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金仙
摘 要:本文提出了“全能會計”教學理念,闡述了“全能會計”的人才培養定位,并闡述如何通過構建“一體化、顆?;⑸鷳B化”的新型教學模式,從課程體系重組、教學資源建設、教學方式變革等方面進行教學研究與實踐。
關鍵詞:全能會計 ? ?中職財經專業 ? ?新型教學模式 ? ?實踐
小微企業蓬勃發展,逐漸成為中職財經類專業畢業生的主要就業地。對此,筆者提出“全能會計”教學理念,對中職財經專業的人才定位和教學模式進行新的探索。
一、新型“全能會計”的人才培養定位
筆者認為中職財經專業的會計人才培養定位應從專門技能人才向關聯技能通才方向轉變,從傳統核算型的“專職會計”向新型財務顧問型的“全能會計”轉變。新型“全能會計”應符合“會核算、具匠心、懂業務、能分析、善溝通、知法規”這六大特點。區別于傳統 “專職會計”注重財務核算能力和會計職業精神的培養,新型“全能會計”對會計人員的要求更高、更全面——既應具備記賬、算賬、報賬等財務核算能力,又要具備業務分析、輔助決策、商務溝通、風險控制等綜合能力??梢娦滦汀叭軙嫛笔蔷邆洹柏攧蘸怂隳芰?新型技能”的復合型財務管理人才,符合小微企業對于全能型會計人才的需求。
二、“一體化、顆?;?、生態化”的新型教學模式
針對新型“全能會計”人才培養定位,筆者進行了新的中職財經專業教學實踐,建立了全新的“財務A+”人才能力素養模型,從“1+5+X”一體化的課程體系的設計、顆粒化的教學資源庫的建設、生態化的教學模式的構建三個方面進行深入探索,創建中職財經教學新模式。
(一)建立“財務A+”人才能力素養模型
“A”是財務會計英文Accounting的首字母,“A”指的是財務會計的基礎技能——財務核算,“A+”即財務核算+某一復合型技能?!柏攧誂+”人才能力素養模型旨在為小微企業培養獨立且全面的財會通才,“全能會計”不僅能夠熟練掌握基本的財務核算技能,應同時擁有一項或若干項與企業日常經營管理相關的復合型技能。
1.財務+業務(A+B)
業務即Business。業務型會計應具備一定的分析判斷能力,具體表現在熟悉公司業務,理解公司的商業模式,能夠扮演公司的財務顧問角色,具備一定的財務數據分析能力,有輔助管理層進行分析決策的潛力。
2.財務+管理(A+M)
管理即Management。管理型會計應具備一定的統籌協調能力,具體表現在了解公司的資本結構,能夠對企業資本運作提出合理建議,有能力統籌資金配合經營并參與企業日常經營管理。
3.財務+服務(A+S)
服務即Service。服務型會計應具備良好的溝通表達能力,具體表現在了解公司的客戶群體以及客戶需求,具有清晰的服務意識,且擁有一定的商務溝通技巧,在必要的時候能夠代表公司獨立組織開展商務活動。
4.財務+合規(A+C)
合規即Compliance。合規型會計應具備基本的合規風控意識,具體表現在知曉基本的法律和規章制度,尤其是財經及稅務法規,具備職業道德和職業精神,具備向管理層提出合規性風險的能力和意識。
5.財務+未知(A+X)
“X”是未知技能,也是“全能會計”的個性化元素。全能會計是具有顯著個性化特征的復合型財務會計人才,應鼓勵“全能會計”發揚自身的特長、培養并發展自己的興趣愛好。
(二)構建“1+5+X”的一體化課程體系
筆者在原有的會計核算核心課程基礎上,根據新型“全能會計”的能力素養要求,增加了5組模塊化課程和X組個性化課程,形成“1+5+X”一體化課程體系。
1.1組基礎核算課程
核算能力是會計人才培養的核心,也是整個課程體系的基礎。根據會計核算崗位的能力要求及“會計憑證—賬簿—報表”的工作流程,結合浙江省財經專業課改課程,新的課程體系確定了5門基礎核算課程,即原始憑證填制與審核、記賬憑證填制與審核、賬簿登記與報表編制、會計電算化、會計綜合實訓,保留了對傳統“專職會計”基礎核算能力的培養,保證“全能會計”會算賬、會記賬、會報賬且同時會管理財物。
2.5組能力模塊課程
