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從利用各種互聯網平臺開展“停課不停學”到學生返校后開展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各個高校都在探索如何有效打造“金課”消滅“水課”,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這也是一流本科課程建設的重要目標。本文結合《綜合英語》課程在探索的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中的一些經驗,對該課程作為校級一流課程建設的思路進行了梳理總結,以期對相關課程群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有一定的參考意義。
【關鍵詞】一流課程? 線上線下? 混合式教學模式? 綜合英語
2019 年10月,教育部印發了《關于一流本科課程建設的實施意見》,提出推動課程改革創新,推動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建設。課程是高校教學的基本單元,課程質量決定人才。一流大學建設必然需要一流學科來支撐,而一流學科的建設則需要學科體系中每一門課程的建設。
《綜合英語》2019年獲批我校一流本科課程建設課程項目,也是英語專業一、二年級學生的專業基礎課和核心課程。其主要教學任務是傳授英語基礎知識,在聽、說、讀、寫、譯諸多方面對學生進行全面的、嚴格的基礎技能訓練,培養學生實際運用語言的能力和正確的學習方法,為高年級打下扎實的基礎。《綜合英語》課程立足于培養和提高學生綜合運用英語的能力,它是集多種教學模式和教學手段為一體,以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學習策略和跨文化交際為主要內容,以培養學生英語綜合語用能力為主要目標的教學體系。
2020年春季學期,我校從第一周到第十四周采用了在線授課模式。在線授課中內容大于形式,能夠充分發揮在線系統平臺作用,打破時空限制,優化資源配置。《綜合英語》課程也利用這一契機進一步優化了課程的模塊化教學內容,拓展了網絡平臺,擴充相應的學習資料,并探索了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現以《綜合英語》課程為例,分析線上線下混合式下一流課程建設的思路。
一、教學目標設計
《綜合英語》課程教學目標的設計圍繞改革并完善“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中心、以教材為基礎、以現代信息技術為支撐、以提高學生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為目標”的線上線下相結合的交互式英語學習體系,改進“以課堂教學為主,多媒體課件、網絡課堂、個性化自主式學習為輔,第二課堂進行綜合素質實踐”的立體化學習環境,完善“分別以教師和學生為對象的雙重教學評價體系”,以促進課堂教學質量的全面提高,同時開辟多種渠道,培訓師資,提升教師的綜合素質,努力把綜合英語課程建設成校級精品課程。
二、利用線上平臺拓展教學資源
《綜合英語》課程團隊依托泛雅超星學習通平臺建立了《綜合英語》教學課件、拓展學習資料庫等大量教學資源。任課教師通過學習通平臺及時發布學習任務,結合課程的重點、難點設計了有針對性的任務點,并不斷優化任務點設計,在寫作練習中設計同學間的互改互評,讓學生互相學習,互相發現問題,共同進步;增加趣味性及挑戰性,形成了網絡互動學習系統,相關的課件內容及學習資料也及時在學習通更新、補充,做到與課堂內容同步,使得學生線下自主學習更加便捷。
此外,每個班級針對每門課程都有獨立的QQ群,任課教師將教學大綱、教材PDF版、配套練習冊PDF版;教材及配套練習冊的音頻文件傳至QQ群文件,并將課程教學中所有補充材料及時同步上傳至QQ群文件,實現了課程學習資源的線上共享,為學生自主學習、個性化學習提供平臺。
三、教學模式創新
《綜合英語》課程在各教學環節中均注重以學生為中心、因材施教,并積極探索教學方法的改革。網絡教學打破了學生被動接受的單向輸入模式,轉為啟發式和引導式。在線下教學開始后,教學團隊并未放棄線上教學模式并在線上線下過渡期中有效探索出了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混合式教學模式。在教學活動中,教師積極創建合理有效的線上線下教學任務,采用多維教學方式。
