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寶琴
摘要:小學語文課本的選文,除識字功能之外,更重要的任務是讓學生在閱讀中學習語言,積累語言,認識多種語言表達形式,從而使學生靈活有效地應用語言,這也是語文作為“實踐性”課程最重要的標志。基于此,本文主要對小學語文教學中加強語言訓練的策略進行了有效的分析,以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語言訓練;策略研究
在迅速發(fā)展的經濟大環(huán)境下,我國一直在加強教育方面的建設,并積極探索著教育體制改革的方向。小學語文教師必須在語文教學中高度重視學生語言能力的培養(yǎng),采取有效的教學方法,充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努力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和思維水平。
一、營造良好的語言表達氛圍
在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許多學生不敢說話,也不愿意說話。這包括諸如他們的年齡偏小,表達能力差等因素,但也與語文老師的嚴謹和缺乏親和力有關。如果語文老師在課堂上總是以一副嚴肅的表情進行授課,會使課堂氣氛變得緊張、壓抑,學生們則更不敢或者不愿意多說多講。為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語文教師應積極轉變教學思路,營造民主,放松,愉快的兒童課堂教學氛圍,使學生敢于發(fā)表意見。語文老師應該改變以前的形象,調整教學角色,與學生平等交流,讓孩子感受到老師的引導意圖,使他們在愉快的教學環(huán)境中發(fā)展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同時,語文教師應善于運用幽默的語言教學方式,縮小課堂教學中,師生之間的距離,從而對學生進行有趣和新穎的語言授課,使課堂氣氛活躍,鼓勵學生大膽說說話,鍛煉他們的語言能力。即使學生的表達是錯誤的或不夠準確,語文教師也應積極地指導和糾正它們,并且不得打擊學生語言表達的熱情。
二、增強語言構建
在基于核心素養(yǎng)為導向的小學語文教學中,需要增強語言的構建。語文以語言、漢子組成,即可以讓學生掌握一定的語言能力、寫作能力、以及溝通能力。如在教學《我不能失信》時,首先要教學生明確文章的核心內容就是宋慶齡的誠實守信。讓學生體會,宋慶齡全家要去朋友家做客,但是因為跟朋友小珍有約在先,因此其在家等小珍,跟小珍一起玩,教小珍疊花籃。教學中可以采用情景模擬的方式,引導學生構建語言,還原當時的情景,讓小學生親自來體會宋慶齡的誠實守信,從而體會其中的素養(yǎng)。
三、從文本賞析轉向語言能力的實踐
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其閱讀文本的能力和語言表達的能力。“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對每一個學生而言,閱讀文本的能力都是最基礎,最重要的。語言表達能力關注的是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月球之謎》是一篇適合探究閱讀的課文,文章羅列了許多關于月球的未解之謎,趣味十足,學生只要一讀,馬上就會被這些謎所吸引。這是一篇科普文,它的目的不僅僅是讓學生了解月球上的謎團,從而激發(fā)學生去探索的興趣,更為重要是讓學生明白,如何借助文本的語言有所得。文章先從人們的遐想開始,繼而揭開了月球的真面目,又寫出了新的發(fā)現以及新的疑問。文中“發(fā)現+疑問”這一表達方式體現了說明文的文體特點。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與學生討論的重點就是“明白課文的表達方式——用‘發(fā)現+疑問造句,并學會使用不同的表達疑問的方式”。同時,學習后要進行相關訓練:讓學生任選兩種表達方式,將自己心中的疑問寫出來。這樣的教學設計既緊扣文本找出了學習的關鍵點,又讓學生學會了運用語言,提升了實踐能力。
四、組織表演課本劇,提升語言能力
(一)在背誦臺詞中促進語言積累
小學生正處于語言能力發(fā)展的關鍵期,教師應該充分利用這一點,引導學生通過組織語言文字材料,激發(fā)他們的語言潛能。具體而言,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臺詞背誦任務,引導學生進行語言素材的積累。此外,教師還可以結合學生的學習基礎,帶領學生在表演活動中進行語言表達能力的訓練。劇本改編與表演活動,能夠幫助學生有效增加語言積累量。
(二)在表演劇情中提升語言能力
在表演課本劇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對學生的動作、語言和表情等做出相應的要求和指導,讓學生通過自己的表演,將人物性格展現出來。教師可以結合故事內容,創(chuàng)設相應的表演情境,鼓勵學生將自己的情感融入到情境中,從而將人物性格更好地展示出來。如在《三打白骨精》這一課本劇表演中,可以引導學生利用表情和動作,將人物性格展示出來。針對白骨精的形象特征,一位學生設計了如下臺詞:“我可以用齋飯誘騙唐僧呀,讓唐僧自投羅網。”基于這一臺詞,可以引導學生加上一些表情和動作,如“用手捂住嘴,露出冷笑的神情”,這些表情和動作的加入,能夠更好地展現出白骨精狡猾、狠毒的形象。
五、結束語
在具體的教學中,教師要加強對學生的關注,對他們的行為與學習要起到監(jiān)督與引導的作用。我們要讓素質教育的理念深入到小學語文的教學中,更好地去推動學生語言素質的發(fā)展,進而實現全民素質的提高。
參考文獻:
[1]滕艷玲,小學語文教學語言特點新探[J].才智,2019(31):9.
[2]徐品品,小學語文教師課堂教學語言的語用探究[D].曲阜師范大學,2014.
[3]李敏,認知語言學理論視閾下的小學詞語教學[D].山東師范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