依據新型“全能會計”的能力素養要求,新的課程體系在基礎核算課程之外增添了5組能力模塊課程,根據不同就業崗位對會計人才的能力要求,可對課程進行相應增刪。經過研究和實踐,筆者主要設計了企業經營模塊、溝通禮儀模塊、管理分析模塊、法律法規模塊、工匠技能模塊5個核心的能力模塊課程。
3.X組個性模塊課程
在“1+5”的基礎上,新的課程體系結合學生的學習興趣及教師的教學特色,自主開發了唱響會計、怪誕經濟行為、經營故事匯等X個可變可選、極具人文色彩的個性模塊課程,旨在培養會計專業學生的個性和特長,提高其人文素養,體現新型“全能會計”的個性化特征。
(三)建設匹配模塊化課程的“顆?;苯虒W資源庫
為了培養新型“全能會計”綜合能力,匹配一體化課程體系的5組能力模塊和X組個性模塊,豐富的主題式教學資源和教學素材是必不可少的。在上述研究和實踐基礎上,筆者通過以下三個方面探索“顆?;辟Y源庫建設。
1.解構能力模塊,創建顆粒化資源
例如在解構新型“全能會計”課程體系的5組能力模塊時,可以根據能力培養要求及所需學習內容的特點,對知識技能進行梳理并歸類,如歸成理論類、流程類、分析類、情境類、操作類等;根據主題對每類進行進一步細分,形成基于主題教學目標的學習資源“顆?!薄P☆w粒信息化教學資源是指單個資源,可能是一個視頻、一段音頻,也可能是一個電子文檔。大顆粒信息化教學資源由小顆粒資源組合而成,多個大顆??梢越M合成為一個更大的顆粒。
2.借助多元形式,開發學習素材元
在資源建設過程中,針對各類教學內容的特點,結合學生的興趣和教師的特長探索適合的資源呈現方式。比如可以將乏味的業務描述“講出”故事,將呆板的文字表格“誦為”詩詞,將枯燥的操作方法“唱成”歌曲,將機械的核算流程“演繹”情境,通過采用“唱、講、誦、演”等多種形式使學習內容具體化,增添學習樂趣,喚醒課堂生機。筆者借助“唱響會計創作平臺”“喜馬拉雅試聽平臺”、微課制作軟件等信息化的手段,圍繞學習主題形成了“系列會計歌曲”“經營故事匯”“生活中的法規案例”“投資分析小技巧”等多個素材元,為新型“全能會計”培養提供了豐富的教學資源。
3.依據教學主題,重組學習資源包
單一的教材或者顆粒資源都無法滿足對新型“全能會計”培養的綜合需求,因此需要將小顆粒資源進行重組,形成學習資源包。教師可根據特定的學習主題、學習目標以及能力素養培養需求,選擇性地組合使用。以“商品銷售業務的記賬憑證”學習主題為例,其綜合教學目標為:知曉銷售業務的來龍去脈、能夠寫出會計核算的分錄、了解相關財稅法規等。鑒于此目標,教師可以將“經營故事”“會計核算”“財經法規”“商務談判”等能力模塊下的相關資源顆粒進行整合,形成本堂課的學習資源包,以契合新型“全能會計”的培養需求。
(四)構建培養復合能力的“生態化”教學模式
傳統講授、機械操作式的教學方式無法適應新型“全能會計”對分析判斷、溝通表達、邏輯思考等綜合能力的培養要求,筆者在實踐中依托一體化課程體系、利用顆?;虒W資源重構了學生的學習過程,按照能力階梯,探索出基于表現性任務、問題情境、經營實戰三種類型的“生態化”教學方式。三種新型教學方式的具體做法如下。
1.基于表現性任務的生態課堂
新的教學實踐依托表現性任務設計重構授課過程,圍繞學習主題和教師梳理的資源顆粒包,學生以“制作會計歌曲、編撰會計詩詞、講述會計故事、演繹會計劇情”等表現性任務為導向,通過“自主研創、合作探究、演繹展現、實踐修正、提升再創作”的五環流程,將學習、興趣、思維、表達、實踐融為一體,由此形成第一種生態化教學模式。學生在自創作品、演繹展現、探究實踐中展現自己的才華和能力,不僅掌握了會計專業知識,同時大幅提升了分析判斷、溝通表達、邏輯思考等綜合能力,符合新型“全能會計”對財務管理通才的需求。這個過程還能有額外收獲:師生的每一次努力,都可以創造出更多新的教學資源顆粒。
2.基于問題情境的生態課堂
在一體化課程體系下,教師借助企業經營的課程資源包,展示真實經營場景中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置身于實際的業務情境之中面對經營問題。例如,如何解決企業自身生產力不足,確保準時交貨?教師根據企業經營過程中的問題情境組織教學,通過“問題情境、方案設計、合作探究、實踐論證、問題衍生”的流程實現,圍繞學習主題,學生以解決實際業務情境中的某一經營問題導向,由此形成第二種生態化教學模式。學生在問題分析、方案設計、合作探究、實操論證、衍生新問題等系列過程中,體驗了財經專業學習的價值和解決問題的成就感,同時提升了他們的資源運用、邏輯分析、團隊協作、判斷決策等綜合能力,符合新型“全能會計”的綜合能力培養要求。
