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舒
【摘要】創造力在人才培養中尤為關鍵,我國要求教育部門致力于培養具有創新能力的綜合人才,而人才的培養要從幼兒開始入手,但教育研究機構在培養幼兒創造力方面能力有限,教學形式缺乏靈活多變性,進而難以實現幼兒創造力的培養。通過對幼兒的發展特點以及創造力培養現狀進行分析,提出借助藝術、游戲、語言、活動的培養策略,以提高學前教育中幼兒創造力。
【關鍵詞】創造力? 學前教育? 培養策略
【中圖分類號】G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0)47-0090-02
前言
創造力是指新思想,是發現和創造新事物的能力,是由優良品質、智力、知識以及能力等多因素所構成。創造力是區分人才的主要標志,因此人才的培養勢必要加強創造力的發展,提高個人能力水平[1]。幼兒時期是創造力啟蒙的重要階段,學前教育對幼兒創造力的培養是促進幼兒全面發展的有力保障,這就需要教師重視幼兒創造力培養,創新教學模式,將創造力滲透于教學內容和活動中,讓幼兒在后天學習中開發、獲得以及應用創造力。
一、學前幼兒創造力培養的問題
(一)未樹立科學的教育觀念
在培養學前幼兒創造力過程中,教師主要采用傳統的講授方法來實施教學,認為深入培養幼兒的創造力收效甚微。可見教師對幼兒創造力培養的重視程度較低,認識比較淺顯。另外,學前幼兒自主性較差,考慮其安全性,教師與家長容易控制其學習和活動,干涉幼兒的自由,約束其行為和思想,這不利于幼兒大腦的發育,從而影響創造力的培養效果。
(二)缺乏有效的培養方法
傳統的學前教育教學內容缺乏生活元素,使教學與生活實際嚴重脫軌,將幼兒學習的知識局限于書本這一較小范圍內,讓其接觸不到大自然、生活與社會,這樣難以創造出高效、創新、多樣、有趣的教學方法,也無法有效提高幼兒創造力的培養效果。動手實踐是創造力的源泉,在傳統的教學課堂中,教師總對幼兒的行為提出嚴格的規范,對幼兒隨便動手的行為給予嚴厲的批評,不僅會降低幼兒自主動手實踐的積極性,還會打擊其動手創造的自信心。
(三)幼兒創造力評價機制不合理
在評價活動中,教師通常重視靜態化評價,忽略對幼兒動態化的評價,導致評價單一、呆板,使評價主體結果化,難以反映出幼兒創造能力,還會打擊其創造的信心,不利于學前幼兒創造力的培養。比如在繪畫活動中,教師只是針對幼兒的繪畫成果給予評價,卻忽略從幼兒的角度出發考量其情緒情感、思維品質、創新精神。
二、學前幼兒創造力培養的意義
在現代社會教育中,不但要培養和鍛煉幼兒的應試教育能力,還要挖掘幼兒的各種潛能,通過各種途徑提升其創新思維,從而實現創造力提高的目標。幼兒與成人的思維是不同的,大多數幼兒都具有豐富的想象力,且創造思維活躍,特別是在學前階段的幼兒,其個體創新思維尤為突出,故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有目的性、針對性地培養學前幼兒的創造力,滿足目前教育改革和社會人才的需求。每個學前幼兒的創造力都是無窮的,只有經過教育和培養后,才會充分激發和發揮創新思維來凸顯自身的創造力。創造力的培養既能讓學前幼兒學會通過各種活動來表達自己的思想與情感,又能用自己的思維與世界互動,提高自己的觀察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因此,教師應優化教學方法,積極培養學前幼兒的創造力。
(一)借助藝術,培養創造力
藝術活動是學前教育不可或缺的教學手段,舉辦藝術活動能夠吸引幼兒的注意力,營造良好的創造氛圍,使幼兒積極參與活動中動腦、動手,讓幼兒的思維和眼界得到開拓。繪畫、音樂、舞蹈能激發幼兒的創作欲望,啟發大腦思維,讓幼兒的創造力得到一定的鍛煉,所以教師在教學中應設計一些藝術活動,如實物描畫、歌聲模擬等活動,讓幼兒動腦思考,引導幼兒自主創作[2]。
