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起兵 孔維軍 林磊



摘要:針對當前高職院校冶金類實訓基地分散度高、項目偏差大、裝備水平落后等問題,創新基于“三鏈對應”的現代冶金專業群實訓基地構建思路,重點分析以產業鏈與專業鏈對應為規劃導向、以技術鏈與項目鏈對應為內容導向、以崗位鏈與教場鏈對應為標準導向的建設路徑。通過建設實踐,促進了人才供給側與需求側的 “三對接”,其建設范式具有傳承性和可復制性。
關鍵詞:三鏈對應;現代冶金專業群;實訓基地;產教融合
中圖分類號:G718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672-5727(2020)11-0046-05
在“工業4.0”和冶金產業國際化背景下,隨著現代冶金產業升級與結構調整,制約傳統冶金企業發展的因素變得更為復雜化,冶金產業技術技能人才的供需矛盾變得更加突出,主要體現在由于冶金產業新技術、新工藝、新規范和新產品的迭代升級速率明顯加速,導致供給側人才培養質量與需求側技術技能人才標準脫節[1-3]。產生這種矛盾現象的主因之一在于現代冶金產業發展技術革新與技能培訓裝備和內容升級之間的銜接不順暢,即高職院校冶金類實訓基地和設備規劃缺乏系統性、規范性和可持續性,因此,如何科學構建現代冶金專業群實訓基地以契合學習者的技能培訓需求,已成為我國冶金產業創新發展的重要課題[4-6]。
一、現代冶金專業群實訓基地建設的現狀及現實意義
(一)現代冶金專業群實訓基地建設現狀分析
當前,冶金類實訓基地建設面臨較多難題亟待解決[7-8]。首先,實訓基地分散度高。由于缺乏統籌規劃,冶金類相關專業建設、實訓基地建設以單兵作戰為主,造成了實訓資源重復建設、專業之間的互補性差等問題。其次,實訓項目或實訓模塊設計偏離真實生產。多數冶金類高職院校在開發實訓項目(模塊)時仍以教材為主要參照背景,殊不知受到教材出版時間周期局限和編寫教材者的技術水平限制,教材內容難以體現企業新技術、新工藝、新裝備和新項目,其實訓項目內容的設計與實踐效果將大打折扣,這也將嚴重影響高職院校對實訓基地建設中設備采購的判斷。最后,實訓裝備水平嚴重脫節。國內大多數高職院校在冶金類專業實訓室建設中缺少扎實的企業調研和裝備技術水平分析,而主要以教學設備提供方的信息作為建設思路,導致購買的實訓設備與實際生產設備在功能、技術等方面嚴重脫節。
(二)現代冶金專業群實訓基地建設的背景及現實意義
2019年,國務院提出并實施高職教育“百萬擴招”計劃,作為類型教育的實施主體,高職院校將針對下崗職工、農民工、退伍軍人、在職職工、新型職業農民等群體開展1+X證書制度下的職業教育,即學歷教育和若干職業資格等級證書培訓。顯然,政府將社會不同群體的技術技能培訓放在了國家重大人才戰略地位上,而實訓基地建設正好是高職院校實施人才技術技能遷移提升的主陣地。為突出實踐教學基地的核心地位,《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職業技能提升行動方案(2019—2021年)的通知》明確鼓勵職業院校加強職業技能培訓的基礎能力建設,支持實訓設備升級和改造、建設產教融合實訓基地,在技能培訓方式上大力推進“工學一體化”“職業培訓包”“互聯網+”等先進培訓方式。《教育部辦公廳等十四部門關于印發〈職業院校全面開展職業培訓 促進就業創業行動計劃〉的通知》也重點提到“重點培育”和“多方共建”高水平實訓基地。