以《綜合英語A》為例,任課老師在課前預習環節中為督促學生有效預習,要求學生熟讀課文,并按規定時長錄音逐一發至QQ群,任課教師在線下教學中逐一給學生給出反饋意見,督促學生反復糾正正音,形成線上線下有效結合。學生在反復朗讀直至熟讀的過程中也更好的理解課文中的長難句,對聽力也起到極大的促進作用。在課中,任課教師要求學生在完成學習通平臺每單元的任務點之后,將課文理解中存在問題發至QQ群里,所有同學都或多或少的反應了自己的各種問題,任課教師以這種方式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帶著問題參與到線下課程的學習中。任課教師逐一梳理總結,在授課過程中有針對性的逐一解答每個學生的疑問。這也是網絡教學的又一個優勢——實現個性化教學,這樣學生有了被重視的感覺,才愿意認真自學探究,積極參與線下教學,并提出更有挑戰性的問題。
線上線下教學的有效結合使學生學習變被動為主動,加深了學生對該課程基本知識的理解及聽說讀寫譯等基本技能的熟練運用,從學會到會學,達到了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
四、教師角色轉變
《綜合英語》課程的教學內容,從教授學生知識目標到培養學生能力目標最終實現素質目標。 課程實施過程中,教師從以往的教學內容傳授者轉變為教學資源整合者。教師為學生搜集并整理多媒體網絡教學資源,按照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方式提供給學生。教學活動中,教師也是學生合作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協調者,為學生安排合理的有效的教學活動,讓學生參與其中。同時,教師也是學生學習的評價者和監督者。教師監控并有效指導教學活動有序進行,并及時對學生做出反饋。此外,借助網絡平臺,教師指導學生開展個性化學習。
任課教師能充分利用網絡教學所獨有的互動、靈活、生動等特點,在《綜合英語》的教學中不斷探索教學方法,以學生為中心,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促進學生積極思考,挖掘學生學習的潛能,引導并鼓勵學生參與線上、線下教學。培養了學生的獨立思考和自學能力,教會學生一種批判性的思維方法。讓學生帶著問題上課,不斷地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在教學中綜合使用如啟發式、討論式、參與式、研究型學習等教學方法,達到教學的多樣性和實效性。在提供知識的前提下,增加了課程的趣味性和時代感,擴大了學生的知識面。
五、考核方式過程化
為了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針對《綜合英語》課程的特點,除了在期中期末考試中要考核學生對系統知識的掌握,該課程對學生平時線上線下的學習環節加強了考核。教師時時關注學生學習動態,并給予及時評價反饋。這種評價方式便于教師動態定位教學中的每一個階段,適時對教學活動作出正向反思和調整。平時成績占期末總評成績的40%,考核內容包括課前預習(課文朗讀、學習通平臺學習任務點的完成情況、問題反饋等)、課中(小組討論的參與、學習通中的互動學習等)、課后(聽力打卡作業的完成、問題反饋、寫作、學習通中每單元話題的反思討論等)。課前、課后的學生自我評價環節(寫作、單詞聽寫、及每單元小測驗)能夠增強學習自律性和針對性;在課堂學習和拓展學習后進行自我評價能夠幫助 學生查漏補缺,使其更清楚地認識自身的學習水平。團隊教師設計了大量有針對性、連續性的作業,在督促學生學習的同時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效果的及時反饋,也有助于學生改變學習態度,改進學習方法。學生在課后作業互評、 組間互評、組內互評等多種評分方式,也增進學生彼此之間的交流,便于取長補短,共同進步。
六、結語
線上線下混合式教育是未來教育生態的要求,任務緊迫但不能一蹴而就,《綜合英語》課程團隊依舊任重而道遠。教師應不斷更新教學理念,加強專業內涵建設,努力優化教學內容、改革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及課程考核方法,充分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幫助學生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提高學習質量。
參考文獻:
[1]李曉梅,李可用,何奎. MOOC在線平臺的一流本科課程建設的研究與啟示[J].遼寧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3):100-103.
[2]鐘秉林.一流本科教育是“雙一流”建設的主要內涵[J].中國大學教育,2016,(4):4- 8.
[3]王洪才.“雙一流”建設的重心在學科[J].重慶高教研究,?2016,4(1):7-11.
課題項目:本文為“甘肅政法大學2019年校級一流本科課程建設”項目階段性成果。
作者簡介:張曉梅,女,1979年2月生,甘肅政法學院人文學院副教授,主要從事基礎英語、英語演講與辯論及特殊用途英語的教學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