例如,在繪畫活動中,教師可以為幼兒提供創造想象的空間,讓幼兒通過繪畫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以“可愛的鴨子”為繪畫主題,教師可帶領幼兒到飼養場觀察鴨子。讓幼兒根據自己的想象畫出自己認為最可愛的鴨子,有的幼兒畫的鴨子各有不同,甚至會給它做造型、設計服裝等等,可想而知,通過繪畫能夠激發幼兒天馬行空的想象力,這有利于促進幼兒創造力的培養。因此,在繪畫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幼兒自由發揮,使其感受到創造的樂趣和快樂。值得注意的是,在活動后要給予幼兒一定的評價,對其作品的進步都要給予夸贊和鼓勵,尤其是在作品的創新方面,引導幼兒積極表述自己作品創作的思路和意義,讓其逐漸注重創新。
另外,音樂不僅對幼兒審美的提升起到促進作用,還能開發與培養其創造力。在音樂教育中,首先,教師應選擇符合幼兒年齡特征的曲目,同時要側重于鮮明的節奏感與形象感,以此激發幼兒的想象力。其次,教師應減少樂器演奏、音樂欣賞等活動,避免幼兒依賴模仿的范例,可以將表演融入音樂教育中,以提供更多的創造元素寬廣的創造空間,讓幼兒根據音樂創造動作、劇情,使其具有更多的創造機會和表現機會。最后,教師要營造輕松愉快的教育氛圍,讓幼兒大膽嘗試創新,并積極投入學習中,進而提高培養效果。例如在《兩只老虎》教學中,教師引導幼兒根據歌曲節奏和歌詞創作歌曲表演,沒有其他的要求和限制,讓其自由發揮,兩人一組進行表演。有的幼兒表演兩只虎兄妹在嬉鬧,有的幼兒表演一對夫妻老虎在跳舞。當幼兒在表演時,教師應播放相應的歌曲,讓幼兒克服在同學和老師面前表現的緊張和恐懼,積極投入創造中。這樣一來,幼兒能夠根據音樂的律動感創作出更多的表演,使創造力得到提升。
(二)借助游戲,培養創造力
幼兒的特性就是好奇、愛玩,因此游戲對于幼兒而言不僅是娛樂,也是學習的過程,在游戲中幼兒會獲得創造的靈感,進而達到開發創造力的目的。在幼兒園的游戲中,教師需要指導幼兒有意識、有目的地模仿現實生活狀態的一種社會性活動。在游戲中,幼兒沒有任何的壓力與負擔,完全是靠自己的想象和認知去反映和表現社會生活。幼兒在游戲時興趣高漲,會產生好奇心,并開始專心探索和思考。同時,幼兒的創造力培養并不是靠幼兒自己發現和探求,還需要教師和家長的啟發與引導。只有教師能夠有意識地將游戲轉變為開發創造性的催化劑,才能夠采用更多的方法開拓和挖掘幼兒,從而有效培養幼兒的創造力[3]。
例如,開展角色扮演游戲,教師可以提前設定角色,并角色扮演游戲主題,如“愛麗絲漫游仙境”,讓幼兒自己開腦洞,參考故事書的劇情,并對身邊的人或事進行模仿塑造角色,在模仿過程中又進一步創造角色;教師可讓幼兒根據角色編輯劇情,按照自己的想法進行表演,鼓勵幼兒發揮想象進行表演。在這過程中,幼兒通過表演的形式呈現出豐富多彩、各具特色的《愛麗絲漫游仙境》??梢?,通過借助游戲,可開發幼兒的創造力,在游戲中不斷獲得創造的靈感。
除此之外,借助游戲讓幼兒學會動手,在動手實踐過程中也能激發幼兒創造的興趣,獲得創造的滿足感和喜悅感,這有助于幼兒創造習慣,增強創新意識。如手工游戲“小彩燈”,教師應起到主導作用,鼓勵幼兒自己動手,按照自己的意愿進行手工。教師說:“小朋友們,大家一起來做個小彩燈吧,看看誰做得彩燈最獨特?!边@時教師需要創造豐富的物質環境,而不是局限幼兒的思維,認定手工材料只能用紙張,要讓幼兒思考要用什么材料制作彩燈,引導幼兒從生活中尋找廢棄物,并高效利用,如泡沫塊、掛歷紙、可樂瓶、牛奶瓶以及空紙盒。幼兒在廢物利用過程中,一邊動手操作,一邊開動小腦筋,有利于幼兒在游戲中不斷加深創造力的培養。
(三)借助語言,培養創造力
