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曼
摘要:學困生由來已久,無論哪一種教學學科都存在學困生,尤其是在語文學科中學困生的比例高出其他學科許多。在核心素養背景下,對學生自主學習語文知識、進行語言積累、提高思維能力及人文素養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就對轉化學困生提出了新挑戰。
關鍵詞:小學語文;核心素養;學困生;轉化策略
一、轉化學困生面臨的問題
(一)學困生的自卑感較以前增強,自我封閉意識越來越重
核心素養強調學生自主學習。而學困生的基礎知識欠缺,自主學習的能力沒有形成,也缺乏積極發言表達自己思想的意識和機會,在看到別的同學又說又談、發言積極、討論熱烈時,他們既羨慕又自卑。如果再有來自老師或同學的指責和嘲諷,他們的這種自卑感和自我封閉意識就會越來越強,不愿積極參與到學習活動之中。
(二)學困生的學習障礙比以前增多了,自信心比以前降低了許多
學困生原來的學習障礙主要來自學習基礎差、底子薄,現在又增加了被同組同學冷落、看不起,老師不聞不問等。他們逐漸失去了自我進步的動力,不再相信自己還可以做好一點什么,就干脆什么也不再做了。
(三)學困生在課堂上活動的空間在逐漸縮小
首先,由于學習方式的轉變而使學生自主探索的時間多了,機械模仿的時間少了,基礎差的學困生失去了依賴。其次,核心素養多了民主性,少了強制性;多了自覺性,少了被動性。學困生容易與人拉開距離。再次,核心素養理念卜教師關注的重點發生了變化,指導教學的思路發生了變化。教師關注的重點是學生探索和師生互動中出現的新問題,從時間和精力上都少了對“學困生”的指導和幫助。最后,就算是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有生教生、以好帶差、以好幫差、以好促差這樣的環節和過程,但教師很難在情感和方法上給予學困生應有的幫助和指導。
二、探索核心素養背景下學困生的轉化策略
(一)提高思想認識,樹立正確的學生觀
教師應認識到:學困生的存在是一種正常的現象;學困生的轉化事關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除個別特殊情況外,大多數學困生在智力上并不差,只是他們的心思沒有全部用在學習上;學生之間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要承認差異,因材施教;轉化學困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也不是短期行為。
(二)降低學習起點,提升學困生的成就感
導致在語文學習方面困難的學生基本都是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新知識掌握不扎實,導致語文學習有障礙。因此,教師要真正了解這些語文學困生在哪一方面學習有困難,實施個別輔導,幫助其確定合適的學習目標,然后在幫助他們細化這個目標,做到每階段都有小的目標,都有努力的方向。可以采取“小目標、快反饋、速矯正”的方法。教師要把對語文學困生的要求放低,適當補“差”。使語文學困生將小目標實現細化,在懂、透、通之后在進行下一步的教學。
(三)教師精心等待,多給學生思考的時間
教育是一項慢的運動。教學是學生思維的過程教師在教學時,要充分相信學生的能力,把他們的聰明才智發揮得淋漓盡致。有些教師為了完成教學內容,往往一個問題問完了學生都還沒有思考,就匆匆忙忙地說出答案,不管學生是否理解。這樣學生往往是云里霧里,掌握不了知識。對于學生還理解不了的問題,教師應適當點撥,讓他們找到思考的切入點,并讓其有足夠的思考時間。如在教學三年級上冊的《美麗的小興安嶺》這一課時,學習“小興安嶺一年四季景色誘人,是一座美麗的大花園,也是一座巨大的寶庫。”這段話的時候,我是這樣提問的:“這句話里面哪個詞用得最好?”有個學生就馬上會找出“寶庫”這個詞來。我心里非常高興,因為他抓住了關鍵詞。我急忙問:“為什么?”學生可能被這個“為什么”問倒了,見他們沒有反應,我也不急于說答案,而是繼續點撥:“從這個詞語中你能讀懂了什么?”果然,過了一會兒有一個同學說了,“我知道寶庫這個詞語的意思是貯存很多寶貴東西的地方,說明了小興安嶺物產豐富。”這個答案簡直太精彩了,對于一個三年級學生來說這樣的閱讀水平太令人吃驚了,況且這個同學還是個中等生,從全班同學給他最熱烈的掌聲中,我看到了自己精當的引導和耐心等待的結果。
(四)堅持課后輔導,及時解決學困生困擾
教師可根據當天課堂教學中學困生表現出的薄弱環節,及時輔導他們查漏補缺,使其做到“當日知識當日清”,也可安排學習優秀的學生與學困生結對子,讓他們在互幫互助中共同提高。
三、結束語
教師要能夠不斷擴大自己的知識面,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體系,提高自己的專業素養和科研能力,使自己能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不論是對待學優生還是學困生,都應該在教學過程中教會學生學會自主學習,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促進學生綜合素質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廖愛花,新課改下小學語文學困生的轉化策略研究[J].數碼設計(上),2019,(11):87-88.
[2]陸粉娥,小學語文學困生的形成原因與轉化策略[J].數碼設計(上),2019,(1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