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湘娥 李方聯
【摘 要】人工智能、在線課堂、云視頻等新技術給教育帶來了新的生產力,極大地推動了教與學的信息化、智能化,這種教與學的新形式給教師帶來了新挑戰,也給在線課程建設賦予了新的內涵和要求。基于此,本文分析了高職院校在線課程資源建設的現狀以及存在的問題,并探討了相應的解決辦法,希望能夠為高職院校在線課程建設與教學提供新思路,通過技術賦能教學,著實提升課程建設與教學質量。
【關鍵詞】高職院校;在線課程資源建設;方法策略
一、高職院校開發在線課程資源的價值
首先,在線課程資源開發是教育信息化發展的必經之路。當前,人工智能、在線課堂、云視頻等基于互聯網+的新技術已經對人們的日常工作和學習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在線開放課程的建設能夠有效解決我國部分高校優質課程資源不足的問題,對于促進教育資源的共享以及推動教育水平的地區化均衡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我國“十三五”期間,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一系列高校紛紛開展了學堂在線、MOOC等在線課程的建設,我國諸多高校已經基本完成了在線課程的建設,通過網絡平臺可以尋找到大量的優質在線課程教育資源。高職院校是現階段我國進行專業化、職業化人才教育的重要基地,嘗試新的教學模式是其未來發展的重要趨勢。在這種情況下,推動教育教學信息化發展,加速建設在線課程便顯得非常重要,高職院校需要結合自身的辦學模式以及教學特點來進行改革進程。
其次,通過教育模式的改革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傳統的教學模式更加注重教師的“教”,信息化在線課程教學則不同,它更加注重學生在整個教學活動中的主體角色,通過對學生加以適當地引導,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與傳統的教學模式相比,在線開放課程具有內容全、數量多、質量高等特點,因此其本身就是一個優質的多層次、多學科、多專業教育體系。這種涉獵面廣、層次分明的教學體系,對于指導教師開拓教學方法和教學思路、加速建立高職院校教育體系是大有裨益的。和普通高校相比,高職院校學生的整體學習習慣和基礎知識較為薄弱,但是在思維想象力方面則更具有優勢。在這種情況下,高職院校教師有必要對學生加以正確的引導,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采用線上教學和線下實踐相結合的教育模式,確保高職院校的教學能夠更好地被學生所接受,最終實現教學質量的提升。另外,高職院校開展在線課程建設使得高職院校的教師所扮演的角色發生了轉變,從傳統教育中的主角轉變為配角,對學生的學習起到輔助作用。
第三,優質課程資源的共享能夠推動經濟發展。當前在線開放課程建設普遍提倡校企共建,優質的在線課程資源應該充分考慮高職院校本身的教育特點以及行業的實際需求,實現在線課程資源的共享,能為學生和整個社會提供自主的學習平臺,幫助企業對員工進行培訓,提升其工作技能和工作能力。高職院校和行業企業在開發在線課程資源中的合作能夠實現資源共享,切實提升高職院校的社會服務能力,促進社會的經濟發展。
二、高職院校在線課程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教學理念轉變存在問題。和傳統的教學模式相比,在線開放課程是以學生為核心、教師為輔助的一種新型教學模式。但是由于教師在長期教學活動中所形成的固化思維,使得教師在應用在線課程資源時無法及時將自身在教學活動中的位置和觀念轉變過來,從而導致在線開放課程建設中存在障礙。
教師開發應用在線課程的積極性不高。當前,由于部分高職院校教師的教學理念還沒有完全轉變過來,并且秉持著花大量時間開發在線教學資源的投入和產出不對等的錯誤觀點,這嚴重打擊了教師建設校園在線課程資源庫的積極性。通常情況下,在開發課程網絡教學資源時,離不開專業人才和資金的投入,因此倘若教師的建設積極性不高,那么在線課程建設以及后續的在線教學開展均會受到嚴重的阻礙。
課程網站的模板過于單一,吸引力不夠。現階段,我國很多高校都開始投入到在線課程資源中心的建設當中,縱觀當前高等院校的在線開放課程,絕大部分都是源于企業的。和高校相比,企業在進行在線課程資源中心的建設時具有資金方面的優勢,但是由于缺乏專門進行在線課程建設的人才,使得企業著手開發的在線課程資源存在著模板單一、模式固定的特點,無法適應高職院校不同院系的教學需求。通過實地考察高職院校在線課程資源的開發以及教學現狀后可以發現,很多高職院校在應用在線教學資源進行教學時,通常會有一個模板被用于多個院系的情況,這就使得在線課程教學的針對性不足,實際教學效果降低,不利于高職院校現代化教學的發展。