在國家政策支持和適應冶金產業升級需求形勢下,構建現代冶金專業群實訓基地對于促進產教深度融合,推動辦學體制機制改革創新發展,形成校企合作辦學命運共同體起到重要的支撐作用[9-11]。現實意義主要體現在“四個有利于”:一是有利于整合實踐教學資源,顯著提高設備利用率和創新實訓教學項目;二是有利于為百萬擴招人群和各類學習者提供技能培訓創造空間和硬件條件;三是有利于為冶金行業實施1+X證書制度提供完善的技能培訓場所;四是有利于為國家和行業冶金類、環保類技能大賽提供良好的交流平臺,有助于及時轉化職業技能大賽成果,帶動課程和教學資源建設,加快專業(群)改革與發展步伐。
二、“三鏈對應”的現代冶金專業群實訓基地建設思路
在產教深度融合背景下,現代冶金專業群實訓基地的構建需滿足“三鏈對應”的整體設計思路,“三鏈對應”是指:產業鏈與專業鏈對應,技術鏈與項目鏈對應,崗位鏈與教場鏈對應。產業鏈、技術鏈和崗位鏈作為生產要素需要在經過分析與轉化之后形成符合技術技能人才培養規律的教學要素。現代冶金專業群實訓基地建設總體思路如圖1所示。
依據冶金產業發展前景、戰略規劃來確定專業布局和發展方向,能夠有效地促進產業鏈與專業鏈對應,這是建立實訓基地的前提條件;引進先進冶金企業的生產項目,開發典型教學項目,在教學內容上對照企業技術標準來實現技術鏈與項目鏈對應,這是實訓基地的運行載體;將企業崗位的真實設備、真實環境、真實文化投射在高職院校的實訓基地,對冶金企業不同崗位的技能規范進行分析和轉化,形成實踐教學的操作標準,這將促進崗位鏈和教場鏈的有效對應。“三鏈對應”凸顯了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實訓基地建設思路,為現代冶金行業、企業與高職院校在實訓基地共建、共用方面提供設計理念,破解產教融合型實訓基地的建設難題。
三、“三鏈對應”的現代冶金專業群實訓基地構建路徑
在產教融合背景下,現代冶金行業對技術技能人才的需求具有精技術、強技能、高素養的特點,產業鏈對應專業鏈、技術鏈對應項目鏈(實訓項目或模塊)、崗位鏈對應教場鏈(實訓基地),形成映射關系。“三鏈對應”有助于將冶金企業真實的技術、工藝、產品、管理和服務轉化為職業教育的教學資源和教學載體。職業教育的教學資源和教學載體的主要表現形式即為實訓基地建設。“三鏈對應”現代冶金專業群實訓基地的構建路徑見圖2。
(一)實訓基地構建規劃導向:產業鏈與專業鏈對應
現代冶金產業集群由鋼鐵冶煉、塑形成型加工、環境監測與治理、冶金生產管理等產業鏈組成,形成了集產品研發、生產技術、工藝設備、精益管理、質量控制、環境工程、物流服務于一體的可循環生態冶金鏈。現代冶金專業群由黑色冶金技術、材料成型與控制技術、環境工程技術和工業工程技術四個專業構成,其中黑色冶金技術為核心專業,材料成型與控制技術、環境工程技術為骨干專業,工業工程技術為支撐專業。實訓基地作為培訓學習者技術技能的主陣地,在構建理念、技術裝備、師資團隊等方面必須做到與產業發展和結構調整同向同行。
(二)實訓基地構建內容導向:技術鏈與項目鏈對應
在現代智能化冶金背景下,不同產業鏈均有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生產項目和技術規范,每個生產環節的重點生產項目直接決定了技術水平和產品質量,故此,將重點生產項目轉化為教學項目對于實訓基地的設計標準和規范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鑒于實訓教學項目(模塊)直接來源于企業真實生產,其工作空間、技能要求、裝備水平可以作為實訓基地的重要參考,同時也為實訓基地的場地面積、儀器設備、管理要求、師資配備等提供了設計規范和技術要素。
以鋼鐵冶金產業鏈為例。其技術鏈按照工藝流程可為燒結、煉鐵、煉鋼和連鑄四個生產環節,通過生產技術與教學設計的關聯性分析,轉化形成了與技術鏈對應的燒結球團生產、鐵礦粉燒結、高爐煉鐵生產、轉爐煉鋼生產、電弧爐煉鋼生產、連續鑄造生產等實訓項目(模塊)。這為后續開發和建立燒結仿真實訓室、煉鐵仿真實訓室等鋼鐵冶煉實訓基地奠定了堅實基礎。
