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元霞
摘 要:在當下的社會發展中,人們越來越注重教育事業的發展,教師也不斷對自身的教學方法進行調整,他們在嘗試將中國傳統文化融入高中英語教學當中。這一教學理念恰好順應了時代的發展,受到了人們的密切關注。但是,相關研究表明仍然有許多教師沒有探索出良好的教學方法。基于此,對高中英語教學中滲透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策略做出簡要的介紹,希望通過介紹能夠為教師帶來一些教學上的借鑒。
關鍵詞:高中英語教學;中國傳統文化;基本策略
在高中課堂當中,英語教師通常都將注意力放在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以及增加學生英語詞匯積累量方面,還有一部分教師注重提升學生的英語聽力能力、寫作能力以及口語表達能力。這些教師的做法固然正確,但是他們都忽略了當下社會當中最提倡的一點,那就是對傳統文化的滲透,教師需要牢牢記住這一點,在教學進程當中有效地將中國傳統文化與高中英語教學進行融合,讓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當中體味傳統文化的無限魅力。
一、深入研究英語教材,發掘出傳統文化滲透的切入點
在高中這一階段,英語課堂中所要講授的英語知識點十分繁雜,其中所包含的內容也十分廣泛,教師可以緊緊抓住這一特點不斷對英語教材進行深入探究,進而尋找出將傳統文化融入英語課堂當中的切入點。例如,在講解牛津譯林版高中英語的第一單元School Life的時候,教師在對基礎內容進行講解以后就可以對中國古時傳統的私塾教育以及學校上課制度、學生學習狀態甚至是傳統的學習方面的諺語等進行簡要的介紹。這樣就可以加深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認識,提升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豐富學生的英語素材積累。除此之外,當講到西方節日這一話題時,教師在對西方節日進行相應的介紹以后,還應當詳細介紹中國的傳統節日,讓學生回歸本真、體味傳統、傳承文化。最后,英語寫作也是一個很容易將傳統文化融入其中的模塊。教師可以為學生布置與傳統文化相關的話題,讓學生去搜索,去了解,進而將自己的感慨寫下來,提升學生英語寫作能力的同時,增強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認知。
二、利用練習的時間,將與傳統文化相關的內容加入其中
學生在學習高中英語時,需要完成教師布置的多項練習,因為只有這樣,他們才能清晰掌握教師所講授的英語知識。但是,許多教師認為學生在這一時期所要面臨的是人生中最重要的高考,所以在布置相關的練習題時會超出學生所能承受的范圍,教輔資料與試卷的發放量也相當大,這對于學生來說是一件十分苦惱的事情,但是教師可以抓住這一機會,從學生進行練習的試卷當中挖掘出其中所包含的傳統文化的成分,進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開心地完成英語習題。而當他們完成了這些英語習題后也就自然而然掌握了一些傳統的中華文化。例如,當練習與漢字的由來、剪紙等手工藝文化作品以及傳統節日、農歷知識相關的內容時,教師就可以將這些關鍵詞提煉出來為學生講解這些詞語的意思并要求學生記住這些單詞的發音與漢語意思。另外,教師還需要提前利用信息技術為學生整理好與傳統文化相關的故事,拿到課上來為學生進行展示,加深他們對這些傳統文化的了解,豐富學生的英語積累量。
三、利用英語寫作模塊進行傳統文化滲透
在上文,我們就曾提到過在高中英語教學當中,可以將傳統文化滲透到寫作模塊,讓學生通過寫作來體會傳統文化的無限魅力。通常來講,在高考試卷當中,寫作這一模塊所占的比例并不小,它對學生的成績高低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無論是哪一位高中英語教師,他們都會將大量的時間投入在英語寫作模塊的講解當中。所以教師應當定期為學生安排一篇英語習作,習作的主題需要與中國的傳統文化有關,如春節、二十四節氣、漢字的由來,等等。這種做法不但能提高學生的英語寫作能力與詞匯積累量,同時也可以幫助學生了解中國傳統文化,感受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
四、豐富學生的課外活動
信息時代,教學資源很豐富,教師需要利用好這一條件多為學生提供出去了解大千世界的機會。例如,其可以定期帶學生去往一些傳統文化韻味豐厚的博物館,讓學生在觀賞文物的同時體味傳統文化的韻味,而在參觀的同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讓其利用自己所掌握的英語單詞對一些文物進行介紹,提升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中國傳統文化作為世界文化大家庭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無論是在哪一學科的教學當中都應當受到教師的重視,不斷將其與該學科的教學融在一起,盡全力讓學生去感受我們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與源遠流長。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在英語課堂的學習當中了解傳統文化,進而在生活當中去利用傳統文化,傳承傳統文化。通過大家共同努力來讓傳統文化繼續散發獨有的魅力。對此,本文對高中英語教學中滲透中國傳統文化的教學策略進行了解介紹,希望能夠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吳育斌,溫惠良.高中英語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的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9(8):88-89.
[2]潘復玲.淺談高中英語書面表達中傳統文化的滲透[J].課程教育研究,2019(24):112.
[3]王曉婷.高中英語教科書中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內容的選擇與組織研究[D].沈陽:沈陽師范大學,2019.
編輯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