由于幼兒的認知和知識儲備不足,語言發展有限,而語言是各個領域的重要部分,也會對幼兒的思維和創造能力產生密切的影響。因此,教師需要借助語言,抓住幼兒更多的好奇心,以激發幼兒的探知欲望,讓幼兒在語言活動中學會創造。既能鍛煉幼兒的思維能力,又能發展幼兒的創新能力。在語言活動中,教師可抓住幼兒的好奇心,在對話中提出對未知事物開放性的質疑,以此引導幼兒思考。值得注意的是,教師的提問方式,不能用大人的思維提出具有局限性的問題,不宜采用雙面性問題,如是不是、紅色還是藍色等。教師需要想各種不同的辦法,從幼兒的角度提出問題,確保問題具有延展性,能夠從不同方向進行思索,最終達到培養幼兒創造力思維的目的。
例如,在《螞蟻飛上天》教學活動中,講到螞蟻想要像蜻蜓一樣飛時,教師可用想象的角度向幼兒提問:“如果你是一只螞蟻,你會用什么方法飛上天呢?”教師在問題中給幼兒很大的思維鍛煉空間。此外,教師還要鼓勵幼兒大膽發言,真實表達自己的想法,不可急于否認和斥責。最后,有的幼兒說想向蝴蝶姐姐借雙翅膀,飛向天空;也有幼兒說坐在蒲公英的船上,借用風叔叔的力量,飛向天空等等。由此可見,教師在提問中將幼兒放在主體地位,并提出具有啟發性、多樣性以及能激發幼兒想象力的問題,從而促進幼兒創造思維的發展。
三、借助活動,培養創造力
區域活動是指教師有意識、有目的設計一定的環境,并組織幼兒在該環境中自由選擇小組或個體學習與探索,讓幼兒在活動中積累經驗,學會表達,并獲得情感、社會、認知以及身體方面的發展。在活動區域里,教師能觀察和記錄到每個幼兒的表現和能力展現情況,有利于根據幼兒存在的不同問題,給予細致的糾正和輔導,同時追蹤記錄幼兒的改變。教師可讓幼兒在區域活動中根據自己的能力和需要,積極主動開展活動,從而顯現出幼兒豐富的創造力與想象力。
例如,在“裝扮春天”這一區域活動中,教師可組織幼兒采用具有春天元素的裝飾材料裝扮教室,幼兒都積極地用材料對吊扇、墻壁進行點綴,教師發現裝飾材料不足。這時,讓幼兒共同出主意,經過幼兒一番激烈的探討之后,決定利用廢棄品進行裝扮,將瓶子或者作業本,采用顏料筆進行改造,又變成新的裝飾品,幼兒用廢棄的紙張折疊出千紙鶴,用來裝飾門窗,讓窗戶充滿了春天的色彩。由此可知,在區域活動中,既能鍛煉幼兒的實踐操作能力,又能培養幼兒的創造能力。
另外,大自然和生活中的一切事物都可作為幼兒的創造素材,故區域活動也可聯系生活實際或大自然,增加幼兒的動手操作機會,讓其創造力得到充分的提升。如,在陶泥活動中,教師分發給每人一塊泥巴,不提出要求,讓幼兒自由發揮,使其好好認識陶泥。在活動中,缺乏教師言語的束縛,能讓幼兒更開心、大膽地創造,有的幼兒會捏一個小汽車,有的幼兒捏出樓梯,有的幼兒捏出一個水杯,大多數幼兒像變戲法一樣換著樣式展現出自己的創造能力。這樣一來,不但能讓幼兒感受到創造的樂趣,而且也能激發其內在的探索興趣,接觸到陶泥知識,為創造活動積累知識經驗,從而有效提高學前幼兒創造力培養的效率。
結束語
簡而言之,如今教育改革要求學前教育重視幼兒創造力的培養,提高創新能力,故學前教育應改變以往的教學方法,通過借助游戲、語言、藝術以及區域活動開展創造力培養教學,鍛煉幼兒的觀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維能力以及操作能力,這對幼兒的創造力培養產生促進作用,從而提高幼兒創新能力,為未來的學習奠定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張紅霞.學前教育中幼兒藝術創造力的培養[J].文教資料,2019(22):159-160.
[2]姜秋月.淺談學前美術教學中幼兒創造力的培養[J].藝術科技,2017(06):376.
[3]李榮芹,劉海玲.學前教育要重視幼兒創造力的培養[J].課程教育研究,2017(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