(三)實訓基地構建標準導向:崗位鏈與教場鏈對應
企業崗位是技術技能展示的平臺,根據現代冶金各產業鏈的生產服務流程、技術要求、操作規范等形成崗位群。研究和分析崗位群特征,并通過分析和轉化形成高職院校的教場鏈,是實訓基地規劃和建設的標準,也是核心要素。在企業崗位鏈與學校教場鏈互為映射關系的前提下,考慮到冶金崗位群和軋鋼崗位群生產操作的高危性和特殊性,需要建立以虛擬仿真實訓為主的實訓基地,其建設路徑是將危險性高、耗損性大的真實操作設備利用程序語言和模擬設備轉化為虛擬仿真實訓基地,將復雜、不可視的生產環節利用模擬動畫轉換為簡單直觀、可視性高的教學資源。
在實踐過程中,天津工業職業學院與山東星科智能股份有限公司合作,以國內知名企業濟南鋼鐵集團、中天鋼鐵集團、天津無縫鋼管集團、天津高盛鋼絲繩有限公司等的真實生產技術和設備為研究載體,利用3年時間,聯合開發了煉鐵虛擬生產仿真實訓系統、煉鋼虛擬生產仿真實訓系統、鋼管虛擬生產仿真實訓系統、棒線材虛擬生產仿真實訓系統、鋼絲繩虛擬生產仿真實訓系統,并建成了國內首家現代冶金全流程仿真虛擬生產操作實訓基地。同時,為滿足環境監測與治理產業人才技能培訓的需求,建成了與崗位群匹配的水處理(仿真)實訓室、大氣監測與處理實訓室以及環境工程綜合實訓室,能夠對冶金生產各環節的廢水、廢氣、噪音、固體廢棄物等環境監測和治理進行相關技能培訓。為提高冶金生產管理的效率,通過分析管理崗位群的技能要求,建立工業工程實訓基地、質量檢測實訓基地、電氣控制實訓室、物流管理實訓基地等實踐教學基地,以滿足冶金相關企業的精細化管理、冶金生產質量控制、冶煉與軋制設備運用與維護、智能倉儲物流等實訓項目(模塊)的教學條件要求。通過崗位鏈與教場鏈對應的實訓基地設計,為培養現代冶金技術技能人才提供了全面的實操訓練平臺。
(四)現代冶金專業群實訓基地與專業的配置關系
考慮到現代冶金專業群實訓基地服務現代冶金產業的人才技能培訓,因此在實訓基地設計時必須統籌規劃,建立“底層共享、中層分立、高層互選”的建設理念。從學習者能力進階的角度,現代冶金專業群實訓基地與專業的配置見表1。
通過分析表1可知,通用技能實訓基地主要培養現代冶金專業群一年級學生的通用技能,實訓項目以安全生產、職業素養、管理基礎、壓力訓練、質量檢驗、環境保護以及認識實習為主;專業技能實訓基地主要培養現代冶金專業群二年級學生的專業技能,重點訓練與項目鏈對應的專業性強的實踐技能;專創融合實訓基地主要培養現代冶金專業群三年級學生的創新技能,教師通過組織學生共同參與工程實踐創新項目,以實現學生專業技能和創新精神相生相長,在項目實踐過程中使學生的專業技能和知識內化的同時,不斷提升其創新創業能力。
四、“三鏈對應”的現代冶金專業群實訓基地實踐成效
以天津工業職業學院為例,黑色冶金技術專業始建于2004年,2014年建成現代冶金專業群,2016年建成“三鏈對應”現代冶金實訓基地,培養冶金行業所需的技術技能人才近萬人。其中,黑色冶金技術專業為中央財政重點支持的專業和天津市高職骨干專業;材料成型與控制技術專業為天津市第一批國際化專業標準建設專業;環境工程技術為天津市優勢專業對接優勢產業建設專業;工業工程技術專業為2014年新增專業和天津市特色專業。經過多年的建設實踐,在基地建設、育人成效、科研服務等方面獲得了大量的成果。
(一)實訓基地升級
由燒結仿真實訓室、煉鐵仿真實訓室、煉鋼仿真實訓室、鑄造仿真實訓室構成的“現代冶金生產性實訓基地”被教育部認定為國家級生產性實訓基地;由水處理(仿真)實訓室、大氣環境監測與治理實訓室、環境監測實訓室構成的環境監測與治理實訓基地被天津市教委認定為省級示范性實訓基地;2018年物流專業實訓基地建設獲得天津市教學成果二等獎。
