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建鋒
摘 要:相對于其他學科,數學是一門比較嚴謹的課程。而問題意識的提高可以直接影響到學生的思維能力。學生自身只有具備一定的問題意識,才會自主進行問題探索,尋求答案。不僅如此,問題意識可以為學生的創造想象提供靈感。因此,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初中;數學教學;問題意識
在新課程的深入改革背景下,教育部門對初中數學教學日益重視起來。一方面是由于數學是初中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另一方面則是因為數學課程獨特的優勢所在。然而,在教學中,大部分教師開始感到力不從心,主要原因是因為傳統的教學方法已經無法滿足學生的發展需求,甚至會對其發展造成阻礙。因此,教師應正確認識教學的不足之處,尊重學生主觀意識,加強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一、問題意識的培養意義
1.培養問題意識,促進師生情感互動
在課堂中,教師主要負責為學生講解知識和解決疑問。同時,也為教師和學生建立了良好的溝通機會。但是,由于學生在心理上普遍會對教師產生懼怕心理,導致其在遇到問題時不敢尋求教師幫助。久而久之,學生的問題意識開始逐漸喪失,形成惡性循環。鑒于此,數學教師應鼓勵學生勇于提問,既可以有效開發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又可以拉近師生距離,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從而更加順利地開展教學活動。
2.培養問題意識,建立學生思維模式
數學課程是一門對學生思維能力要求較高的學科,教師若是一味地要求學生按照自己的思路來,學生就難以形成自己的思維方式。由此可以看出,問題意識對學生發展的重要性。在授課過程中,教師無法避免地會在講解時代入自己的思路,若是學生只知道機械地照搬、模仿,數學學習則會變得毫無意義。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鼓勵學生勇于提問,敢于質疑,建立自己的思維模式。只有這樣,學生的創新性思維才會得到發展。
二、培養問題意識的有效路徑
1.情境教學,幫助學生擴散思維
要想有效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首先教師要學會靈活創設教學情境。就目前來說,教師應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年齡特征,創設新穎的情境,從而激發學生的探索欲望,在吸引學生注意力的同時使學生產生疑惑,帶著問題進行思考,以此來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但是,教學情境的創設必須要經過教師的反復推敲,不僅要貼近生活,還必須要建立在學生能夠理解的基礎上。例如,在教學“二元一次方程組”這一內容時,教師可以先為學生創設一個故事情境:小明想去超市購買東西,但是只有一個五元和一個一元,小明應該選擇些什么商品?接著,學生會根據這一問題展開討論,學習氣氛也會變得濃郁起來。在討論結束后,教師切記不要馬上提問,檢驗學生成果,應留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說出自己的不懂之處。教師在解決學生疑惑后,再進行提問,歸納總結。
2.自我提問,尋求正確解題思路
在學習過程中,學生提問的對象不僅僅是教師,更多的是學生自己。教師可以抓住這一特性引導學生學會運用層層遞進的思路進行解題。假設,學生在解題時,若是站在結果和公式的角度思考,首先考慮“這個結果是運用什么公式計算的,找出潛在未知數,得到公式”,那么不管是什么數學問題,只要學生解題思路正確,就可以迎刃而解了。但是,僅僅依靠這一方法培養學生問題意識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教師在課堂上有意識地進行引導。例如,在學習“全等三角形”這一內容時,首先教師可以讓學生在一堆三角形中找出自己認為比較相似的兩個三角形,并說出相似原因。接著,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這兩個三角形中角與邊之間的聯系。以此,來解決數學問題。最后,教師只需要在此基礎上總結歸納就可以。
3.組織各種實踐活動,提高學生的問題意識
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不僅可以在課堂上進行,而且可以通過開展各種實踐活動來實現。因此,教師在開展實踐活動時應致力于培養學生問題意識,并進行合理設計,促使學生在實踐活動中提高自身數學能力,增強問題意識。同時,實踐活動的開展可以教會學生在遇到問題時獨立思考、找到答案,鍛煉學生的數學能力。例如,教師可以在教學“全等三角形”這一內容時,組織知識競賽活動,讓學生自行分組搭配,結合所學過的全等三角形相關知識進行相互提問。這一實踐活動的開展,可以快速調動學生學習熱情,促使學生積極參與。而在競賽過程中,學生為了取得一個優異的成績,思維會飛速運轉,提出問題,對其問題意識的培養有極大的促進作用。
總而言之,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勢在必行、刻不容緩。要想有效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并不是教師在上課過程中多向學生提問就可以做到的,而應該多尋找、創設有利于激發學生求知欲望的教學素材。只有學生在主觀意識的支配下想要找到答案,才會不斷提問,其問題意識才會不斷增強,從而提高自身思維能力,教學效率也會相應地有所提高。
參考文獻:
[1]楊素霞.關于初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的對策探討[J].數學學習與研究(教研版),2019(11):88.
[2]謝志成.初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的對策探討[J].新課程(中學),20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