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娟娟
摘 要:教育興則國興,教育強則國強,人無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德育水平的提升,是我國推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關鍵。分析了家校共育方式在小學德育中的應用優勢,并對小學德育中家校共育的開展現狀進行了介紹,對家校共育方式在小學德育中的加強與改進提出了相關建議。
關鍵詞:家校共育;小學德育;文化素養
國家領導人指出:“要把立德樹人的成效作為檢驗學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標準,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不斷提高學生思想水平、政治覺悟、道德品質,文化素養,做到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講話高屋建瓴,為我國當前教育教學水平的提升指明了方向,家校共育是良好家庭教育與優質學校教育的協同體,也是培養學生德育素質的有效途徑。
一、家校共育方式在小學德育中的應用優勢
德育是關系到我國未來發展和我國人才儲備水平的重要教育,以下對家校共育方式在小學德育中的應用優勢進行介紹:首先,傳統的德育受到學校教育時長和學校教育空間的限制,難以對學生進行全方面的思想素質引導,而家校共育方式在小學德育中的應用,可以在時間和空間上突破限制,對學生進行全面教育;其次,家庭教育因家庭而生,伴家庭而長,隨家庭而興,跟家庭而旺,家校共育方式的合理應用能夠進一步改善家庭的教育氛圍;最后,應用家校共育方式可以在新時期和新形勢下構建現代化的教育格局,加大教育教學力度。
二、小學德育中家校共育開展現狀
1.家校共育觀念落后
當前,我國正處于教育改革的關鍵時期,德育教學是教育的重點,也是影響學生未來發展和國家人才應用效果的根本教育,目前小學德育中家校共育存在教育觀念落后的情況,部分家長對德育教學的重視程度較低,導致家庭與學校的連接性教育效果不高,同時部分學校也存在忽視家校共育的情況,難以在正常的德育教學過程中,全面發揮家校共育方式的德育教學優勢。
2.家校共育內容缺失
沒有脫離家庭教育的純粹學校教育,也沒有脫離學校教育的純粹家庭教育,家校共育方式在小學德育中的應用存在教育內容缺失的問題,家校共育中的主要教育內容與當前的教學格局和主要教學目的存在一定的偏離,不利于德育效果的充分延伸,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全面型人才的培養,因此在家校共育方式的應用中,必須對德育內容進行全面補充。
3.家長教育水平不足
家庭教育作為家庭中普遍存在的經常發生的活動,家庭社會屬性和自然屬性互相滲透、互相作用,小學德育教學中家庭教育是不可分割的教育模塊,就當前家庭教育情況來看,家長在德育教學水平上存在一定的不足,部分家長難以完成學校布置的德育教學任務,影響了家校共育在培養學生德育素質上的規劃進程,也背離了家校共育的共同成長理念。
4.信息共享度較低
就當前我國的教育格局而言,家校共育方式在小學德育教學中有著共同的育人目標,在時間與空間、手段與方法、主體與客體上進行了合理的分工,并在信息環境中進行了科學協同的工作,獲得了有效率、有價值、有成效的德育成果。然而當前家校共育方式的應用在信息共享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學校難以對家庭教育的進展和內容進行掌握,家庭也未能擁有學生在學校教育中的相關信息。
5.家校連接平臺不完善
家校共育方式在小學德育中具有顯著的應用效果,要想進一步促進小學德育教學水平的提升,家校共育方式應該具備良好的信息溝通環境和信息溝通平臺。但是就當前情況而言,家校連接平臺存在著一定的不完善現象,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方式和規劃難以得到有機統一,不利于德育的充分延伸。
三、家校共育方式在小學德育中的改進措施
1.更新教育觀念
家校共育方式在小學德育教學中具有拓展性的應用優勢,教師可以在學校教育中依靠綜合素質引領學生,而家長則可通過家庭教育,以親情為媒介打開學生的內心世界,在時間和空間上全面創造德育教學環境。針對當前家長和學校在小學德育中觀念落后的現象,提出以下幾點建議。第一,提升家長的德育觀念。德育中家庭教育是不可或缺的教育環節和教育模塊,家長的德育觀念直接影響著德育教學的整體效果,學校和相關教育部門應該針對家校共育中的家庭教育現狀,有組織、有規劃地開展相關活動,提升家長對家庭教育的重視程度,讓家長充分配合學校完成家校共育任務。第二,提升學校的德育觀念。在家校共育中學校也應更新教育觀念,積極引導學生越過自然境界,跨過功利境界,進入道德境界,相關教育部門可對學校教育中的德育教學水平和德育教學情況進行徹底摸排,掌握學校教育中的德育教學動態,據此獲知學校教育模塊中德育觀念缺失的根源,對相關教師進行重點教育,整體提升學校及相關教育人員對德育和家校共育的重視程度,全面推進小學德育的開展進程。
2.優化教育內容
