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金祥
摘 要:《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指出:課程內容不僅包括數學的結果,也包括數學結果的形成過程和蘊涵的數學思想方法,轉化是其中的思想方法之一,在數學的各個領域運用甚廣,也是學生應當掌握的數學思想方法之一,所以,試從數與數的轉化;形(體)與形(體)的轉化;數形結合(數與形的轉化)三個方面來說說小學數學教師可以怎樣引導學生初步理解、掌握、應用轉化思想方法來學好數學,解決問題。
關鍵詞:小學數學;轉化思想;解決問題
小學是學生學習數學的啟蒙階段,這個階段讓學生初步理解并掌握一些基本的數學思想實在重要。轉化思想是數學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能將某些數學問題化新為舊,化難為易,巧妙地探索出解決問題的新方法。所以,我們在教學中應該引導學生理解、初步掌握轉化思想,能用它去學習新知,分析、解決實際問題。
一、數與數的轉化
將新學的一種數的計算變換成已經學會的一種數來進行計算,轉化的方法用得多之又多,加減法計算中,以20以內的加減法為基礎,100以內的加減法、多位數加減法、小數加減法、分數加減法都可以轉化成已經學會了的數來進行計算。
以人教版三年級數學上冊第37頁例1為例,教師在引導學生列出算式271+122后說:“這是一道萬以內整數加法算式,該怎么算呢?你想用什么方法來算出結果?”
生:用豎式計算。
師:豎式該怎樣寫?為什么?
生:寫豎式時,數位要對齊,對齊數位就是對齊計數單位。
師:誰來具體說說什么意思。
生:個位上1(個一)加上2(個一)就是3(個一),個位上就寫3,十位上7(個十)加上2(個十)就是9(個十),十位上就寫9,百位上2(個百)加上1(個百)就是3(個百),十位上就寫3。
師:哪位同學來說得簡單點?
生:可以把271+122變成(轉化)1+2=3(個一)、7+2=9(個十)和2+1=3(個百)三道簡單的加法算式,只是寫得數的時候,要注意寫在他們各自的數位上。
學習例2(萬以內進位加法,略)
師:我們將萬以內的加法轉化成20以內加法,大家來總結萬以內的加法法則。
生:相同數位對齊,從個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數相加滿十,就向前一位進1。
師: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發現?
生:可以把萬以內加法轉化成20以內加法來計算,好簡單!
看得出轉化的方法給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成功的體驗。
乘除法計算中,以表內乘除法為基礎,多位數乘除法、小數乘除法都可轉化為表內乘除法。分數除法可以轉化成被除數乘除數的倒數。
二、形(體)與形(體)的轉化
在學習幾何圖形的面積、體積計算時,將新的形、體轉化成已經學會的形、體來解決的情況也非常多。
如“圓的面積”一課,課前教師可讓學生準備好圓形紙片若干個、剪刀、直尺等學習用品。課上教師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產生強烈的求出圓面積的愿望,又由于圓是曲線圖形,一時無法求出面積,這時可啟發學生:想想我們學過求平行四邊形面積的方法和求圓周長的方法,大家能不能將圓轉化成我們學過的圖形,再進一步求出圓的面積。學生躍躍欲試,經過幾分鐘的小組合作與交流,各小組都已將圓通過切割成若干等分拼成了近似的平行四邊形、長方形,甚至梯形、三角形……有的還推導出了圓面積計算公式S=πr2,這時,教師進一步引導學生明確:(1)為什么要轉化成長方形,不轉化成其他圖形?轉化成其他圖形可不可以?(2)轉化成的長方形面積和圓的面積是否相等?為什么?引導學生反思“轉化”思想方法的精髓,是對形與形轉化的又一次鞏固與提升,也是為后面學習圓柱體轉化成長方體做了充分的準備。
還有很多的圖形面積、體積計算公式的推導也是如此,如將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將三角形轉化成平行四邊形;將圓柱體轉化成長方體;圓錐體轉化成圓柱體。求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的表面積也運用到轉化;一些組合圖形的面積往往要通過剪、移、拼的過程,分解或組合成學過的圖形,都是將新知轉化成舊知。
三、數形結合(數與形的轉化)
數形結合就是把抽象的數學語言、復雜的數量關系轉化成直觀的幾何圖形、位置關系,化抽象為形象,化復雜為簡單,從而達到易于解題的目的。
數形結合對一年級的學生顯得尤為重要,要解決“幾加幾”“幾減幾”……往往通過數手指頭、數花朵、擺小棒等方法來實現“數”與“物”的對應,這“物”其實就是“形”的體現,這樣就讓學生對數學有了興趣,有效地突破了解決問題的難點。
隨著年級的升高,數形結合也在起著更大的作用,比如:種花大戶王大伯,去年在一塊長30 m,寬20 m的長方形地里種植玫瑰花,供不應求,今年想擴大種植面積,長和寬各增加15 m,問增加的面積是多少?有很大一部分學生出現這樣的錯誤:15×15=225(m2)。為什么那么多孩子沒有得出正確的解答,就是沒有“數形結合”的意識,解決問題是憑感覺、想當然,沒有養成動手畫草圖的習慣,如果能動手畫一畫,就會發現15×15=225(m2)只是增加面積中的一小部分(陰影部分),自然就會明白錯誤所在,也容易得出正確的解答。
這種畫草圖、線段圖來解決問題的方法就是應用了數與形結合。因此,學生能否在用數形結合解決問題時,動手畫一畫草圖的習慣,對于解決問題和學好數學是非常關鍵的。
總之,轉化這種思想方法是數學內容的精髓,它應用于數學各個領域,自始至終伴隨著學生,不管在哪方面,都是化新為舊、化繁為簡、化抽象為具體、化無形為有形……從而巧妙地得出正確的解答。所以,教學中教師要結合具體教學內容,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初步理解、掌握、應用轉化這種思想方法,才能有利于學生解決問題,有利于學好數學,更有利于激發學習興趣、開發智力、培養能力。
參考文獻:
林碧珍.數學思維養成課[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8.
編輯 段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