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承堯
摘要:課堂是師生雙方交往、互動的舞臺,是學生探究知識、獲得發展的場所。因此,課堂中師生互動是我們進行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改革的突破口,教師不僅要在理念上重視它,更要在實踐中處理好互動中形式與實質的關系,構建起輕松和諧的數學課堂“學習共同體”。那么,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該如何實施有效的師生互動,使師生互動能夠促進學生的數學學習呢?
關鍵詞:學習共同體;小學數學課堂;師生互動
師生互動課堂是師生雙方交往、對話、溝通和探究學問的互動的舞臺,是學生探究知識、獲得發展的場所。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
一、學習共同體視角下抓住教學契機,引發師生互動
(一)巧用學生的話
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扮演的是組織者和引導者的角色,必須抓住學生語言中有意義的話,穿針引線,引發學生之間的互動,最大限度地促進學生之間的合作。數學課堂上,學生由于表達能力的限制,說出的話往往很少能直達題意,教師必須敏銳地抓住教學中學生話語中有意義的部分,幫助學生進一步思考完善,引發互動,從而順利完成教學目的。
(二)妙用學生的錯
心理學家蓋耶說得好:“誰不考慮嘗試錯誤,不允許學生犯錯誤,就將錯過最富有成效的學習時刻。”因此,教師要以平和的心態對待學生的錯誤,并能獨具慧眼,善于捕捉稍縱即逝的錯誤,使錯誤巧妙地服務于教學活動。比如,數學課上讓學生作一些易錯題,集體糾正;學生回答錯誤時,聽取其他同學的建議,鼓勵學生自己修改錯誤,這些都比教師簡單指出錯誤來得更有效果。
(三)善用學生的問
構建學習理論認為,學生已有的知識不足以生成和構建新思想和新觀念時,說明新舊知識之間有一段距離——這段距離往往表現為問題,構建動態開放的數學課堂,就要通過培養學生的質疑、探究等多種思維方式,幫助學生發現并走完這段距離。這就需要教師平時積極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活動能力,培養學生敢于質疑、勇于探究的學習品質。
二、學習共同體視角下優化方法,合理點撥,搭建有效的互動平臺
教學過程中要實現師生積極有效的互動,就要求師生間要盡可能地進行交往活動。傳統的講授法并不有利于課堂上師生互動的形成,應該盡量少用。教師要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選擇、優化教學方法,盡可能地使用討論法和探究法,因為這兩種方法非常有利于形成師生、生生、個體與群體間的互動。運用這兩種教學方法進行教學時,可根據學生情況組建學習小組,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開展學習研究活動,小組內成員輪流擔任組長,負責召集工作及擔當小組發言人。這種組織形式由于人人都要當組長,既要“領導”別人,又常常被別人“領導”,所以對組內同學的意見、其他組同學的發言都能注意傾聽。同時,這樣的小組學習,方便小組成員間的合作探究、互動交流。全班匯報時,每個組的學生與教師的交流、對話也比較充分,較好地彌補了大班額條件下師生、生生間交往的不便,為提高師生互動效率搭建了較好的平臺。
三、學習共同體視角下的評價
學生缺乏學習興趣,學困生進步緩慢,很大原因不是智力因素,而是學生缺乏真正的關愛和成功的體驗。因此,用評價的力量幫助孩子們發現自己的優勢,在學習共同體中建立自信心,才能有效促進孩子轉變與成長。首先倡導教師做好學生學習的設計者,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不僅要考慮學習目標、教學流程,還要重點思考教學評價設計,以”為你點贊“為主要載體,因勢利導,通過師生、生生的相互點贊,正面激勵學生參與小組研討,參與全班分享,建立小組學習共同體的激勵機制,促進全班學習共同體的螺旋上升發展。在課堂評價體系中,異向交往點評,將使點贊更加豐富和深刻。如:在小組合作探究學習中,真誠的傾聽和建議是為敢于提出困惑的同伴的真正贊譽。在全班學習成果分享中,教師對學生在解決問題中出現的不同思路的話語給予敏感的連接性詢問,發現學生自身的“邏輯世界”,并“量體裁衣”地給予科學的點贊,是對每個學生微妙的個別差異的尊重。
四、結束語
總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是一個師生雙方互動的過程,師生互動不是形式上熱熱鬧鬧的你來我往,有效的師生互動能引導學生獲取知識,提高能力,積極思維,探索解決問題的途徑。要真正達成師生間的有效互動,教師不僅要在理念上重視它,更要在實踐中處理好互動中形式與實質的關系,還要以平等的師生觀來指導與學生的交往過程。有效互動的師生關系是走向和諧的課堂教學的需要,更是進一步推進新課程改革的需要。因此,教師不僅要在理念上重視師生互動,更要處理好互動中形式與實質的關系,以平等的師生觀來指導教師與學生的交往過程,通過師生間的平等對話,構建起輕松和諧的數學“學習共同體”,使師生互動真正落到實處,讓課堂煥發出新的活力。
參考文獻:
[1]曾紅英,談小學數學課堂互動教學[J].教育教學論壇,2012(09)
[2]陳強,小學數學課堂如何進行教學互動[J].學周刊,2012(03)
[3]陳鳳,基于命運共同體的師生關系重構與促進策略[J].機械職業教育,2019(09):58-62.
[4]朱夢冉,施小明,基于師生共同體的師德建設問題探究[J].中國集體經濟,2019(19):7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