蘇霍姆林斯基說:“只有學校教育而沒有家庭教育,或者只有家庭教育而沒有學校教育,都不利于培養人這一極其復雜的任務,最完美的教育應該是兩者的有機結合。”要想進一步提升教育深度,應該全面優化教育內容,以下對其提出相關建議:第一,相關教育人士應該針對當前的德育教學需求和新時代、新時期中的德育方向,以傳統的德育教學體系為基礎,在其中添加有利于學生德育素質培養的教育內容,以提升德育效果;第二,上級部門應該針對小學德育情況,加強對家校共育教育內容的補充,幫助家庭對德育內容進行優化,保證德育的實時性。2019年江蘇省鎮江·新北中小學學生核心素養培育研討活動在鎮江崇實女中召開,活動主要規劃了家庭教育公益服務活動周等相關內容,進行家庭教育宣傳展示和指導服務,依托家庭教育機構和相關社會組織,開展面向廣大市民家庭的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免費的公益指導服務活動,不僅為家校共育填充了全新的內容,還向廣大家庭推薦了親子閱讀書籍,包括《節日體驗立體繪本:中秋節》《豆豆游走的二十四節氣》《今天,我可以不上學嗎?》等,充分發揮了引導職能。
3.開展家長培訓
當前家校共育方式在小學德育過程中存在家庭教育力度不足的問題,為了解決這一問題,相關教育部門和學校應該對家長開展有效培訓,以下對其提出相關建議:家庭教育的使命是給孩子講好“人生第一課”,幫助孩子“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夯實孩子的成長起點和基點。學校在家校共育方式的應用中,應該充分認識到家庭教育的重要地位,并以當前德育的主要內容和主要方向為基礎,深入分析家長教育水平不足的根源,選擇合適的培訓方式對其進行重點教育[1]。2019年6月,姜堰區小學質量分析會暨家校共育現場推進會在溱潼實驗小學、東橋小學教育集團東板橋校區舉行,會議旨在幫助家長掌握正確的教育方式方法,幫助剛剛走進校園的新生融入校園學習生活,達到家校共育、孩子健康快樂成長的目標。培訓中,會議采取講故事的方法,用幽默的語言,深入淺出,理論聯系實際地講解家庭教育的溝通方式與方法,揭示家庭智慧教育的重要性,傳授家庭教育的實踐性經驗,讓家長們懂得了配合好學校,抓好家校共育工作,共同培養教育好孩子的重要性與必要性。
4.強化信息共享
家校共育方式的應用可以有效地推進小學生德育素質培養進程,深入響應了我國“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的教育戰略方針,在家校共育方式的應用過程中,如何保證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統一性和協調性,是家校共育方式能否促進小學德育取得實效的關鍵,而強化信息共享是提升家校共育方式應用效果的有效路徑,以下對其進行分析:當前,我國正處于信息化社會中,就小學德育教學而言,信息的充分共享是家校共育方式良好應用的關鍵,上級教育部門應該對小學德育教學環境進行全面建設,為家校共育教育方式奠定良好的應用基礎,學校也應該對家校共育方式所需的教育格局進行全面構建,實現德育環境的充分完善。在信息共享上,應該以小學德育規劃為基礎,定期開展家訪活動,向家長了解學生在家庭中接受的德育情況,并將學生在學校中的受教育情況告知家長,進一步協調家校共育工作。此外,教師還可以借助智能化設備構建微信群、QQ群等社交群,進行信息的實時共享[2]。
5.構建溝通平臺
當前,我國正處于教育教學的關鍵時期,在小學中深入開展德育,可以有效地引導學生的正確道德思想觀念,提升其政治思想水平,對學生的未來發展具有深遠的影響[3]。要想進一步促進德育深度的提升,采用家校共育方式是十分可行的,家校共育方式應用的關鍵是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協同進行,因此,就家校共育的整體格局而言,相關教育部門可以構建大型的網絡平臺,不僅可以在網絡平臺上定期更新全國性的家校共育進展,推廣家校共育的有效措施和方法,還可在網絡平臺上開辟信息反饋通道,全面搜集家校共育的相關建議,促進德育的全面開展。2019年7月,“數字時代,家校共育云建設”家庭教育主題論壇發布了“互聯網家長學校”家庭教育信息共享公共服務平臺,該平臺的功能是為全國家長、學校等提供包含心理專家公益直播、家長視頻課程、家長音頻FM、家庭教育咨詢等優質內容的數字化解決方案,實現了家校實時溝通,促進了優質教育資源的跨區域流動。
總而言之,家校共育是推進小學德育的有效措施,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應該在良好教育環境中進行充分聯合,遵循教育規律,立足教學實際,持之以恒,整體強化我國的教育教學水平。
參考文獻:
[1]王羽.家長,不做看客的師生發展助力者:北京師范大學貴陽附屬小學家校共育實踐案例[J].中國教師,2019(8):36-38.
[2]韓玉梅,張紅.家校聯動促成長:淺談家校合作、共促孩子全面成長[J].課程教育研究,2019(30):192-193.
[3]韓榮寨.構建以社區為基礎的協同育人體系:以江蘇省無錫市惠山區華銳實驗學校的德育實踐為例[J].江蘇教育,2019(55):61-63.
編輯 杜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