育,導致小學生對數學學習產生厭煩心理。為提升教學效果,激發學生學習主動性,積極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教師需要在數學教學中進行創新。
關鍵詞:新課改;小學數學;教學創新
教學改革對小學數學教師布置了新的教學任務,要求教師開展的各項數學活動要能充分調動學生興趣,并給予學生自主思考的空間,要以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素養并掌握靈活的數學方法為基本教學目標[1]。小學數學中很多知識都與學生生活有所聯系,教師教學應將實際生活與數學知識進行結合,向學生展現數學的趣味性。為滿足新課改要求,教師需嘗試創新教學方法,以此來提升教學效果。
一、創新教學器具
科學技術手段迅速進步,多媒體技術作為一種新的信息技術開始廣泛應用于工作、教育中,很多學校鼓勵教師在教學時使用多媒體器具。在傳統數學課堂中,教師教學時使用的器具往往只有簡單的幾把尺子,部分教學內容教師甚至找不到匹配的器具。而多媒體工具能夠向學生展示生動的圖片、動聽的聲音與動態的視頻,可突破時空限制,用直觀的形象向學生展示抽象的數學知識。受活靈活現的畫面影響,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明顯提高,課堂更加活躍,教學更加順利。
以北師大版小學數學六年級上冊觀察物體教學為例,本章教學重點在于讓學生學會從多個角度描述立體圖形的形狀,并畫出相應的平面圖形,并且在看到多角度平面圖時能夠還原出立體圖形。小學生想象力豐富但是還未形成一定的空間感,教師若是只用語言進行本章教學,學生很難產生直觀形象。為給予學生物體的直觀形象,讓學生感受空間圖形的平面與立體差異,教師可積極使用多媒體中的三維動態軟件,向學生手動展示正面、側面、上面等多個角度的圖形。多媒體工具的使用使得枯燥抽象的空間概念變得生動起來,學生能夠對數學知識有一個直觀了解。利用多媒體,教師能夠隨時開展物體遮擋、物體變換等操作,課堂效率有所提升。
二、創新教學情境
小學生是初次接受系統化的數學知識教學,對很多內容都充滿了好奇心,且在教學期間具有強烈的表現欲。為充分發揮學生這一學習特點,教師可利用教材內容為學生創設生動的教學情境,營造豐富的課堂氛圍,通過角色扮演這一手段提高學生參與度,豐富課堂形式,展現學生學習主動性[2]。
以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的“分數混合運算”中的“購物策略”為例,本單元教學重點在于讓學生體會到百分數在購物時的有效應用,讓學生體會到百分數與生活之間的聯系。為提高學生參與度,給予學生自我表現的空間,教師可為學生營造購物情境:六一兒童節快來了,老師這里有一筆錢,希望同學們到“模擬商店”中為同學們選擇合適的禮物。商店中有不同價位的商品,有80元的書包,原價100但打九折的玩具汽車。請問同學們買哪一種商品剩下的錢會多一些?面對這一問題情境,很多學生會感到疑惑,那就是案例中所提到的九折應該怎么表示。此時教師就可以向學生講述百分數與生活之間的聯系,告訴學生生活中的九折用數學表示就是90%。在教師對折數做出解答后,學生便可以從顧客角度選擇合適的購買方案。通過計算得出購買玩具汽車剩下的錢會更多。通過這樣的生活情境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好奇心,學生會大膽闡述自己的疑問,教師能夠向學生展示數學與實際生活之間的聯系,在今后的生活中學生也會用數學知識解答類似問題。
三、創新教學形式
傳統教學中,教師常常會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認為小學生年齡小,學習能力差,需要在教師的指導下才能順利完成教學活動。而新課改下的數學教學要求教師充分發揮學生的主人公地位,要努力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與探究能力,要給予學生充分的自由思維空間。在新課改教學理念下,教師要鼓勵學生運用自己的力量解決數學問題。為充分發揮學生個人能力,教師可要求學生以小組形式進行數學問題的研究。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學生有機展現自己的長處,并從他人身上吸取相關經驗,組內學生可以實現共同進步。
為充分展現小組合作學習的力量,教師應提前了解學生的差異,根據學生學習能力、學習經驗等方面的差異對學生進行合理分組,讓組內學生能夠取長補短、相互配合。以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的“長方體”教學為例。本章教學重點在于讓學生認識長方體并了解長方體的相關特性。教師將學生劃分成不同小組后,布置教學任務,要求每個小組走入校園尋找校園中的長方體。在結束尋找圖形的活動后,組內學生根據收集到的資料共同討論,一起總結出長方體的相關特性。在學習長方體面積時,還能組織小組學生共同完成展開與折疊等活動,通過實踐與討論總結長方體表面積。小組合作使得大家在短時間內便能完成收集資料、總結特性的任務。小組合作教學可有效提升數學教學效率,并且增強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學生對于軸對稱圖形的各種數學知識也產生了更為深刻的記憶。
新課改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師需要進行教學方法上的創新,鼓勵合作、創造情境、使用多媒體教學工具等手段都能夠實現教學方法上的創新。只有不斷創新教學內容與手段,充分發揮學生學習中的主觀能動性,才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綜合數學能力,才能有效提升教學效果與質量。
參考文獻:
[1]宋永紅.試論新課標下小學數學教學方法的創新及對策[J].學周刊,2020(5):46.
[2]梁志安.新課標下小學數學教學的創新方法[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9(23):121.
編輯 段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