3.基于經營實戰的生態課堂
依托學校創新創業中心,筆者構建了基于實戰經營的生態課堂,學生在經營中習得與財經相關的知識與技能。如在實戰經營情境《社長的煩惱》中,任務為:“杰尼鹿”玩偶定價為15元每只,這個訂單接還是不接?發布任務后,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制定相關計劃列表;借用“銷售策略、成本構成、成本計算、定價分析”等資源包解決問題;按照方案步驟進行真實的經營實戰;最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根據任務完成的情況進行分析總結,并完成經營策略分析報告?;谡鎸嵔洜I,通過“任務發布、制定計劃、資源運用、實戰經營、總結決策”五環流程,將業務、財務融為一體,分析、表達、經營實踐融為一體,由此形成第三種生態化教學模式。在實戰中培養學生的業財綜合能力,由核算向管理轉型,符合新型“全能會計”的綜合能力培養要求。
三、形成五個維度的實踐成效
(一)學生維度:培育“全能會計”塑造復合型人才
筆者學校學生既掌握了傳統的會計核算技能,又具備新型財務管理綜合能力。在培訓學生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同時,特別注重培養學生的溝通表達、團隊合作、分析判斷、經營管理等復合型技能,大幅提升了中職財經專業學生的技能水平和職業綜合素養。
(二)教師維度:助力形成“雙師型”教學團隊
通過對新型教學模式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筆者學校培養了一批財經專業“雙師型”教師,專業組被列入市級“名教育教學團隊”。在“全能會計”特色教學框架下,多名專業教師迅速成長并樹立個人品牌,通過說課比賽、發表課題成果等方式獲得若干國家、省、市各級獎項,獲得各級主管部門授予的榮譽稱號若干。
(三)課堂維度:構建活力課堂,發掘原動力
生態化教學激發了學生內在的學習原動力。通過自主創編,學生把枯燥、抽象、晦澀的內容學“活”了;通過將乏味的信息讀取、枯燥的數字計算、機械的會計處理轉化為故事、歌曲、詩詞、劇本等藝術作品,并通過鼓勵表達,借助“唱、誦、講、演”等各類表現手段,徹底改變了會計課堂原本沉悶的學習生態。
(四)資源維度:創造出大量個性化教學資源
師生在新型課堂創造出海量的個性化、顆粒化教學元素,形成了不斷更新、不斷充實的動態教學資源庫,專業教師又將海量教學元素重新組合廣泛地應用于專業教學,這些個性化教學元素為培養“全能會計”提供了豐富的教學內容。
(五)專業維度:樹立專業品牌,提升美譽度
基于“全能會計”教學理念的財經專業新型教學模式幫助筆者學校以及專業樹立了良好的品牌和口碑,美譽度得到顯著提升。學校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的兄弟學校同仁前來觀摩交流學習,并應邀在省、市級教學研討活動中上示范公開課、做主題講座等等,對外示范效應極佳。
參考文獻:
[1]楊洪.“大會計”視野下多維復合型財會人才培養路徑探究[J].納稅,2019(9).
[2]馮瑞.高職跨界融合型人才培養的課程體系重構與實踐創新[J].江蘇高教,2019(8).
[3]李海洲,唐衍軍.基于跨界理念培養“工匠型”會計人才[J].中國內部審計,2017(7).
[4]段傲霜.空間資源課程提升建設實踐[J].計算機教育,2018(11).
[5]張秀霞.基于業財融合視角下小微企業管理會計的應用[J].價值工程,2019(26).
(作者單位:杭州市財經職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