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口語表達能力非常關鍵,通過口語表達能力的培養,可以顯著提高語文教學效果,進而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主要從利用拼音教學、把握識字教學、巧用插圖、加強朗讀教學、營造良好氛圍這五個方面提出了幾點思考,以期有計劃、有目的、循序漸進地引導和培養學生說好每一句話,逐步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關鍵詞:語文教學;口語表達能力;語文綜合素養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進一步發展,好的表達已經成為現代工作者必不可少的能力需要。根據新一輪小學語文教改的客觀要求,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被提到一個重要的位置,它試圖扭轉以往的小學語文教育中重讀寫而輕聽說的教育模式,并結合目前小學語文教育的實際情況,以一種全新的、行之有效的思維方式達到提高口語表達能力的目的。
一、口語表達的現狀
在教學中常常遇到這樣的情況,有的學生回答問題時,支支吾吾,沒有頭緒。說了很長時間,還是沒有傳達出自己想要表達的意思,不能做到“我口表我心”。語文是一門基礎學科,在實際的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可以顯著提高語文教學效果,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
二、提高小學低年級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策略
1.利用拼音教學,指導學生練習說話
拼音教學是小學語文學習的基礎,比起枯燥的教學符號,孩子們對朗朗上口的兒歌明顯更有興趣。在學習漢語拼音時,就可以充分利用這一點激發孩子的想象能力,把知識點變成兒歌進行說話訓練。
如在執教《bpmf》時,筆者充分引導孩子思考:b的外形像什么?然后鼓勵學生自己編口訣記住b。學生想象力是非常豐富的,很快就編出“像個6字bbb;右下半圓bbb;愛吃菠蘿bbb;愛聽廣播bbb……”這一類的答案。接著舉一反三,用同樣的方法教學pmf,就水到渠成了。
2.把握識字教學,在擴詞、造句中訓練說話能力
識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如何把握識字教學,在擴詞、造句中訓練孩子們的說話能力非常重要。如在執教部編版一年級上的課文《雨點兒》時,筆者先引導孩子思考:你是從哪個詞感受到雨點兒多的?接著抓住關鍵詞“不清”進行結構化教學:出示圖片理解“數不清”。接著拓展:生活中還有什么是數不清?最后,再讓孩子們帶著感情美美地讀這個句子。這樣層層遞進的教學方式,讓孩子們的說話能力得到了充分的訓練。
3.巧用插圖,訓練學生說完整話
插圖是教材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形象艷麗的插圖有助于學生觀察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等方面的培養,使課堂活力四射。如在執教《雨點兒》這課時,筆者巧用課文插圖進行教學。先出示課文插圖,引導孩子思考:小雨點兒到了哪里?你看到了什么?這里變美了,是誰的功勞呢?孩子們很快就能找到答案:小雨點。然后引導孩子展開想象:小雨點兒還去了哪里?那里又發生了什么變化?訓練學生說完整話。最后,再引導學生讀課文。這樣巧用插圖,打開學生想象的翅膀,讓孩子們的口語表達得到有效訓練。
4.加強朗讀教學,提高學生的語言交際技巧
書中有生命,而朗讀就是陽光雨露讓其成長。朗讀是語文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的環節。一方面可以增強學生的語感;同時對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也有一定的幫助。如在執教《雪地里的小畫家》這一課時,筆者通過各種形式引導學生朗讀課文,如全班齊讀、指名讀、小老師帶讀、表演讀、師生配樂讀等,讓學生感受到課文之美的同時,提高語言交際技巧。
5.營造良好氛圍,激發學生的表達興趣
積極良好的課堂氛圍會給教師和學生愉悅的刺激,激發師生潛能的充分發揮,從而較好地完成教學任務。如在執教《荷葉圓圓》時,筆者引導學生進行角色的扮演,選擇自己喜歡的人物,戴上頭飾,輔之配樂,加上動作、表情等進行表演。實踐證明,低年級學生的表現欲望是非常強的,通過戴頭飾、配樂等進行,能立馬燃起學生的熱情,充分激發學生的表達興趣。
三、結語
總之,口語交際能力是小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組成,從利用拼音教學、把握識字教學、巧用插圖、加強朗讀教學、營造良好氛圍等方面進行改進和創新。教師要善于抓住語文教學工作中每一個環節有計劃、有目的、循序漸進地引導和培養學生說好每一句話,逐步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參考文獻:
[1]尹萬霞.淺談聽說讀寫訓練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教育,2017(2).
[2]咸洪金,咸友連.淺談如何培養小學生的語文口語交際能力[J].教育,2017(9).
[3]竇毓奎.如何在語文教學中提高小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J].甘肅教育,2019(6):55.
[4]覃梅.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口語交際能力培養研究[J].教研,2018(63).
作者簡介:朱培佳(1989.6—),女,福建省武夷山人,漢族,二級教師,本科,研究方向:小學語文教學。
編輯 馮志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