三、高職院校在線開放課程建設與改革措施
第一,注重在線開放課程的分類建設,找出重點進行培育。在進行在線開放課程的建設時,需要結合高職院校的辦學定位以及學校層次來進行。高職院校在進行在線開放課程建設規劃時,需要充分考慮自身的教學長處和優勢,采用分類建設、重點培育的手段,將學校的優勢得以充分體現,樹立自身的特色,培育出屬于高職院校本身的核心競爭力。在這種情況下,高職院校首先需要認清地方經濟發展形勢,充分了解企業的實際需求,再采用區域性、針對性的措施進行辦學,重點規劃自身的優勢學科,使得高職院校的優勢學科在區域范圍內的優勢不斷擴大。此外,在線開放課程的分類建設還要求高職院校本身充分考慮學生的特點和長處,優化實踐教學環節,提升學校的綜合競爭力。
第二,樹立以“學”為中心的在線課程建設理念。高職院校在進行在線課程的建設時,需要積極轉變觀念,樹立以“學”為中心的在線課程建設理念。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知識的獲取變得越來越容易,但學習者如何將碎片化的知識信息進化成能力,需要充分利用新技術,通過技術賦能。而想要實現這一目標,需要從轉變教師和學生雙方的理念進行。
在線開放課程為學生提供了一種新型的學習方式,使得學生的學習突破了我國傳統教學模式下時間和空間的限制,為學生創造了一個新的學習平臺。學生需要積極適應新的教學模式,而教師則需要改變自身的教學觀念和自身在教學活動中的角色定位,樹立以“學”為主的教學理念。同時,高職院校還需要切實注重在線開放教學的實用性,避免出現“為線上而線上、為開放而開放”的課程建設觀念。在線開放教學資源的本質是為教學服務的,因此在線開放課程始終不能脫離“提升教學效果”的本質,只有這樣才能夠充分發揮其作用,推動開放課程的建設并促進學生學習效率的提升。
第三,注重師資力量的提升。在進行高職院校在線課程建設時,教師在其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因此,高職院校需要注重培養專業的教師,提升整體教學質量。
首先,高職院校教師需要認真學習,努力提高自身的專業技能。教師作為在線課程建設的參與者和落實者,對于引導學生正確學習,掌握恰當的教學方法、促進教學質量的提升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在在線開放課程和在線課堂結合的新型教學模式下,教師必須要有更豐富、更全面的專業知識和更強大的教學組織能力,同時還需要注重知識的更新,了解自身所在學科的最新發展,參與到自身所在行業的培訓當中,積極學習先進的教學理念,提升自身的專業能力。其次,教師還需要提升自身的信息技術能力和互聯網運用能力。高職院校的教師不能局限于現有的在線課程建設,而是需要不斷學習新的互聯網知識和專業技術,并將其應用于在線課程建設當中,使得在線課程資源建設得以不斷完善。在線開放課程需要體現出學生的學習主體作用以及教師的個性化教學特點,因此教師需要切實明確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不斷調整教學計劃,運用大數據來確保教學計劃符合學生的學習進度。只有當教師切實認識到基于“互聯網+”的新技術在在線課程建設中的作用,才能夠通過自身所學習的信息技術手段來對新型教學模式進行補充。
結語
綜合全文,對于高職院校來說,在線課程教育能夠幫助高職院校實現教學的現代化和信息化,能夠幫助教學質量及人才培養質量的進一步提升。當前我國高職院校在線課程建設的構架搭建與新技術的應用還有很大提升空間,高職院校管理層面與教師層面都需要加快轉變觀念,投入精力與財力,精準教學改革目標,深化教學改革,最終實現高職院校人才培養質量的提升。
(常州紡織服裝職業技術學院,江蘇常州 213164)
參考文獻:
[1]姚友明,李翔,鄭州.區域化高校在線課程建設與應用機制研究——以重慶市高校在線課程資源中心的設立為例[J].現代教育技術,2020,(8):86-90
[2]寧靖華.在線開放課程教學資源建設策略研究——以高校會計專業軟件操作類課程為例[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中旬刊),2020(5):1-3.
[3]張耀坤,肖柔,舒圣雪.泛在資源環境下協作式課程資源建設模式探索與實踐[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9(23):47-51
[4]李海.“互聯網+”背景下高校在線課程建設:現實狀況、關鍵命題與建設思路[J].高等職業教育探索,2019,18(02):36-42.
課題基金:2019年度常州紡織服裝職業技術學院教學創新團隊項目階段性成果