(二)育人成效突出
“現代冶金生產性實訓基地”分別于2018年、2019年連續承辦全國技能大賽“金屬冶煉與設備檢修”賽項,該院學生獲國家級一等獎2項,二等獎1項;主辦京津冀區域技能大賽和全國有色行業指導委員會技能大賽4次,學生獲得一等獎4項,二等獎和三等獎累計13項。現代冶金專業群實訓基地作為冶金類技術技能人才培訓基地,累計為京津冀地區培訓各類企業員工超過1萬人次,承擔職業技能鑒定3萬人次。學院骨干教師以鋼鐵仿真實訓教學單元設計獲得全國信息化教學比賽一等獎,以鋼管仿真實訓教學單元設計獲得天津市信息化教學一等獎,其他信息化實訓教學項目分別獲得天津市二等獎2項、三等獎4項。
(三)科研成效明顯
現代冶金專業群實訓基地累計為冶金類企業開展技術服務和橫向科研課題20余項,技術服務到賬經費超過300萬元;累計發表論文60多篇,其中核心期刊17篇;申請并授權專利16項,其中發明專利2項,實用新型專利14項;出版高職冶金類實訓教材12本。
通過“三鏈對應”現代冶金專業群實訓基地的構建與運行,促進了人才供給側與需求側的 “三對接”:基本技術技能與崗位通用技能對應、核心技能與崗位高端技術技能對應、專用技能與崗位技術標準對應,教學、科研實踐獲得了顯著的成效。“三鏈對應”現代冶金專業群實訓基地的構建理念、建設路徑和實踐成效具有傳承性和可復制性,希望為全國同類高職院校提供參考和借鑒。
參考文獻:
[1]袁騰,陳燕舞,湯日元,等.化學材料類專業校外實踐教學體系建設[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9(2):39-43.
[2]常生華,翁秀秀,侯扶江.高校實驗室安全管理現狀分析與研究[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6(1):229-231.
[3]蘇佩堯.高校“創客”實驗室開放的內涵與誤區[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7(1):250-253.
[4]鄧娟.社會多元辦學格局下職業院校發展長效機制研究——以高水平實訓基地建設為視角[J].職教論壇,2019(10):121-125.
[5]韓景蕓,宋崴,李曉明,等.流動式、信息化、開放性高校實驗室的建設與管理[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9(8):244-246,285.
[6]張振鋒.工業4.0背景下公共實訓基地建設與管理研究[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8(11):160-163.
[7]翟志華.高職院校實訓基地建設與可持續發展探討[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4(6):229-232.
[8]黃春麟,葛高豐,廖忠梅.浙江省高職實訓基地現狀分析與對策思考[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8(3):225-228.
[9]謝偉,李瑞.基于“互聯網+”的高職產教融合實訓平臺建設[J].實驗技術與管理,2020(3):226-229.
[10]方春龍.產教融合強化校外實訓基地建設[J].中國高等教育,2014(2):74-75.
[11]錢程,韓寶平.基于平臺建設的職業教育產教深度融合研究[J].教育與職業,2017(13): 32-37.
(責任編輯:楊在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